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大豆大垄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高秋华

黑河逊克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黑龙江 逊克164499

摘要,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大豆作物是其中关键性组成部分,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高度关注大豆的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的优化和完善,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体现应有的栽培效能,这样才能为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提供根本前提。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大豆大垄栽培技术模式等相关内容,希望可以为种植户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大豆品种;大垄栽培;技术模式

引言

   在大豆的栽培控中有效应用大垄栽培技术可以体现出十分良好的应用优势,该类栽培技术主要指的是垄距1~1.1米,垄上4行,有效增加密度,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同时也可以呈现出抗旱耐涝的效果,因此在当前的在栽培中可以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的技术进行广泛应用。据此,本文重点探究该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操作要领等相关内容。

1深松整地、配方施肥

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整地工作,要确保整地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符合相对应的深耕要求,另外也要着重选择好相应的整地时间。例如,秋季用375马力大型拖拉机牵引深松整地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度30~35厘米,同时秋施有机肥,然后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接触一下的采取配方施肥模式,在整体操作环节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匹配相对应的有机肥和基肥等,在施肥的用法用量等相关方面要有效控制。例如,每公顷施用有机肥15立方米,大豆专用肥300~350公斤分层施肥,即底肥施在垄下12~15厘米处,种肥施在种下6~8厘米处,同时注重硼肥、锌肥等相关肥料和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和有效控制,然后结合大豆的生长情况,在开始开花的阶段,一直到终末阶段都要进行相对应的叶面喷施肥料,这样可以在不同阶段从根本上有效满足大豆不同生育发展周期的生长需求,进而为其营养的供应和健康茁壮的成长提供基本支持。与此同时也可以使肥料的利用率得到切实提升,这对于大垄栽培技术的有效落实和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有着关键作用。

2做好种子更新、药剂处理

对于大豆大垄栽培技术来说,每一年更换全新的种子,这是必然要求。要结合具体天气因素,地质情况等等选择高质量的品种,例如在实际的种植和种子栽培管理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垦农22、北豆5、北豆28等优良品种。播前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例1:70进行包衣处理,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及根部病害。对于根腐病严重地块主要用2.5%适乐时、杜邦克露防治。同时在针对种子进行选择完毕之后,也要进行严格细致的病虫害防控处理,结合相应的处理要求做好拌种和消毒杀菌等相关操作,要有效在太阳下进行照射,从而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控效能。

3力抗重迎、精播密植

选择正茬地块,尽量避免重迎茬,避不开重迎茬的地块。通过整地、选用耐重迎茬品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补充硼钼锰等微量元素及突出主肥、重视微肥菌肥、有针对性地选择抗重迎茬种衣剂、重迎茬药肥(农大丰牌大豆重迎茬专用肥)等措施,通过这样的模式,使其根系可以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同时对于土壤环境也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改善作用。另外在通过相关操作进行有序推进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检测和抽样检查,这样才能为大豆营养供应提供支持,同时使大豆本身的自吸收营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防控。在栽培种植过程中,因为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天气因素和低温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地温能够保持在7度到8度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有效播种,要充分把握好播种的时间和播种方法,这样才能更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栽培效果,为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

   例如,每一年的5月5日~12日抢墒播种,播种采用2BT-2精播机进行精量播种,公顷用种量60~65公斤,收获株数30~34万株/公顷。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确保种植户严格按照上述指标和用量而进行严格操作,并且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和有效完善,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切实优化,这样可以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栽培效果。

4连片耕种、六统一分

在针对大豆大龙栽培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实现连片公众,6付6桶一分,这是其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垄栽培技术的核心所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在耕种的过程中确保其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得到有效体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呈现出应有的大垄栽培效果,为其综合产量的提升提供必要前提。小规模方田500亩一个方,大规模方田1000~2000亩,实行规模连片种植,便于大型机械作业、减少空耗、降低生产成本,便于轮作换茬,便于统防统治,进而使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进而通过各类操作的有序推进和无缝衔接,这样可以使大豆品种的单产总量和总产总量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要充分贯彻落实六统一分的基本原则,在统分结合方面体现出根本性的价值,这样可以更有效强化栽培效果,使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六统一分。一是统一整地:利用大型机械统一进行,统一整地时间、整地方式、整地标准;二是统一供种:由乡村统一组织购买高产优质大豆原种或良种,分发到农户;三是统一播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播种质量,统一化学封闭灭草(在大豆播后3~5天进行封闭除草,每公顷用90%乙草胺1750~1800毫升加48%广灭灵800~1000毫升兑水400~500公斤喷雾;四是统一施肥:结合配方具体情况,针对肥料的配比进行统一规范和有效管理,同时在施肥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统一分层,在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体现出良好的施肥效果。五也要在病毒害防治方面进行统一推进,严格规范要注重针对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进行充分分析,然后再充分贯彻落实综合防治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体现出应有的防控效果这对于大豆的综合产量的提升和病毒害的切实控制都有着,关键作用同时要体现出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效能在统一防控优化处理的背景之下,使得绿色防控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落实,从而体现出防控的精准性和节能环保效应,为大豆品质质量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提供必要保障。根据配方统一肥料配比、统一分层施肥,统一防病治虫:对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害虫进行统防统治。六是统一收获:利用大型收割机在同一时段内集中收获,减少田间损失(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损率小于5%,泥花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七是分户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农户自家的承包田生长情况和大豆的发展特点,而进行针对性可行性的局部管理和有效控制,在局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灵活性和可行性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有效优化,这样可以更充分体现出在被管理的精准性和可行性,从而为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提供根本前提。同时促进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充分看出,对于大豆栽培管理工作而言,有效落实大垄栽培技术,并且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栽培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进行充分融合,使相关任务值户可以落实各项技术要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大豆栽培效果,为其产量和综合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有明显增长。

参考文献:

[1]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12):27-28.

[2]张富厚,王黎明,郑跃进,等.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0(12):4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