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依托互联网+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平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浅论依托互联网+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平台

钱子兵,黄丹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卷烟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化的不断提升,传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以及职工自身发展需要。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教学手段不断翻新变化,各种新媒体学习终端相继涌现普及,面对时代的变革,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发展需要,应用“互联网+教育”这一模式势在必行,它能促进和提升职工教育培训质量,提高教育培训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工会教育职能。

关键词:互联网+; 企业职工; 教育培训

所谓“互联网+”,简单来说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然而并不是强制性的把他们加在一起,是凭借着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信息平台,让二者深入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集成和优化,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创新力。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互联网+让全球知识库进程加速,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在的丰富和充实。这些优质学习资源,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连接,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因此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幅增高,获取知识的成本降低,获取途径增多,信息社会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就成为了必然趋势。面对时代新形势,工会在发挥教育职能方面,在对职工教育培训上,可以依托互联网+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平台,去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现有教育培训模式,不仅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还能满足职工日益增长对知识技能的渴求。

一、浅论传统工会教育培训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工会的教育职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会积极发挥教育职能作用,能增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有效性,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工会在面对职工发挥教育职能时,是不同于对未成年人、其他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工会的教育培训学习目的更为明确。例如,教育培训主要针对工作内容、操作流程、企业文化等等。工会发挥教育职能目的性强,实用性强,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也有明显的不足。

(一)教育培训时间短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培训对象是企业职工,每一位职工各司其职,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我们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所进行的教育培训时间只能采取短期培训为主。然而工会主要业务课程多,并且针对不同部门、岗位还可能存在着分层次和类型的培训,每门课程只有半天或更短的时间进行教育培训。既要兼顾内容,又要提高效率质量,授课人难,学习者更难。

(二)教育培训模式单一

教育培训模式以讲座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由于教育培训时间有限,授课老师无法全面传递所教育培训内容,多以抓重点教授,以尽量满足知识点大纲。学员总体上对这样的教育培训并不满意,更多只是身体参与,心已远去,达不到教育培训的预期效果。诸多以往,学员会对工会教育培训丧失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对今后工会开展教育培训十分不利。

(三)教育培训规模大

由于企业职工人数较多,并且工会本身还有其他职能职责,对于职工的教育培训,多数以大规模为主。人数众多的大规模培训教育,由此也只能进行讲座式的教育培训模式,互动少,不够充分,无法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热情。教育培训规模大,内容面向性就广泛,很容易课程内容不能够切实贴合实际工作,也就降低了教育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二、“互联网+”建设教育培训平台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整合,符合时代的要求,如此的资源整合使得学习者具有主动学习知识要求和意愿,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学习者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工会发挥教育职能,在传统教育培训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去建设教育培训平台,创新创造教育培训模式,改变职工学习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能够鼓励职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的运用一方面对于工会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带来不小冲击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一个机遇。

(一)“互联网+”建设教育培训平台挑战

1、基础信息技术支持和人才技术不够完善

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符合所应用互联网的要求。就像5G移动通信网络的问世,想使用它肯定的配置相应的智能手机,过去的大哥大、小灵通肯定是无法较好实现5G移动通信网络的。依托“互联网+”建设教育培训平台,对于企业现有的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就具备一定的挑战,例如适应平台建设维护的服务器,各类新型教学的手段的新技术。还有教学者自身对新教学手段、新科技的学习应用。依托“互联网+”去运用实践,教学者同时也成为了学习者,角色也发生相应转变,不仅要教学者要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还要提升教学技能,运用新科技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好坏难辨别

当今时代信息量不断增加,电脑、手机,信息无缝不入。信息量的增长,好的方面能让人在电石火光之间接收到信息的改变,不与世界脱轨;坏的方面垃圾信息蔓延,不稍加辨别就深受其害,误入歧途对生活造成困扰。特别是对于学习者来说,互联网是方便了知识的获取,但是知识信息量巨大,正确或错误知识信息难以辨别,很多时候学习又没有完善的体系,容易造成学习疲倦,知识点不完善,学习效果差等结果。

(二)“互联网+”建设教育培训平台机遇

1、改变教育培训时长

电脑、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互联网+教育”的方式不断让教育内容以及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全球性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通过互联网把资源相连接,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不限制时间、地点,打开互联网就能获取知识,提高获取效率,降低获取成本。对于我们工会教育职能而言,依托“互联网+”,对于职工的教育培育不再拘于时间和空间限制,线上线下,能够相互弥补促进,完善教育培训知识体系。

2、个性化学习,弥补个人短板

传统教育培训规模大、面向群体广泛,很难关注到个体学习,容易出现教育培训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结合,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情况。依托“互联网+”建设教育培训平台,在平台之上,个体可以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内容进行学习,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个人提升,弥补短板更加有效,同时对于个体在工作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结合自己实际快速得以解决。

3、解放思想,激发创造力

依托“互联网+”可以直接理解为依托的是新科技。“互联网+教育”得到的必然是智慧教育,所谓智慧教育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学习,去运用,最关键的是去解放思想,激发创造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教学内容不断形象化、直观化、美观化,吸引着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也在解放学习者传统思维方式,更深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激发学习者创造力。

三、建设工会“互联网+”教育培训平台机制

(一)构建统一的符合企业性质的教育培训平台

工会在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能教育,履行工会教育职能必须有统一的符合企业性质的平台机制。统一,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工会教育职能的发挥,职工学习教育培训方便管理。符合企业性质,在于教育培训因企业而异,因地制宜,方便传递共享正确、有价值的教育培训资源。

目前,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型APP、微信等人们使用广泛。构建统一的符合企业性质的教育培训平台,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制作相关手机APP,也可以利用企业微信、企业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手段,构建平台。也可以利用已有教育培训平台,完善其相关应用,构建新的适合企业工会发挥教育职能的平台。

(二)教育培训平台内容、模式灵活性提升

依托“互联网+”的教育培训平台,在教育培训课程内容上一定要有所创新,增强课程内容趣味性、与学习者的互动性,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满足职工个人发展需要。可以征求广大职工群众的培训需求,开设职工喜闻乐见的课程。也可以在教育培训课程内容上丰富充实个性化学习内容,让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选择,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培训的死板性。在内容、模式上增添与学习者的互动性,可以运用先进科技,例如VR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等,提升教学内容、模式上的灵活性,增强创新性。

(三)完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

 互联网教育培训平台一定要有一个统一、严谨的评价体系,对所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规定参加教育培训人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这是常用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虽然受到监督,但是究竟学员学到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单考评学员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是不够的。完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重点应该放在学员获得知识情况,可以利用网络考试、实操等方式,检测学员学习情况。同时,对学员学习有一定的奖惩制度。以某个互联网英语学习平台为例,它的每一个课程内容中都包含小测试,每天要求学习者学习30分钟才能打卡,如果将打卡分享到朋友圈,还有一定相应奖励。连续打卡到达某个值,还有实物或VIP课程的奖励。这样的方式,刺激着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也同时监督着学员的学习状况。对建设教育培训“互联网+”平台考核机制可以参考和借鉴。

四、总论

   互联网加各个传统行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充分带动着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工会发挥教育职能,依托“互联网+”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平台,是对自身教育职能的一种变革、开放。依托“互联网+”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平台,优化了教育培训结构,使教育更具实际意义;扩展了教育培训范围,使学习更具无边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育培训内容,使学员更具主动性。工会借助互联网创新点,使职工能够体验到与传统教育培训的不同,体验与学习融为一体,体验中有学习,学习中有体验,“互联网+教育”在时间、空间上与学员相匹配,进而优化升级职工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依托“互联网+”建设教育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工会教育职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布峰 . 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04:5-9.

【2】吕炎 .“互联网 +”背景下的工会工作创新研究 [J]. 才智 ,2017(12).

【3】张雅雅 . 工会改革背景下的“互联网 + 工会”工作创新 [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