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刘平

仁寿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  6205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对照组的患儿小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给予观察组的患儿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和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采用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时,能够收获更好的临床效果,尽最大可能的帮助患儿改善肺功能,调节患儿的血气指标,同时使用起来相对安全,应该在临床中大加推广。

【关键词】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因在病理形态上有肺透明膜的形成,故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多见于早产儿,其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多见于胎龄小于30周的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儿。围生期窒息、低体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母亲低血压等也可以诱发本病[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多由肺部感染,如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等原因导致,也可因有害液体误入肺部导致,常见于肺炎重症患者、吸入性损伤者、肺部严重创伤或感染者。发病机制PS的作用是将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以保持功能残气量,由于PS含量减少,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呼气末功能残气量降低,肺泡逐渐萎陷[3]。ARDS患儿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肺顺应型下降,气道阻力增加,通气/血流降低,气体弥散障碍及呼吸功能增加,从而导致缺氧,液体漏出,使肺间质水肿和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表面形成嗜伊红通明膜,进一步加重气道弥漫障碍,加重缺氧和酸中毒,并抑制PS形成,形成恶性循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4、26例;孕周30~36周,平均(35.34±0.54)周;出生体质量1345~1753g,平均(1523.26±134.28)g;剖宫产20例,阴道分娩10例。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5、25例;孕周30~36周,平均(35.26±0.43)周;出生体质量1369~1752g,平均(1536.86±124.35)g;剖宫产18例,阴道分娩1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在其批准同意下实施。作者在本次的实验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在明确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后,开展文献查证时将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查证的主要渠道。开展文献查证期间的检索关键词为“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作为检索关键词,在众多资料中选择样本量较大、对照实验完善,方法成熟的证据作为临床指导。

1.2方法

护士协助患儿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实施监测病情,所有的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实施正压通气,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给予患儿氧疗和必要的营养液,帮助患儿维持生命体征的相对平稳,需要的进行补液患儿,应该给予适量的补液治疗,从而纠正电解质的水平,使电解质水平恢复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在这个基础上给对照组的患儿小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给予观察组的患儿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一旦出现指标异常的情况,应该及时通知管床大夫对该情况实施处理,同时需要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是否得到了缓解,如果没有得到缓解,则需要再次给药,再次给药的频率为每隔六个小时给一次药,采用这种方法连续治疗四天。

1.3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和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和瞳孔有无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2结果

2.1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动脉血气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对比

表1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对比

组别

PH值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对照组

7.55±0.47

42.81±5.20

175.46±29.31

观察组

7.25±0.47

82.81±5.20

46±29.31

3.1比较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和治愈情况:

分级标准:疗效明显:患儿生活状态恢复较好,对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控制和治疗有明显的疗效。疗效一般:患儿恢复情况一般,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但是,仍需要服用一定量的药物来维持。没有疗效:患儿的病理情况基本没有改变,对患者的临床病症没有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没有实际疗效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表现

[4]

表2两组小儿患者的治愈情况

组别

例数

疗效明显

疗效一般

没有疗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30

18

2

95.25%

对照组

50

8

31

11

77.51%

P

<0.05

对比两组患儿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在观察组研究的50例患者中,疗效明显的例数30例,疗效一般的例数有18例;没有疗效的有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5%;在对照组研究的50例患者中,显效例数8例,有效31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51%。对两组的数据情况进行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十分显著,统计学意义十分明显(P﹤0.05)。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因此肺表面张力过小,所以肺泡的稳定性和伸缩性就比正常孩子小很多[5]。在临床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往往会有缺氧,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呼吸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我国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患儿及家属都有非常严重的危害,由于新生儿刚从母体中娩出,身体相对成年人来说更加脆弱,这种情况下患病往往比成年人患病更加凶险[6],因此需要我们在临床中及时给予该类患儿有效的治疗,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防止病情的恶化,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这类疾病增加了患儿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使患儿的家属的精神负担明显加重,同时该类疾病也会影响我国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对我国人民的危害不言而喻,临床中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手段主要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但是不同医院所采用的治疗剂量都有所不同,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采用大剂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时,能够收获更好的临床效果,尽最大可能的帮助患儿改善肺功能,调节患儿的血气指标,同时使用起来相对安全,应该在临床中大加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红茹,吕菊红,李冬梅,等.CPAP联合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氧代谢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2):285-289.

[2]王自珍,雷娜,张敏.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39(1):67-70.

[3]刘春枝,梅花.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7):61-63,69.

[4]孙跃女.不同剂量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5):3479-3481.

[5]刘畅,张舒晴,岳冬梅.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26(9):671-675.

[6]聂振清,陈晓燕.机械通气联合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19,23(6):12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