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唐玉娟 ,(通讯记者)王栩

重庆市涪陵区儿童医院(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2月—2023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摸球的方法分组,对照组(44例,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44例,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急救护理时间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静脉开通时间、确诊时间、入院溶栓治疗时间、CT检查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5%(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护理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

引言

近年来,具有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因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血流循环障碍引发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患者的脑组织出现软化、坏死,从而导致患者脑部血管堵塞的突发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意识模糊、认知功能障碍等。目前临床急诊科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采用常规急诊流程护理结合静脉溶栓来进行治疗及护理。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构建恰恰弥补了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缺点,它能从院前得到急救系统提供的详细信息并做好接诊准备,患者从急救车的转运担架上直接由分诊台到CT室,从而在静脉溶栓方面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但目前此方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摸球的方法分组。对照组44例,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男24例,女20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59.42±5.34)岁;观察组44例,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男23例,女21例,年龄53~69岁,平均年龄(59.62±5.4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研究。纳入标准: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②经急救展开医护工作;③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并其他内、外部损伤;②患者或家属不同意配合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如下:

(1)建立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团队召开小组讨论会,结合前期病历整理及基于循证医学的相关文献资料筛查进行讨论,并结合目前急诊实际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初稿,其中对于急诊流程中各项护理,如对患者静脉开通时间、CT检测时间、DNT等进行流程简化、规范,以提高抢救效率。同时邀请急诊科及神经科专家现场对流程初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不符合临床的条目予以删除,对于不恰当的表述予以修改,并形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终稿。(2)实施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急诊“120”在接诊患者后立即对其心跳、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认知功能评分[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参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估后迅速对患者实施抢救,指定1名骨干护士对接急诊科病房告知患者目前情况,让其做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迎接准备。患者在急诊接诊后由护理团队1名骨干护士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血氧等进行轮流密切监护,1名骨干护士在患者静脉建立外周静脉通路,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测,1名骨干制定完成患者的CT检查。2名急诊医生、1名神经科医师对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评估,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团队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监护,特别是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急救护理时间,包含静脉开通时间、确诊时间、入院溶栓治疗时间、CT检查时间。(2)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死亡、神经系统损伤、呼吸道阻塞、上消化道出血、脑疝指标予以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静脉开通时间、确诊时间、入院溶栓治疗时间、CT检查时间明显更短(P<0.05),见表1。

表1两组急救护理时间比较(χ±s,min)

2.2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状况

观察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36%、29.55%,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状况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临床急诊科常见疾病。及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窗口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疏通患者闭塞的脑部血管,是临床有效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共识。研究表明,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流程护理,能大大缩短患者从接诊到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脑部血管的供血及脑组织功能的恢复。随着临床护理科技的发展,基于循证护理措施是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查找相关护理证据,并利用有效的质量评估系统对查找的护理证据进行质量评估,筛选出最佳护理证据,同时结合目前护理现状及患者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由于其护理措施规范、有效受到了临床护理领域的高度重视,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疾病的护理中。且研究表明基于循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流程能规范、简化护理流程,综合应用绿色通道等,缩短患者DNT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救治率。基于循证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优势在于,一方面能从“120”接诊患者后,随诊医护人员及时与院内急诊科有效联系,交换患者病情,利于院内急诊科为迎接患者做好充分准备,节约了患者诊断时间;另一方面从简化流程上为患者规避掉挂号、就诊等繁琐流程,双管齐下为患者开辟了在窗口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绿色通道,综合提高了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及护理总有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循证急诊护理措施,能明显缩短患者DNT时间,提高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世艳.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11):1034-1036+1039.

[2]李玉春,尹敏,黎肖娴,董芳芳,莫冬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8):19-21.

[3]吕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优质急诊护理对降低其死亡率、缩短其DNT时间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7):281-282.

[4]沈雪芳,张远尚.卒中中心建立后的规范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1):118-120.

[5]左霞,孙四平,赵霞.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优化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10):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