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的六大护理知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脑出血病人的六大护理知识探究

韩晓玲

巴中市中心医院   四川巴中  636000

脑出血,通常指非外伤导致的脑内血管破裂。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其常见病因有高血压、淀粉样脑血管病(CAA)、血管异常、颅内肿瘤、凝血功能异常、血栓、抗凝药物或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的使用等。其典型症状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脑出血致残、致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容易复发。做好脑血管病人的护理工作,控制好与脑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脑血管病人面对的问题出发,对脑出血病人的急性期护理、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共六部分对脑血管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简要论述。

一、认识脑出血

应当如何对脑出血病人进行护理?首先应当从病人本身出发,要对脑出血病人和脑出血有所了解,对病人的问题有所认知,如此,才能更好地展开护理工作。

1、脑出血的症状与并发症

(1)症状:脑出血可能会引起的症状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肢体瘫痪、精神障碍、尿便障碍、失语、昏迷、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眩晕、高热等。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大多会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血压升高的情况。脑出血可能导致脑疝,可能并发癫痫、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严重者可能发生脑心综合征,出现心动过速、室颤等症状,可能导致猝死。脑出血的急性期,病人多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起病,可能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跌倒、出现癫痫症状。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很可能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疝等严重症状,死亡率非常高。

(2)并发症:脑出血的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且多会留下后遗症。此外,经济负担、衰老、劳动力丧失,都会对病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病人的精神压力大,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导致血压升高。由于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等症状,且病情较重,难以移动身体,可能出现褥疮。脑出血可能导致呕吐、呼吸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有发生吸入性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的可能。有尿便障碍的病人,可能出现尿路感染、便秘等,便秘可导致患者在排便时腹内压升高,诱使脑出血复发。这都是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

2、脑出血的高危因素

脑出血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龄越高,患脑出血的风险越高。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淀粉样脑血管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导致脑血管病变,增加脑出血风险。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脑出血。可能诱发脑出血的因素如下:

(1)强烈的情绪波动:强烈的情绪波动会导致短时间内的血压变化,诱发脑出血。

(2)温度变化:天气寒冷时,血管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天气过于炎热,可能导致大量出汗失水,血液粘稠度增加,都可能诱发脑出血。

(3)不良的生活习惯:疲劳过度、经常熬夜、吸烟、酗酒,都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4)不良的饮食习惯:高盐的食物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风险。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会增加患者出现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风险,也是诱发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5)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过度疲劳,都是诱发脑出血、导致脑出血复发的高危因素。

二、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1、急性期护理

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对急性期脑出血病人的救治非常关键。能够避免对病人造成二次损伤,显著提升病人的生存率,减少后续并发症发生,减少病人承受的病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应当予以指导,提醒周围的人不得随意搬动病人,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应将病人的头偏向一旁,以防病人呕吐物进入气管。赶到急救地点时立即展开抢救,护理措施包括:

(1)清理病人呕吐物,保证病人呼吸通畅。向病人家属询问其基本情况,包括病史、用药史等,做好记录。

(2)应立即确定病人的病情状况。密切监控其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如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甘露醇,以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给予吸氧,如非必要尽量不采用气管插管,避免延长救治时间。必要时,再采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如果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应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体温。

(3)在抵达急诊科之前与医院保持联系,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提前准备好急救所需,向相关医务人员说明患者情况,方便及时救治。

(4)应当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每隔10~15分钟测量其生命体征,做好记录,若病人的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告知医生。待病人情况稳定后,方可延长观察间隔。对于昏迷的患者,应当防止发生舌根后坠。

2、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尤其应当控制好与脑出血相关的种种高风险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预防。避免患者病情发生恶性变化。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

(1)病人入院后,应当尽量将其安置在单人病房。床头抬高15°~30°。

(2)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和记录,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处理。

(3)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当积极进行干预,控制患者血压保持正常、稳定。

(4)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保护神经细胞的药物。

(5)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应经常帮助其改变体位,及时更换其床单、被褥,帮助患者做好清洁身体,防止褥疮发生。动作要轻柔,应避免病人体态的突然改变。换季时,应当尽可能保证病房内温度稳定。保持环境干净、安静、舒适,日常注意通风,避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6)对于部分有躁动症状的患者,根据情况可能需要采取床档、约束带等对患者进行保护,防止患者意外坠床。

3、心理干预

突如其来且危及生命的重病、后遗症、经济和生活压力等,都会给脑出血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应当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性格特征,帮助其疏导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到病人的正常恢复,且可能诱使脑出血复发,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

4、生活护理

脑出血患者会出现种种身体上的不适和后遗症。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问题进行生活护理,帮助其适应后遗症和不适感。应当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充分休息,顺利康复。饮食上,脑出血患者应食用营养丰富、低脂低盐、容易吸收的食物,限制钠盐摄入。由于便秘可能导致患者血压升高,且脑出血患者不可进行灌肠,应适当食用香蕉蜂蜜等能够润肠通便的食物,预防便秘。

5、康复训练

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感知训练,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行动和语言功能。若患者昏迷,应定时给予被动的肢体活动,帮助病人恢复肢体张力。病人意识清醒后,可引导病人进行自主运动,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

6、健康教育

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应向病人和家属说明应当如何配合治疗,让病人和家属理解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协助病人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鼓励病人积极恢复活动。

病人出院前,应当对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教育,说明各种需要注意的问题。让病人按医嘱服用药物,控制饮食,注意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避免熬夜、避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进行低强度锻炼;指导病人家属如何协助病人恢复健康,包括如何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如何清洁病人身体等。家属应注意与病人的沟通方式,避免刺激到病人,造成剧烈的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