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

刘克森

37132319810307171X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764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出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势,需要明确在实际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强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效果,解决传统建设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建立更加完善和高效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科技支持,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

引言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感器、物联网、水利卫星通讯站、大数据处理方法、现代测绘技术、水情数据库等配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与深度不断精进,水质、水量、水位、水情等实时数据得以动态收集与有序组织管理,有力支撑着水利工程地质三维模型建立、地表形变监测、水质污染分析、汛期洪灾风险评估与预警等综合研判与水利应用,为当地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灾害预警等提供水利水情大数据与多样化的业务功能应用,以良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的实质性运营效益。水利工程施工涉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土石坝、弧形闸门等关键环节,施工过程还需关联农村饮水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等诸多要素,施工技术难度较高,是当前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痛点与难点。

1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1.1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位置比较偏僻,规模较大,需要人工在野外进行作业且管理维护十分不便。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对各种先进自动化传感设备的使用,能够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对各项工程数据进行采集,并在第一时间向计算机系统进行传送,为专业分析提供有效依据,使相关人员及时掌握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和运行情况,事先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找出来。同时,相关管理工作者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1.2保证建设管理的科学性

建设管理和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维护,或者是从各个建设环节落实质量控制,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有效性。因此,科学有效的建设管理与全面系统的评价是保证水利工程高效率、高质量实施的基本。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可通过高效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运行情况的管理和评价。如在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建设进度的基础上,对未来需要耗费的工期进行判断,为工期安排提供参考。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管理的支持下,能有效提升建设管理、评价的准确性,为水利工程的稳定、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支持。

2传统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工程设计质量与责任脱节

水利工程的施工作业是对工程设计内容的延续,需要充分彻底的设计交底工作保障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在信息与数据层面的高度共享,切实把控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若是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不注重与设计单位开展设计交底工作,其施工作业的内容极有可能与设计内容不符,施工工艺的实施标准也可能因误差或问题而与设计单位的预期设计产生偏差甚至质量问题,进而导致工程重新返工与整改。同时,设计交底不彻底将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方与设计方存在质量管控责任脱节的问题,质量问题出现时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

2.2软件开发不够深入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建设管理工作中,对于软件的依赖性较大,但是部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由于软件开发业务人员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顺畅,导致有些软件不符合实际需求,不仅无法起到辅助建设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作用,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工作负担,实践效果不佳。同时,一些软件在开发时由于起点较低,仅能够满足储存信息的需求,查询、统计、分析等方面功能不健全,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相悖或差距较大,影响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

3.1施工现场申请规划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特殊性,相关人员在施工环节需要有充足的施工时间用以保证施工效果。为缩减施工时间,建议在施工前期基于BIM技术构建三维模型,从而保证工程施工全流程直观展现出来,奠定顺利推进后续建设进程的基础。所构建出的三维模型,应保证能够完全模拟项目的内部结构,并联系模型特点对设备与材料进行针对性改造,确保所出具设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此外,在对建设场地进行规划时,同样可以联系施工效果展开对模型的模拟工作,为后续工作推进提供完备的材料与设备,并保证人员配备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2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要想提升水利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就必须从数据信息的管理入手。自从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水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带动了水利工程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水利管理工作的提升。基于此,数据信息管理一般依赖前沿的数据信息库,通过数据信息库的管理,数据信息可以得到完善的留存及应用,不仅有利于数据的分析,还便于数据的直接引用,显著改善了水利工程数据库管理不善的现状。基于此,水利管理通过建立数据信息库,分析、留存和应用数量较大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分门别类,便于水利工程的查找和使用。随着长时间的应用探究,不仅了解数据信息库的优势之处和弊端,还有利于数据信息的共同应用,推动水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3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

在对水利工程对象各构件逐一设计后,可利用BIM技术对各构件三维仿真模型进行碰撞测试与错误检查,经结构计算与空间分析找到各构件拼装时存在的结构交叉、重叠、碰撞等问题,并通过调整构件三维仿真模型的属性参数或空间结构,优化构件的设计方案,提高构件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例如水利工程中的桥墩由桩基、承台、托盘、顶帽、牛腿、垫石等构件组成,在对各构件三维建模后,可利用结构分析方法检测各构件的空间结构交叉状况,帮助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提前规避构件不匹配问题。同时,依托BIM技术的结构计算分析模型,结合水利工程的几何结构、材料等测算出铁路桥梁的荷载,以便合理利用预应力技术,量化测算灌浆量,有效控制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在一定阈值范围内。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是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朝着现代化、智慧化方向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水利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要在明确实际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完善系统功能、数据高效利用等措施,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效果,确保形成更加完善可靠的建设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整个工程的高质量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支持,进而促进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爱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2017,3:195-197+203.

[2]韩英.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8):190-192.

[3]孟天琦.计算机技术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8:164-165.

[4]杨秀峰.建设新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8,38(22):179-180.

[5]胡家浩,汤尚颖.我国水利管理现状与健康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68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