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接种前后的准备和护理

/ 2

婴幼儿接种前后的准备和护理

蔡剑文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卫生院, 广东梅州 514300

众所周知,婴幼儿机体发育不完善,因此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较差,需及时接种疫苗,从而防止疾病侵袭。那么,婴幼儿接种前后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和护理工作呢,本文将进行简单介绍。

一、婴幼儿疫苗接种部位

从当前我国婴幼儿疫苗的接种情况来看,往往选择以下几个部位进行接种:其一,股外侧肌肉;其二,上臂外侧三角肌;股外侧肌肉和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疫苗的情况比较常见。在为婴幼儿接种疫苗时,操作者需具备娴熟的注射技术,定位准确,从而减少婴幼儿的不良反应。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婴幼儿在上臂三角肌接种疫苗时,极易出现局部红肿或疼痛硬结等不良反应,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婴幼儿年龄比较小且上臂肌肉发育不完全。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局部红肿或疼痛硬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常见,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就能愈合。但是,如果局部红肿或疼痛硬结等症状长久未愈,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寒冷季节为婴幼儿注射疫苗时,需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在门诊处需提前将温度调至26°C左右。

二、婴幼儿接种前后的准备

1.部分疫苗接种之前不可以吃热的食物

如果婴幼儿口服减毒活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二价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在接种疫苗前后半小时内均不超37℃,不要吃热的食物,如热的牛奶/奶粉、热水、热的蔬菜以及肉质品等。因为吃热的食物灰导致减毒活疫苗灭活,最终导致无效接种。

  1. 带好《儿童预防接种证》

家长带着婴幼儿前往防疫站接种有关疫苗时。接种之前准备好《预防接种证》和阅读并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儿童预防接种证》能够证明婴幼儿的身份,在婴幼儿入托或入学后均需要查验,因此需妥善保管,一旦出现损坏或遗失等情况时,需及时到有关部门补证。

  1. 认真填写预防接种申请表

家长在窗口为婴幼儿填写预防接种申请表时,需向工作人员仔细询问疫苗的作用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耐心回答医生的问题。如果婴幼儿出现不适合接种疫苗的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等到身体恢复健康之后再来接种。

  1. 提前告知医生婴幼儿既往病史

如果婴幼儿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急性症状以及既往有肝肾类疾病史、白血病史、癫痫史、服用激素类药物史、接受过放化疗等,需提前告知医生,让医生进行判断婴幼儿是否能够接种疫苗。预诊时主动告知接种前一周有无发热、流鼻涕、咳嗽、重度皮疹、腹泻等;过敏史,是否结果出传染期病人;如需暂缓接种,确认下次接种时间;腹糖丸、轮状疫苗前30分钟避免喂奶、喂水,但也需避免饥饿状态。

  1. 睡眠和洗澡安排

接种前一天给宝宝洗澡,保持接种部位清洁;穿着干净且宽松的衣服,便于露出接种部位;除此之外,保证婴幼儿接种前一晚有着良好的睡眠时间,从而更好地接种或者减少因睡眠不足导致不良反应。尽量避免宝宝在睡眠状态中接种疫苗。

三、接种后的有关注意事项

接种后留院观察30分钟再离开,口服脊灰疫苗和轮状疫苗30分钟后再喂奶、喂水和其他热的食物,注意保暖,防止吹风受凉;接种当天避免羊肉、鱼虾、海参等饮食;24小时内洗澡时注意接种部位保持清洁,避免弄湿,防止感染;接种当天多喝水,2~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

四、婴幼儿接种禁忌症

第一,如果婴幼儿患传染病且处于恢复期或者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不宜接种疫苗。第二,正处于感冒或发热等阶段的婴幼儿,此时不宜接种疫苗,否则将导致疾病加重。第三,对于有哮喘史和荨麻疹史以及体质比较敏感的婴幼儿来说,接种麻疹活疫苗之后极易发生过敏反应;对有癫痫史以及惊厥史的患儿接种乙脑疫苗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疫苗时,患儿极易发生休克和晕厥等不良反应。第四,对有严重佝偻病的或肛周脓肿的婴幼儿来说,不宜口服小儿麻痹糖丸疫苗。第五,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急慢性肾病、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化脓性中耳炎的婴幼儿来说,接种疫苗之后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从而加重原有疾病。第六,近一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的婴幼儿也不宜接种疫苗。第七,如果预防接种疫苗期间婴幼儿有腹泻以及呕吐或咳嗽等症状时,需暂停接种疫苗,等身体完全恢复健康之后补种。

三、婴幼儿接种护理

1.工作人员角度进行婴幼儿接种护理

对于防疫站工作人员而言,在给婴幼儿接种疫苗之前,需明确其基本信息,询问家长婴幼儿有无生病,在婴幼儿健康状态下接种。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减少疫苗接种的有关不良反应,防疫站需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部分婴幼儿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不够了解,因此配合度不够高。此时工作人员需耐心与家长沟通,向其讲解按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家长的配合度,便于顺利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在接种期间,工作人员需对婴幼儿开展相应护理。例如,仔细核对婴幼儿的性别、年龄、姓名以及所需接种的疫苗名字、疫苗的有效期等,防止接种错误。除此之外,需合理选择注射部位,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消毒。在完成接种工作之后,工作人员需叮嘱家长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反应。叮嘱家长一定要观察半小时左右才能离开,否则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将无法及时处理。在观察婴幼儿接种后的反应期间,叮嘱家长不要让婴幼儿剧烈运动,如果出现持续高温不良反应,需立即送往医院且安排专人跟踪分析。如果婴幼儿发生不良反应,家长会比较焦虑和着急,有些家长情绪会非常激动,认为是工作人员给自己的孩子打错了疫苗。此时,工作人员需保持沉着和冷静,向家长说明婴幼儿接种疫苗之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家长平复自身情绪,询问家长回家之后婴幼儿的有关表现以及吃了什么和睡了多久等问题,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婴幼儿的情况。

  1. 家长角度进行婴幼儿接种护理

   在婴幼儿接种疫苗之后,可让其多喝一些温开水,不要吃刺激类的食物。在饮食方面,不要摄取过多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鱼虾。不要让婴幼儿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适当摄取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在皮肤清洁工作方面,需注意不要抓挠接种的地方,注射当天也不要洗澡,尽量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燥和清洁,防止注射部位发炎或红肿。

如果婴幼儿注射疫苗之后出现发烧情况,家长需为婴幼儿合理穿衣,不要捂热出汗,应该少穿衣服,让婴幼儿散热,也可使用温水擦拭,带走婴幼儿身体多余热量,防止体温过高。个别婴幼儿在接种疫苗之后的24小时内会出现体温上升情况,家长此时前往不要滥用退烧药物或者抗生素药物,需仔细观察婴幼儿的反应。如果婴幼儿在接种疫苗后高烧不退,此时需立刻送往医院救治。家长还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给婴幼儿接种,不要半途而废或者还未到规定时间就带着婴幼儿去接种疫苗。

五、小结

婴幼儿接种疫苗后能够提高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但是部分婴幼儿会出现不良反应,家长需及时做好接种前后的有关准备工作,防疫站工作人员需及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前后的有关注意事项,最终提高疫苗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