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地区非洲猪瘟防控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浅谈农村地区非洲猪瘟防控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吕世立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回澜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资阳 641500

摘要:我国经济水平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非洲猪瘟,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也就是通过猪瘟病毒引发疾病,不利于保障农业安全可靠生产,甚至阻碍社会的顺利发展。一旦猪患有非洲猪瘟此种疾病,死亡率是比较高的,要想保障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要加大力度进行疾病的防控,全方位宣传和推广非洲猪瘟的知识,及时控制非洲猪瘟的病毒出现,不只是增强猪群的抵抗力,还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非洲猪瘟;猪瘟;防控

引言

在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猪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冲击后,猪瘟是一种在我国猪场流行时间较长、危害较大的疾病,与非洲猪瘟导致的疫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防控中,非洲猪瘟和猪瘟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不能将两种疾病混淆而延误疫病的防控时机。

1非洲猪瘟病毒简介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猪感染后可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器官和血液中,并随体液如泪液、唾液、鼻液、生殖道分泌物、乳汁、黏液等排入环境。进入环境中的病毒对腐败、干燥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常温下黏附的病毒能存活4个月以上,病猪尸体未做无害化处理的情况下,病毒3周内仍保持不死。高温对其有杀灭作用,65℃条件下8min即死亡,90℃水浴60s即失活。常规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作用较弱,消毒时推荐甲醛、戊二醛,以及强碱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溶液、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火碱溶液、石灰乳等,对病毒有较强的杀灭功效。非洲猪瘟病毒可吸附猪的红细胞,这种吸附作用能被同型的抗血清所抑制,这也是其与猪瘟病毒的重要区别。

2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难点

研究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面临着一些难点。第一点是病毒传播的途径不能确定,病毒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以接触或者病毒污染等相关形式进行,患病猪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也存有病毒。距离较短的情况下,通过空气、雨水以及车辆等媒介进行传播,甚至是以生猪或者寄生虫的传播形式进行,所以说非洲猪瘟的传播比较广泛,增加了病毒预防的难度;第二点是养殖户缺少防控意识,诸多中小养殖户,关注了市场销售,在一定程度上缺少非洲猪瘟的防控意识,具备防护能力需要加强。部分养殖场没能按照规定的免疫流程,对于外来人员以及外来车辆进行排查,消毒池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或者一些养殖场的人员不能配合动物防疫工作,非洲猪瘟防疫过程受到阻碍,降低了疫病防疫的及时性;第三点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畜牧行业的发展集中在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人才队伍的建设效果不强,表现出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养殖场尚未配备专业兽医,仅仅是按照经验进行非洲猪瘟的防控,没能及时制定非洲猪瘟的防控方案,或者出现了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3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进行非洲猪瘟预防与控制的有效策略

3.1抓好饲养与管理

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方针,搞好综合性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自己的健康种猪群,发展养猪生产。必需引进优良种公、母猪时,需派兽医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非疫区,选购健康种猪。购买的种猪要到隔离场进行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经检疫、防疫,确认无病后,方可引入猪场,严防带入疫病。建立健全饲养管理、兽医防疫卫生制度和免疫程序,并认真贯彻执行。猪场面布局必须分开生产区和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周围应有防疫保护设施,场内建有进料,出粪通道和围墙外建有装猪台。生产区大门口必须设立更衣消毒室和设装猪台,各猪舍出入口要建消毒池,饲养人员和料车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

3.2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先进疫病监测技术的引进,提升我国疫情防控水平,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预警监测机制,提升非洲猪瘟疫情综合防控质量。一线兽医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准,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树立较强的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加强对病毒的了解,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病例,并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准确诊断。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生猪运输人员、屠宰人员的引导,树立防范意识,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对病猪进行预判,尽快完成隔离工作,并联系专业的兽医人员完成疫情诊治与防控工作。

3.3进行无公害处理

病死猪如处置不当,如:随意丢弃到河流、荒野当中,极易导致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扩散,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认真做好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养殖人员要掌握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焚烧、深埋等。如病死猪数量较多,则可委托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避免因病死猪处置不当导致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如病死猪数量较少,则养殖人员可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在远离居民生活区、风景区、水源保护地的位置挖掘深坑填埋病死猪,每填入一层病死猪需撒施一层生石灰,最后覆土压实即可。要定期检查填埋病死猪的深坑,避免病死猪被野生动物啃食。

3.4做好场内全方位消毒工作

科学消毒能最大程度降低病毒传入本场的概率。猪场内环境需每天消毒1次,消毒剂可使用杀菌谱广、成本低廉的火碱溶液、生石灰或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需重点集中在走廊、道路、粪沟周边以及人员经常来往的密集区域。舍内消毒建议使用碘溶液或过硫酸氢钾溶液,消毒方式以带猪消毒为主,疫区猪场可每天上下午各消毒1次,非疫区场则每日定时消毒1次即可。外来车辆和人员必须严格消毒后方允许进入,车辆消毒需以车体、车轮为重点,人员走专用消毒通道,消毒时间不低于60s。消毒剂可使用安全性高、刺激性小、杀菌广谱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每批次猪出栏后还应做好空舍期间的舍内消毒,为了提高消毒效率,可先将舍内可移动的器械、设备、用具等移出舍外,同时彻底打扫卫生,最后用甲醛进行闭舍熏蒸。饲喂器具定期在太阳下暴晒,通过紫外和高温作用杀灭表面的病原体。饲养员进舍必须更换专门的衣物和胶鞋,出舍后将衣物悬挂于紫外缓冲间进行照射消毒,同时胶鞋表面喷洒稀碘溶液。接种疫苗或注射药物时最好做到一猪一针头,做好针头的消毒工作。

3.5疫苗防控

与非洲猪瘟不同,猪瘟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防控。目前,猪瘟疫苗接种程序为:种公猪在每年春、秋两季使用猪瘟弱毒疫苗各免疫1次;种母猪在每年春、秋用猪瘟弱毒疫苗各免疫1次,在母猪产前30d免疫接种1次;仔猪在20日龄使用猪瘟弱毒疫苗首免,或在仔猪出生后未摄入初乳前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超强免疫,70日龄再次接种加强免疫;引进的新猪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补免。市场上猪瘟疫苗可分为猪瘟活疫苗、组织苗和细胞苗,此外也有与其他病原联合的多病原联合疫苗。多病原联合疫苗较为常见的为猪瘟、猪丹毒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可通过一次免疫预防三种疾病,其中猪瘟的免疫期一般为1年,猪丹毒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免疫期为6个月。使用猪瘟、猪丹毒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时应注意初生仔猪、体弱和有病的猪不可使用,在疫苗接种前7d和后10d内不可使用抗生素。

结语

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应该关注知识的推广,对非洲猪瘟的病毒进行排查,把相关情况如实上报,合理处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问题,彰显着非洲猪瘟防控的成效,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纯.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发展痛点浅析[J].中国动物保健,2021(1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