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王茂兰

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3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方法: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与实验组(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炎症反应。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液灌注量减少,脑组织供血障碍的发生可致使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在该病发生4-6h内开展溶栓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组织供血障碍,减轻患者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面积,有利于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我国急性脑梗死自主研发药物较少,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脑缺血药物[1,2]。本次研究为论证丁苯酞疗效,比较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以及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在54岁~82岁、平均年龄(68.61±1.40)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病程在0.5h~4.5h,平均病程在(2.32±0.11)h。对照组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52岁~80岁、平均年龄(68.60±1.44)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病程在0.5h~4.4h,平均病程在(2.35±0.10)h。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应头痛、头晕入院,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但神志意识尚清醒,结合患者入院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急性脑梗死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急慢性全身感染患者。(2)排除合并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3)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出血倾向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阿司匹林每次口服100mg或氯吡格雷每次口服75 mg,阿托伐他汀每次口服20mg,血栓通每次0.45g与250mL0.9%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静脉滴注给药,上述药物均每日给药1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0mL静脉滴注,每日给药2次。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周。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相关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降幅均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凝血指标以及炎症指标   [χ±s、n]

组别

例数

全血黏度(mPa/s)

红细胞聚集指数(%)

C反应蛋白(mg/mL)

白细胞介素-6(pg/mL)

治疗前

2周后

治疗前

2周后

治疗前

2周后

入院时

72h后

实验组

31

15.38±0.41

12.55±1.45*

4.58±0.24

3.52±0.21*

20.12±2.38

8.35±1.45*

185.57±24.21

118.22±22.42*

对照组

31

15.34±0.35

13.41±1.40*

4.52±0.21

4.02±0.24*

20.18±2.33

14.05±1.42*

185.55±24.25

142.18±22.46*

t值

1.384

25.452

0.524

24.055

1.628

28.352

0.128

11.24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组内数据差异明显,P<0.05。

2.2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组别

n

转氨酶升高

心率变慢

皮肤发红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31

1

1

1

9.68%(3/31)

对照组

31

1

1

0

6.45%(2/31)

X2

2.195

P值

>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形成、脑动脉血管狭窄为基础病理改变,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血小板聚集激活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常用抗凝药物,阿托伐他汀可调节血脂,血栓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促进血块溶解、改善外周微循环的目的,上述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在逐步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灌流的同时,难以避免对神经元造成损伤[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的同时,可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合成与释放,进而促进相关炎症因子的吸收,刺激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分泌,促进前列环素的表达,进而避免脑部缺血区域再发血液灌注损伤,从而发挥保护脑神经功能的作用

[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凝血指标与炎症指标均显著改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提升临床疗效,临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亚博,张菊红,路怀志.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及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2,22(1):66-69.

[2] 宋祺,孙西庆.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21,61(13):72-75.

[3] 杨蓉,李寅珍,严首春.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rt-PA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3):316-319.

[4] 刘迪䶮,朱秋红,郭宏伟,等.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6):5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