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戏曲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高中戏曲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王珍珍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三高级中学 467000

摘要:戏曲音乐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戏曲舞台艺术逐渐进入了低谷期,受众群体的流失让传统戏曲的传承处于被动的状态。近年来,戏曲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成功结合使传统戏曲艺术重新获得大众的广泛关注。不得不说,文化艺术的生存和繁荣发展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商业化。虽然从艺术的角度讲,以商业化谋求戏曲音乐的传承,效果是有限的,但并不失为一种可期待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戏曲;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引言

高中戏曲音乐鉴赏教学需要面向人才培养新需求、面向互联网、面向跨学科专业整合,才能让戏曲音乐由新一代人传承下去,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高中戏曲音乐鉴赏教学要对“现代性元素”做出敏锐的回应,贴近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让其自身更加丰饶。但新时代人们也应在鉴赏中知道,戏曲音乐的传承发展应以“本体性元素”为内核,例如价值性和审美性。

1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价值导向

教育是关于培养“人”的学问,文科的使命是培养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中音乐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导向,将我国优秀传统音乐艺术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内容输送给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艺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学艺先学德”,是近些年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说法,“艺人道德滑坡”“官方媒体点名批评失德公众人物”这些社会现象也使得这句话有着更显著的教育意义。音乐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在带给人们富足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考验着每个人的道德心,爱音乐更要爱祖国、爱同胞,因此教育必然要培养有“信”有“义”的人。在中华传统道德中,“信”与“义”不但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我国戏曲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道德内容,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戏歌《大宅门》,是2001年播出的同名电视剧《大宅门》的主题曲,歌曲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胡晓晴演唱。电视剧讲述了清朝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白家几代人的恩怨以及日军入侵时风雨飘摇的民间生活,“信”与“义”贯穿在整个电视剧的价值观中,同样也让戏歌《大宅门》浸润在“信”与“义”之中。

2 完善以“生活性审美经验”为中心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

    2.1音乐审美心理结构涉及音乐美学、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等诸多学科。将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阶段:音乐审美认知阶段、音乐审美感情阶段、音乐审美性格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音乐审美心理活动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为”,并且互相影响。

高中生处于情感十分细腻、表现欲望强烈的时期,这种表现欲望促使审美需求的产生,使得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感情、音乐审美性格三者相互作用,产生特有的音乐审美心理现象。音乐审美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为了让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审美个体会凭借自身的审美经验,在审美意识的调控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音乐作品的音响、情绪、形象和内涵进行感受、体会、联想与评价,形成“音乐审美认知”;审美个体对于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感性体验和态度,形成“音乐审美感情”;在前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音乐审美性格”,也就是对于音乐作品的一种审美志趣。这种审美志趣也在升华和调节着“音乐审美认知”和“音乐审美感情”,让审美个体充分进行哲理性思考,保持理性审美的态度,再进行新一轮更高层次的音乐审美活动。

2.2强化以“文化理解”为手段的文化自信培育过程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存在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民族文化的在场是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凝聚的焦点,对民族文化自信能带动培养有新思维和新格局的新人才,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学校文科教育是“育新人”“兴文化”的主战场,文化自信要在学校文科教育中形成,高中音乐教育在其中大有可为。

2.3地域性差异中的学科综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性差异使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有不同的特色。风格迥异的音乐形态背后都有复杂的地理学及其相近学科的影响因素。即便是同一种音乐形态也存在地域性差异,就如昆曲艺术家魏春荣所说:“北方昆曲豪迈粗犷,南方昆曲绵长悠远。”不同剧种在唱腔方面的地域性也有差异。有研究者对京剧、豫剧、越剧三个版本的《赵氏孤儿》进行了对比分析:京剧版中的马派唱腔唱念并重、简明舒畅,有种儒雅之气;豫剧版的唱腔质朴大方,比前者多了几分悲壮之情;越剧版的唱腔秀丽婉转,带有浓厚江南色彩,塑造了一个仁爱宽容的程婴。三种戏曲唱腔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各自有着鲜明的特色,对于音乐形象塑造都有着独树一帜的作用。

2.4完善以“生活性审美经验”为中心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

在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过程中,个体的音乐审美水平来源于其审美经验的积累。互联网时代,音乐审美经验的获取有着更多的渠道,但音乐课堂仍然是将审美经验组织、内化,形成完善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场所。完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是音乐美育的重要工作,对人的成长和创造性才能的培育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建构。由上可知,审美个体的音乐审美经验是进行审美活动以及形成更完善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音乐审美经验”是审美个体对音乐作品客体特征的感知和反应后产生的愉悦情感。

戏曲音乐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地方。如今,传统戏曲和现代戏曲在历年春晚节目中的频频亮相。戏曲音乐的唱腔美、扮相美、人文美,也同样具有生活性,例如,慕容晓晓演唱的黄梅戏穿插了戏曲选段,把黄梅戏带给了更多年轻听众;张晓棠的《苏幕遮》是一首古风流行歌曲,交替使用了流行唱法、民族唱法和戏曲唱腔;游戏《王者荣耀》中“霸王别姬”“梁祝”“游园惊梦”角色皮肤,把京剧、越剧、昆曲的音乐、服装、故事情节以游戏的方式输送给年轻人。戏曲音乐同流行音乐、电子游戏的结合,都让戏曲音乐中积淀着的中国古典审美焕发出年轻的气息。将戏曲音乐鉴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审美,合理利用生活性审美经验使艺术性审美经验深植于学生的内心,是音乐学科对新文科的积极回应,也是将戏曲音乐传承下去的趋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国外音乐文化的新颖与流行让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去了解我国的优秀音乐文化。有学生认为戏曲音乐是落后且老套的。实际上,文化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音乐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对待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音乐间的地域性成因,深入理解戏曲音乐的文化内涵,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乐.戏曲走进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0(16):1.

[2]张登平.戏曲走进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研究[J].真情,2020,000(001):P.1-1.

[3]丁净.戏曲走进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探究[J].新课程,201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