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在机场鸟害防治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气象条件在机场鸟害防治中的应用

钱晓伟

321283198709051854

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航线与航班架次大幅增长,航空器巡航速度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而引起的鸟类增加,鸟击导致的事故征候次数一直居高不下,鸟类对民航航空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加,鸟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关键词:气象条件;机场鸟害防治;应用

引言

飞机撞鸟,是航空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美国肯尼迪国际机场,每年发生的鸟撞事件均在150起以上。中国民航安全信息网数据表明,2009年因鸟撞飞机造成经济损失约合8008.8万元人民币。据我国空军统计,近5年发生撞鸟事件近百起。民航数据显示,大于90%的鸟撞事件发生在飞机起飞爬升及进近着陆阶段,因此做好机场的鸟害防治工作,对于确保飞行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意义重大。近几年,鸟害的防治工作已经从简单的驱鸟,逐渐转变为以驱鸟、鸟情监测与预报、针对鸟类特点的机场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主动式鸟害综合防治。

1鸟撞对飞机的危害

1.1对非动力系统的影响

鸟撞容易使飞机外表面变形,改变机身、机翼等部位的设计气动外形,出现凹坑或损毁变形,增加飞机的油耗。撞击位于飞机头部的各种探头和传感器,如空速管、雷达罩和结冰探测器等,造成设备损坏,使之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尤其是撞击空速管后极有可能造成空速管堵塞或变形,由于它是机载大气数据计算机的重要信息来源,其损坏和误差将造成飞机仪表指示混乱,导航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飞行员操作失误。风挡受撞击的后果包括从仅残留少量血迹到大范围破碎等多种情况,血迹会遮挡飞行员视线,严重时会无法看清目视参考,危及飞行安全;当发生猛烈撞击时,风挡可能深度凹陷,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打昏飞行员,也可能穿透性碎裂,鸟的残骸和风挡碎片引起机组成员受伤甚至死亡。例如1999年7月1日,一架美国空军F—16C战斗机在进行飞行训练时,飞鸟撞到了风挡的右前侧,撞击处凹下约76mm,冲击波致使飞行员失去知觉,飞机随后坠毁,飞行员当场身亡。

1.2对喷气发动机的影响

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被广泛应用,由于功率大,所以其进气量和进气速度大幅提升,发动机的前端区域增加了鸟群单次或多次撞击的机会,飞鸟常常会被吸入进气口,从而殃及发动机的内部结构,轻则撞击发动机的风扇叶片,造成扇叶变形,导致运转不稳定;更为严重的是第一级风扇的叶片可能折断,折断的叶片被吸入到发动机内,损坏发动机的内部,造成发动机不能稳定工作,致使发动机停机乃至起火爆炸,此类事件称为发动机吸鸟。由于大部分的鸟撞发生在低于500m的低高度,飞行器在起降过程中鸟撞造成动力损失后由于处置时间有限,从而容易发生比较严重的事故。所以,鸟撞对飞机动力系统的破坏常常是致命的,会直接导致飞机失速坠毁。例如1995年9月22日,美国空军的一架由波音707改装的E-3A预警机从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起飞时,左侧发动机吸入加拿大雁,飞机爆炸坠毁,导致24名空勤人员全部遇难。

2气象条件在机场鸟害综合防治中的应用

2.1鸟类迁徙的预测及鸟害防治

在气候学上,当连续5d平均气温高于10℃进入春季,连续5d平均气温低于10℃时则进入秋季,鸟类的迁徙活动开始。每年的春秋两季,鸟类都在繁衍地与越冬地之间有规律的大规模移动,路过或机场进行季节性繁殖,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严重威胁试飞安全。鸟类的迁徙受温度、日照时间等因素影响。因此,驱鸟人员应与气象台紧密联系,结合天气过程及时对气温进行统计分析,提前做好鸟类迁徙的预防工作。通过对机场的鸟类活动数10a的持续观察研究发现,经过机场的鸟类通常不会在雨、雾、大风或阴沉天气迁徙。这种气象条件下,鸟一般会在机场周边的草丛、树林逗留直至天气好转。秋季向南迁徙的最佳条件是冷锋过后,一致的西风形势下,鸟群可沿迁徙路线顺利飞行。做好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测,从而可以有重点的加强位于迁徙通道中的机场上空的鸟类驱赶和防治工作。在迁徙季节掌握候鸟迁徙时机、主要路径、飞行方向和穿越高度等规律,有针对性地防控并适时发出鸟撞高危警报,对保障试飞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在迁徙高峰时期可加强使用驱鸟炮、猎枪应对突发状况,采集制作对鸟类具有威慑力的天敌声源,对鸟群进行惊吓。同时坚持在起飞、着陆时段对低空穿越跑道飞行区的鸟类进行重点防范,及时调配人力和设备,调整哨位布局,对鸟群实施全方位防控。

2.2对机场周边进行植被改善

如果机场周边存在较多树木从而吸引来鸟类的话,我们可以将这些树木进行移栽,移栽到距离机场200m以外的地方,但是这样花费精力和金钱都较为巨大。如果无法做到移栽树木,那么我们可以对树木的顶端绿色部分进行适当的去除,以减小鸟类生活的环境。我们要做好前期的调查,调查好当地机场附近都是什么鸟类较多。然后可以适当的去栽种些当地鸟类不喜欢寄居的树木植物,但是要注意不要损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2.3做好鸟情分析和鸟情报告

对鸟类活动情况进行日巡视、日记录工作,并定期对记录资料进行分析;负责及时报告发生鸟害的情况,详细记录发生鸟害的时间、地点、及相关情况;尽可能收集和保存鸟击物证(如鸟类的尸体、残羽、尸骸等);随时观察飞行区鸟类、虫情草情的情况,每季度清理机场范围内及附近的鸟巢一次,了解并掌握机场范围内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鸟类种群、数量、位置分布、活动目的及其活动规律,记录好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取对应措施。

2.4生态环境治理

结合迁徙鸟类活动特点,做到“四控”:控虫鼠、控水源、控草高、控树木。在红隼、草地鹨、家燕等鸟类迁徙期治理的关键期,加强土面区升降带灭虫,针对跑道两侧道肩以外30m范围内重点防范区,增加航前药剂喷洒作业频次,并施撒足量杀虫剂。加密调研频次,密切关注土面区场地情况,第一时间全面灭虫。开展灭鼠作业,控制红隼等猛禽在飞行区空间内的活动频次及数量。机械、人工相结合割草,将草高控制在30cm以下,消除隐蔽环境。加强周边生态环境治理,在鸟类繁殖期前,进行鸟巢清理和围界外树木截冠工作。借助上述食物链、生态链控制手段竭力遏制大鸟、群鸟活动。

结语

机场鸟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综合防治的过程中,减少某一危害因素或提前预警某类危害因素的影响,利于有效防治鸟害,保障飞行安全。本文所阐述的鸟害防治与气象条件的结合利用是建立在初步试验和长期经验的基础上,随着对鸟害防治认识的逐步加强和鸟类统计资料的逐步积累,在机场鸟害防治中气象条件的利用也会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吴琦,唐思贤,乐观.机场鸟击事故灾害的生态防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2(1):40-44.

[2]李玉龙,石霄鹏.民用飞机鸟撞研究现状[J].航空学报,2019,33(2):189-198.

[3]刘玉林.飞行安全与鸟击防范[J].中国民用航空,2018(6):47-48.

[4]廖俊涛,赵雪冰.昆明巫家坝机场鸟类时空变化及鸟击防治[J].安徽大学学报,2019,36(2):95-101.

[5]马金生,孟祥海,张建生.飞机场植被与鸟击防范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27(5):57-63.

[6]张会峰.鸟击与空管安全[J].空中交通管理,2021(6):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