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数字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张万才

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当前农村的改革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是数字金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全面小康建设和脱贫攻坚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农村的现代农业金融特别是小额贷款正逐渐形成。数字金融是促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回流、缓解农村金融排斥、促进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大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数字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现代化;数字金融;金融创新

引言

金融有效供给农业,是国家实现农业资源优化、有效配置和农业产能有效释放的重要“加速器”,是国家在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市场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产品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农村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金融产品服务、金融产业、金融中介服务以及结构性矛盾仍然处于低效率的发展状态。因此,实施深化农村金融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新型农业金融体系,补齐我国农业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助力精准农业扶贫攻坚,深化农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中国作为传统性的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大国、农村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改革,农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三农”改革进入深水区,农业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农业生产面临着农产品供需失衡、农业生产效益比下降、农民增收速度渐缓、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和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加快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发展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供给效率,满足高品质、多样化农产品需求,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还能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二是顺应农业生产结构化的要求,增强农业发展动能,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农业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三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幅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四是推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资源利用方式,走集约化、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健康、绿色发展。

2数字金融进一步推进农业侧向改革策略分析

2.1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支持对缓解农业侧向改革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提升我国的农业供给侧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地发展出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新的金融产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提升农业供给效率。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开拓新的市场需求。要以市场为主导,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持和指导“农当家”“惠生活”等网上交易和各种社会服务。推动农机具、林地权证、应收账款、保单股权质押等社会化经营,推动发展特色产业。拓展融资平台的代收、代付业务。重新设计经营过程,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数字金融服务的规范、岗位设置、绩效管理、过程重组等方面的工作,并遵循G20普惠金融制度的要求扩大网上申贷、调查、审批及放贷业务。积极发展智能理财,强化科技运营。根据客户生产和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理财产品,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

2.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深入推进“三乡”工程,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打造农业建设性力量。企业家、技能人才和外出务工人员在农业建设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且等待发掘,利用乡情乡愁这一情感纽带来制定全面且高效的激励制度,通过返乡创业、投资项目等方式支持农业发展。通过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向职业农民转型,并提高其社会地位。为有意愿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个人和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成立专业大户、农村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对农业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农业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具有高等或中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建设做贡献。

2.3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往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主要偏向个体化和小众化,以及部分小规模的合作生产经营,而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经营方式已经转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是指从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到农产品的销售、储存、加工等环节共同形成农业供给侧一条龙发展,这种产业化的经营模式较为丰富,但在各个环节的整合过程中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得农作物生长收割过程变得规模化和高效化,具体到土地翻整和灌溉、品种的选择、防虫害药物的喷洒、农作物的收割和储藏等环节,都应用了各种机械化设备和工具,实现了大规模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更推动了大规模农业的统一生产和经营。

2.4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硬件基础,要积极推进乡村5G网络、互联网宽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金融网络设施水平,改善乡村网络信号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滞后情况,提升网络覆盖率和普遍性,加速数字乡村的发展,缩短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的差距,让新基建成为改善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对数字金融监督。要继续健全普惠的数字金融监督体系,加强对普惠金融领域的机构行为的监督。在为农村商业、农户提供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前提下,必须确保金融产品的安全,打击非法集资、网络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对网络借贷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和农户的合法利益,避免受到损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害。深化数字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我国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还面临着供给结构性问题,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在数字普惠金融供给中的引导作用,要把信贷资金投向乡村振兴战略方向。而金融机构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主体,金融组织要加大对农村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扶持力度,完善数字金融手段,为农村地区的企业、农民等提供普惠的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让普惠金融成为推进农村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供给侧改革既要实现农业产业的整体结构调整,又要实现特色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农业供给侧改革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这就要求各个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大力扶持。数字金融能够牢牢把握这个历史性的机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执行者,也将会是改革的推进者。数字金融既能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又能给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同时也能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乔书晨,符建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22(11):165-166+181.

[2]覃朝晖,潘昱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23-33.

[3]张太宇,王燕红,郭美洪.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路径探析—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2(15):21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