探讨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探讨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策略

陈栋

广东科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促进水环境水生态持续向好,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有力支撑。位于某流域内的干流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标准偏低,且河道淤积严重,汛期行洪安全难以保证;且由于干流河道流经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导致生活、生产污水大量入河,引起河道水体泛黑发臭,对周边企业及居民构成严重健康威胁。本文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

引言

水资源的载体有多种形式,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作为人类生存载体的河流,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河流作为城市的主要水源,在水产养殖、畜牧业和水电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河流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逐渐恶化,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水环境表面的透明度,导致阳光无法通过水面直接进入水环境,使水中的水生生物无法接触到阳光,因而生物越来越少,形成死亡循环。

1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原则

城市河道水环境相关环境管理应以科学管理为目标,遵循环境管理的原则。首先,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规律治理。在河道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开发还是治理,都应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以保证河流的生态和水环境是不可破坏的。其次是要实行全面管理。在确定流域防洪的基本功能后,环保部门可以综合考虑景观效应,根据生态原理、景观学原理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再次是在管理过程,应从总体规划开始。为了保证河道工程质量,必须要充分考虑上游、下游、河岸、河面和河床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要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河流水生态环境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相关部门应重视生态环境的日常维护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科学管理。无论是自然规律、城市河流的功能还是人为的科学规划与管理等,都应该充分重视对城市河流的水环境实施科学管理,以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

2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技术措施

2.1营建水下森林

水体环境受水生高等植物生长的直接影响,而沉水浮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维持水体生物多样性,又能够净化水体。因此,在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实践中,可将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生态系统建立起来。通过营建水下森林,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沉水植物可对水体中的氮磷物质进行大量消除,促使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沉水植物也可将栖息场所、营养环境等提供给其他水生植物。由此可见,通过对沉水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水生植被生态系统能够得到保障。此外,沉水植物直接反映了水体恶化与否,如果城市河道水体恶化较为严重,沉水植物将会大量消亡。而水体处于健康状态时,沉水植物又会逐渐丰富。因此,在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过程中,要对沉水植被进行恢复,重建水生植物系统,促使生态恢复目标得到实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环境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沉水植物的生长。在营建水下森林时,要特别关注这些环境影响因子。第一,光照强度。光照条件会对沉水植物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而水体水层光照强度又受到水体透明度的影响。如果水体缺乏足够的透明度,沉水植物将得不到恢复。面对这种情况,可将食藻虫投放到水体中,促使水体透明度得到提高。完成水体修复后,沉水植物的生长将不会受到光照条件的限制。但进入雨季后,大量地表污染物容易流入到水体中,随之大幅度增加水体悬浮物,降低水体透明度。因此,相关人员要做好水体监控工作,及时处理和解决。第二,营养盐。水体富营养程度与沉水植物群落繁殖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营养盐浓度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水体的营养盐浓度处于沉水植物的耐受范围内,将不会限制到沉水植物的生长。第四,悬浮物。由于水体透明度会受到悬浮物的影响,随之对沉水植物生长造成威胁。在水环境生态治理实践中,可采用水体曝气、投放食藻虫等技术减少悬浮物。

2.2合理规划治理过程

在进行规划管理治理过程中,可以选择协同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一个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目前,许多环境污染导致城市衰退的案例提醒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水污染不仅在短期内可使财政资源迅速增加,从长期看还将对人类造成巨大损害。要解决水污染问题,首先要恢复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因此,我们应不断完善水环境管理体制和规划,把水环境与城市河流生态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城市河道管理的责任分工,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2.3提升城市河道生态恢复能力

在治理过程中,想要提升治理质量,就需要遵循自然性的原则,提升河道的循环能力。第一步,治理河道应该以恢复为原则,利用人工干预的手段,通过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选择水下植被,采用人工培育,来维护城市的水环境生态。在水生植物的帮助下,河道的生态能力得以恢复。另外,随着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污水排入到河道中,在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很多化学物质会污染水体,对河道造成破坏。可以采取人工培育一些沉水植物,帮助河道建立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加强自净能力,利用这些水下植被吸收污水中的化学成分,改善河道的生态系统,可见培育沉水植物的重要性。这些沉水植被除了可以改善水质外,还可以为水下的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让微生物可以自由的繁衍,调节整个生态系统。治理人员也能够根据沉水植被、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判断河道水质的好坏。如果这些沉水植被、微生物生长的较好,那么河道的水还是比较理想的,进而判定河道的水质;如果沉水植被、微生物出现了大面积死亡,而且河道水变得浑浊,就说明河道的水环境需尽快改善。因此,治理人员要善于运用河道中的植被、微生物,通过科学的水质分析进行治理,维护整个水环境的生态平衡。第二步,在治理的过程中,科学地分析避免因过度培育水生植被出现河道富营养化的现象,合理控制藻类繁殖,也要定期的水质污染监测,不能光用肉眼观看,做到污染及时发现、及时治理。例如,如果出现藻类繁殖过快,可以培育食藻虫。因为城市污水通过下水道排泄会流向城市河道,进而造成河道水资源的破坏,在排放污水中,因为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这些事藻类繁衍的主要因素,会造成河道藻类的快速繁衍,过度严重时会造成河道水环境出现蓝藻爆发,导致水环境净化能力变弱,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也破坏了水生物的生存空间。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出现藻类过度繁衍的状况下,可以培育食藻虫,让食藻虫吞噬藻类,避免藻类造成水环境的破坏。而且也保护了其它水下生物的成长,保证了河道水环境的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培育食藻虫不属于入侵物种,也不会过多的繁衍。

结束语

流域水环境往往成因复杂,难以靠单项技术措施实现。该干流河道的治理实践表明,水环境治理应考虑经济成本和长效安全,在坚持流域统筹谋划和采用复合型的河道治理方案基础上,辅之以科学全面的管理机制,方能显著提升流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拓展城市滨水价值空间。

参考文献

[1]易光汉.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J].珠江水运,2021(21):97-98.

[2]王春莲,陈洪华,彭俊波,温培壕,林天荣.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10):178-179.

[3]徐蕴荧.MC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21.

[4]李艳坤,夏新波.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措施[J].智能城市,2021,7(16):101-102.

[5]赵晓辉,李正,任泽俭.东营市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探讨[J].山东水利,2021(08):7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