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小学法治教育意识及开展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3
/ 2

城区小学法治教育意识及开展策略研究

杨世怀

宁夏省固原市彭阳区县第二小学,宁夏省固原市756599

摘要: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途径,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国家教育体系,铸牢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城区;小学法治教育;意识;开展策略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渠道,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核,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最大公约数,为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价值标准,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价值导向。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创新中小学德育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设计全面贯彻了《意见》的要求。一是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安排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根据学生生活范围和年龄阅历不断拓展的情况,结合学生不断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使教育内容以螺旋递进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中不断强化教育的效果;四是提供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主线,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引领。

2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骨,已经深深融入各民族的心灵深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中国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既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和课题,又有在其他主题教育下以各种形式渗透的教育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改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语言文字、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传统艺术等为载体开展,特别是要结合教育主题生动讲述中华民族内部不同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的故事。小学低年级要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高年级要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小学生增强对包括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

的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从而培育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以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保障

课程、教学和评价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大环节。课程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是课程的落实,而评价则是对课程、教学的检验和反馈,是完善课程、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改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发挥主导作用,为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探索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学校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创新,在深刻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理念、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贯彻发展性评价的理念,着眼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符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和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内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教师应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成长资料袋和学生作品评价等体现新课改理念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特点的有效评价方法。此外,要将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及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注意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从而帮助师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使其体验成长的进步和乐趣,并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中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有家国情怀,深刻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深刻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念、性质和特点,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要。

参考文献:

[1]白灵.小学阶段渗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J].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1(8):1.

[2]井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2020.

[3]吕志东.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生生活意识的养成策略[J].孩子天地,2020, 000(006):P.112-113.

[4]钟晓云.小学低年段法治教育策略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9(7):3.

课题类别:基础理论研究

课题编号:GYKT-JC-03-016

课题名称:城区小学法治教育意识及开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