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棋王》王一生深层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3

试析《棋王》王一生深层形象

吴高,昊翔,张广才

南昌工学院

摘要《棋王》是当代作家阿城创作的短篇小说,是阿城的处女作。被视作是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小说讲述的是“棋呆子”王一生一生为棋痴为棋狂,最终成为“棋王”的故事。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王一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棋王》 王一生 侠义 追梦者

基金项目:南昌工学院校级研究中心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编号:NGYZY-20-010)阶段性成果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文革结束、改革开放这两个大背景,一方面是文革时期的知青作家无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另一方面国内部分人有崇洋媚外倾向,对中国文化持怀疑态度,于是部分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而阿城的《棋王》便是“寻根文学”的经典代表作。

一、王一生是“老庄禅道思想”的载体?

许多学者认为,王一生身上体现最多的是道家思想,从其棋道看出“阴阳调和”“以柔克刚”“顺势造势”的道家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化、发”。但是经过笔者对文本的阅读,却发现,小说中最能体现道家思想的人物,并不是王一生,而是捡破烂的老头。笔者的论据是:王一生的棋道发生过一次大转折,这与这位“捡破烂的老头”是分不开的。王一生之前跟人下棋,战胜过很多人,因此桀骜不驯。直到他遇到一个捡破烂的老头儿,性子可谓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有一回,王一生去垃圾站找丢掉的棋谱,就碰见老头,老头还以为抢他捡破烂的买卖。他一听到王一生是来找棋谱,立马来了兴趣。昏黄的路灯下,老头看完了棋谱,评论很客观,王一生赶紧向老头儿请教,老头的见解果然不一般。经过几轮的切磋,虽都是王一生败给了老头,但老头看王一生棋路清奇,决定收王一生为徒,还送给王一生一本棋谱。这本棋谱很奇葩,开宗明义是用男女之事来讲的,因此看起来妥妥一本小黄书。文中如是写道:

老头儿叹了,说什么是旧?我这每天捡烂纸是不是在捡旧?可我回去把它们分门别类,卖了钱,养活自己,不是新?又说咱们中国道家讲阴阳,这开篇是借男女讲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盛,太盛则折。折就是‘折断’的‘折’。”我点点头。“‘太盛则折,太弱则泻。’老头儿说我的毛病是太盛。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沾不上。

笔者认为,老头与王一生的这一段对话最能体现“道家”思想理念。同时也是对王一生成“王”之路上的最大帮助。

二、王一生人物形象分析

2.1王一生所体现的“侠义形象”

汪曾祺曾经敏锐地认为阿城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不希望人们把阿城的小说和道家联系在一起吴小如是在学术界较早提出中国文化精神中“侠义的传统”的,他在50年代所写的《说(三侠五义>)一文中提出侠义传统三个特征:“一、有血性,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二、言行深得人心,有群众基础;三、有超人武艺。”我们从这三点对王一生进行分析:

首先,王一生“超人的武艺”自然就是作为“棋王”的棋技。他先后遇到四位象棋高手。一方面增添了棋王游侠似的传奇色彩,另一方面更突出了王一生作为棋王的“江湖地位”,也支撑起了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是见了号称国内名手的同学父亲,解了名手还未解的宋代残局。二是邂逅捡破烂的老头儿,从他那得来祖传的棋谱,棋艺大长。三是赢了家棋根底很厚的脚卵。四是同时与九个人下棋,连赢区象棋比赛的前三名。

再看,主人公的“群众基础”对于这位“棋侠”的民间影响力,小说中有几处交待。开篇引出“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但王一生的大名,却常被班上几个棋篓子供在嘴上,我也对其事迹略闻一二”这以后,大家没事儿,常提起王一生大战脚卵。……说有个叫王一生的,外号棋呆子,在某处与某某下棋,赢了某某。大家也很高兴,即使有输的消息,都一致否认,说王一生怎么会输

至于王一生的侠义性格,全文似乎并没做太多介绍,但只临近结尾处的点睛一笔就已经足够了。王一生视棋如命,更是到处找高手下棋,区里的比赛他也一直跃跃欲试。但在脚卵利用关系并奉送上自己的象棋而得来的参赛机会面前,他出人意料地说:“我反正是不赛了,被人作了交易,倒像是我占了便宜。我下得赢下不赢是我自己的事。这样赛,被人戳脊梁骨。不知是谁也没睡着,大约都听见了。咕噜一生呆子。”在王一生的心中,这股最朴素的是非意识让他在世俗中又有了几分超脱的侠义性格。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王一生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侠。

2.2王一生所体现的“追梦者形象

这个形象的分析必须跳出固有观念,跳出“寻根文学”的桎梏,直面文本,直面主角王一生的“成王”经历。

什么是王一生的“梦”?下棋!文中写道:

有一回,我和我母亲给印刷厂叠书页子,是一本讲象棋的书。叠好了,我妈还没送去,我就一篇一篇对着看。不承想,就看出点儿意思来。于是有空儿就到街上看人家下棋。看了有些日子,就手痒痒,没敢跟家里要钱,自己用硬纸剪了一副棋,拿到学校去下。下着下着就熟了。于是又到街上和别人下。原先我看人家下得挺好,可我这一跟他们真下,还就赢了。一家伙就下了一晚上,饭也没吃。

但是从“棋呆子”到“棋王”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的王一生,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棋艺也可谓是难遇对手,但是这时候他是棋王嘛?不是,只能说是一个下棋比较厉害的人,而且是个普通人,因为他身上带有这普通人的劣根。在火车上有这么一个情节:

有个同学就带他(王一生)去见自己的父亲,据说是国内名手。名手见了呆子,也不多说,只摆一副据传是宋时留下的残局,要呆子走。呆子看了半晌,一五一十道来,替古人赢了。名手很惊奇,要收呆子为徒。不料呆子却问:“这残局你可走通了?”名手没反应过来,就说:“还未通。”呆子说:“那我为什么要做你的徒弟?”名手只好请呆子开路,事后对自己的儿子说:“你这个同学桀骜不驯,棋品连着人品,照这样下去,棋品必劣。”

另外,此时的王一生又对“吃”特别感兴趣,也特别实在。《棋王》中有段非常经典的白描,就是写王一生怎么吃的。

我看他对吃很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列车上给我们这几节知青车厢送饭时,他若心思不在下棋上,就稍稍有些不安。听见前面大家拿饭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抵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干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待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的一声儿咽下去,喉结慢慢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此时此刻,用一个字总结王一生就是“傲”,王一生对物质和精神都很重视,甚至说,物质对他来说,是前提保证。

直到捡烂纸的老头出现,他将王一生带入了另外一个境界:“学习: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这时,王一生虽然还不是特别明白,但是明白了自己的弱点,也对棋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也慢慢地做到了“静心”、“谦逊”,如果说之前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你先走”是对对手的不懈,对自己的自信,而此时的“你先走”则是对对手的谦让,以及老头交给他“见势而为”的棋道。

当然,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个困境,那就是棋道和生道的冲突。这也是王一生接下来要思考,如何调和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也就是前文所说“吃”和“棋”的关系),于是,又是捡破烂的老头给出了王一生答案“为棋不为生”,这就要求王一生将现实与理想分开,下棋就是为了理想,为了梦,不要带有功利心去下棋,而是在精神层面去获得满足。此时此刻,王一生以及具备了成王的基本条件。而只差一场大战,一场酣畅淋漓,将自己毕生所学之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大战。

很快,契机就来了。在“我”的介绍下,王一生认得了“脚卵”。他是一个长腿富家子弟,本名叫倪斌。他们有这样一段对话。脚卵抬起头,看着王一生说:“天下是你的。”又问:“你的棋跟谁学的?”这一次,王一生谦虚地说,我跟天下人学的。由此可见,王一生已经褪尽了自己的“傲”,换之以“谦”。接着,脚卵邀请王一生参加地区运动会上的下棋比赛。但是是,王一生没能报上名脚卵觉得很可惜,于是想办法走后门,给文教书记送礼。从原来那个桀骜不驯的棋呆子,变得越来越谦卑,格局也越来越大。他不再以棋为标榜,反而懂得将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在最后,王一生虽然为参加比赛,但他和前三甲进行对弈,并且下盲棋对弈的人数达到九个,王一生凭借自己高超的棋艺以一敌九。这是王一生的高光时刻。他以一敌九,与多位高手开展车轮战。他把老头儿的话牢牢记下,随时造势,随机破势,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最关键的是,他的认知和格局有了质的飞跃。最终赢下八人,选择与老棋王和棋。

至此,王一生真正达到了棋王的境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王一生看。王一生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的一声儿吐出一些黏液,呜呜地说:“妈,儿今天……妈—”

王一生一生为棋,从儿时热爱,母亲支持,到长大后的为棋狂,为棋痴,这都是他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的梦,因此,我们说他是一个“追梦者”。如今的我们亦是一样,在像王一生一样为梦想奋斗的同时,我们会经历挫折、会自大、直到最终醒悟,走向成功。“棋王”并不是单单指棋艺高超,楚河汉界间是宽容忍让,进退有方间是大格局、高境界,以及谦卑的处世之道。

【参考文献】

[1]阿城.棋王[M].作家出版社,2000.

[2]吴小如.古典小说漫稿[M].古籍出版社,1985.

[3]尤培成.从“寻根”谈<棋王>中的侠义文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4]钱璟.精神与物质追求的和解——解析<棋王>中的生道与棋道[J].汉字文化,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