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教学范式整合:4E教学法在中学课堂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英语口语教学范式整合:4E教学法在中学课堂的运用

陆锦妃

南京师范大学    210023

摘要:中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随着全球化逐步推进,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场合越来越多,学生口语能力却出现了断层。本文基于对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的分析,综合英语口语教学各种范式,创新提出4E教学法,并详细阐述其在中学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口语能力、4E教学法

一、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发展缓慢,“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等现象层出不穷。课堂中分配给口语训练的时间屈指可数,许多未在课堂外进行专项口语训练的中学生群体成为了问题的“重灾区”,他们往往笔试成绩优异,拥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差,虽然能够应付课堂上的简单问答,但一旦置身模拟或真实的交际情境,便会不知所措,不敢开口。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学生接触英语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那是什么导致了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缓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回答。

  1. 应试教育轻视口语能力发展。

当前的大环境下,学校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最高标准,教师以模拟考试作为设计课堂的指导方向,学生把应对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虽然目前中高考英语考试设置了口语测试,但是考查要点片面、单一、机械,无法真实、全面、准确地测量学生在现实语境下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1. 教学模式忽视口语能力培养。

受应试教育影响,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重阅读,轻口语、重书面表达,轻口语表达、重语言知识讲解,轻口语能力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语言学习,也无法获得流畅、清晰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1]]

  1. 缺乏语言环境。

中学英语课堂大多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主要是听老师讲,缺少使用口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情境。为数不多的口语训练也往往是控制性训练(controlled practice),比如朗读课文、句型操练,学生进行开放式训练(free practice)、自由表达的机会少,也没有具体的场景来使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二、4E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了解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后,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口语教学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是从输入到输出,即在输入中培养和发展语言知识、技能,在输出中巩固和运用语言知识、技能。但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对应关系,这个链条中还存在很多细节亟待厘清。因此,笔者基于各种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整合范式,创新提出4E教学法,以期在中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发挥作用。4E教学法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步Expose有效输入,第二步Express有意输出,第三步Evaluate以评促学,第四步Evolve优化精进,并详细阐明了每个步骤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

  1. Expose有效输入

理论依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语言监控模式五大假说,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整个模式的核心。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一种语言,必须通过理解信息或者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且输入语言的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能力,即i+1模式。如果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水平的语言材料,他们便会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这就是所谓“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入”的发生必须要满足一定条件,主要包括:

1)输入数量:输入数量充足是语言习得发生的基础。

2)输入质量: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要包含 i+1结构,否则,即使学习者接触再多输入材料,对语言习得也没有任何帮助。

3)输入方式:学习者需要在自然语言环境中获取语言材料。

4)输入条件:学习者需要在情感过滤低的环境中接受语言输入,即学习者学习动力足,自信心强,焦虑程度低。反之,语言输入会受到阻碍。[[2]]

具体实施:

基于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笔者提出并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在中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应该如何选用输入材料?又该如何有效加工输入材料?

1)输入材料的形式选择:

提高口语能力首选听力材料,而不是阅读材料。书面表达并不总是适合口语表达,况且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自然口语(natural spoken English),而不是生硬的书面英语。即使部分书面表达能够转换到口语表达,也缺少语音方面的刺激,不够直接。因此,输入的首要选择应是听力。阅读材料可以作为辅助,经过有效加工来丰富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

2)输入材料的内容选择:

输入和输出目的一致:有什么样的输入就会有什么样的输出,因此需要根据输出目的来选择输出材料。如果输入材料不符合输出要求,就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学习动机和自信。假如输出目的是交际话语,在课堂口语教学中就应该着重选择含有交际话语的材料,比如对对方所说的话表示认同或反对,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推进对话。目前,中学课堂上,大部分的输出目的只是简单的课堂问答,教师并不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输入材料中的交际话语。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够就某一事件发表简单看法,但是不能够很好地回应他人的观点,交际过程略显尴尬生硬。且课堂上问答一般都是一个回合,即使有两个回合以上的问答,一般也是由教师来承担引导性、总结性的交际任务,控制对话走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目前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已经在向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转向,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对交际话语的关注和习得。

3)如何有效加工输入材料

主动输入和被动输入相结合:笔者将输入分为两种形式,主动输入和被动输入。这里主被动并不是针对学生的动机和态度,而是基于学生在输入阶段对于材料本身的关注程度。主动输入对应精输入,学生对材料的关注程度高,被动输入对应泛输入,学生对材料的关注程度低。总而言之,输入材料要注重精输入和泛输入的结合。精输入是学生对输入材料的主动加工,关注文本大意、细节信息、角色关系、话语情境、情感态度。部分学生输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但是口语水平没有多大提高,是因为没有对输入材料进行主动加工,没有内化输入材料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输入到输出转化率低,他们掌握了接受性语言知识(receptive language knowledge)和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但没有收获产出性语言知识(productive language knowledge)和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因此,以输出为目的的精输入重要且必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最大化输入材料的使用价值,重点讲解其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并将课堂知识与课外文化社会现象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也让他们了解语言所依托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应以主题的形式,有结构、有逻辑地搭建课堂,启发学生对某一主题产生深入思考,培养其思维品质,这比单纯的填鸭式灌输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效实现语言输入、发展核心素养。

  1. Evolve优化精进

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就像一棵大树,语音、语法、词汇、语篇、语用知识是大树的根,只有打好了基础,后续发展才能“枝繁叶茂”。在综合语音、语法、词汇、语篇、语用知识进行表达交际时,学生不断通过评价来反馈自身输入输出,输入是否应该调整方向,是否应该加大刺激频率和加工精度,输出是否有效利用输入,是否还存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篇、语用上的提高空间,由评价反馈整个训练,从而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不断的优化精进,逐渐在实战中掌握英语发音的特点,提高语法的准确性、多样性,用词的精确性、广泛性,表达的组织性、逻辑性,发展情境意识、交际意识和角色意识。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持续的主题学习、内容学习培养逻辑思考、批判思考、创新思考的能力,拓展在各个领域用英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从输入到输出,由评价反馈输入,改进输入的方法,优化输出的效果,由此形成正向循环,在口语教学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建. 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校园英语, 2017(44):2.

[[2]] 王光露. 关于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与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在高校外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 海外英语, 202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