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探究

李传江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陈王街道办事处, 山东 菏泽 274600

摘要:新时期,由于农村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尤其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传统的农村经营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当下更加应该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带给农业产业全新的活力与动力,通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措施改善当前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践行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共同构建新农村。基于此,本文对农业经济管理及其目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意义,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经济

引言

农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小的支撑。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努力建设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新农村,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意义

①指导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明确未来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细化经济发展目标。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将发展目标下发给各个部门,可以使其将目标结合在日常工作活动中,从而一步步落实发展目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可以明确不同人员的具体职责,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根据职责要求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合适的工作策略,调整工作模式,切实提高农业经济效益。②加强农业经济发展风险管控。通过塑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引导农业经济稳定发展,落实风险管控理念要求。农业经济涉及生产环节、消费环节、分配环节等,在每一个环节中均存在着风险因素,例如成本风险、竞争风险以及生产风险等,会给农业发展带来风险。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识别,在识别后结合风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严重程度进行权重排列,制定合适的风险预案,有利于规避风险事件的出现,提高风险管控效果,确保农民收益的稳定性。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2.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体系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对此,农业产业管理人员应做好农业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并掌握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以上规律进行农业市场的预测,开展科学的产业升级与改革工作,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其次,人们应设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给予农业新兴产业更多融资发展方面的优惠,吸引更多新兴产业的进驻,改变农业产业局面,创建农业产业新业态。另外,农业部门还应积极整合农业与农村的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农业一体化服务机制,将更多产业主体融入农业产业链中,消除农民与市场之间信息的不对等性,创造更高的综合产业效益。政府方面应明确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意义,增大产业链的扶持力度,为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支持。最后,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强调了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与生产结构的调整,因此各地农业部门应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主动迎合农业市场的需求,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构建农业产业新格局。

2.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对当前的制度内容进行扩充和拓展,重视融入信息化意识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根据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确保经济发展形势和制度相匹配,发挥管理制度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重点针对信息聚合、信息共享这一类农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调整管理内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收支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票据使用管理、财务审核审批等环节进行调整,提出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式。在管理制度中需要设置明确的责任制度,对总账会计、报账员所需要承担的职责进行细化,将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提高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如果在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出现问题立即追究相关责任人,如集体资产损失、账目数据不准确等,有利于构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其次,加强各个环节管理力度。在生产环节应坚持将市场作为基础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体系,避免出现农产品剩余的问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农产品加工环节需要重视拓展产业链,积极培育优质深加工企业,利用企业的优势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市场影响力[3]。通过深加工也可以增加农村地区就业岗位数量,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避免大量优秀劳动力资源优势浪费,促使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理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企业以及农户提供了重要的沟通渠道。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其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强化品牌建设效益。

2.3完善农业生产设施,壮大生态农业规模

通过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让偏远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转型得以顺利推进。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设施的实用价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提前开展深入的调研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结合各地农村的资源禀赋,挖掘农村的优势资源,在找准农产品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例如,在自然与生态资源丰富的农村,可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在明确这一农业经济转型方向后,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完善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生态走廊,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营造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靠近城镇、交通便利的农村可以重点发展绿色农业。同时,地方政府应增加预算,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或者引进有害生物监测系统,使绿色农业壮大、发展。

2.4培养专业人才

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农民,他们有着丰富的实际农作经验,但是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上,其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需要培养出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利用好乡村振兴这一有利条件,在劳动人民之间形成良性的传播,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高校中,增加相关的专业,并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强化实践,让他们能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先进的经验传授给下一层级,确保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国家政府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视,因此各地农业部门应总结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深入调查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尤其是对于偏远的、经济发展受限的地区,了解其在农业生产技术、种植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不断开发新农业技术与工艺,做好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丰富农业产业链,创造农业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J].改革,2018(10):120-130.

[2] 赵洋.乡村振兴战略下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举措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9):408-409.

[3] 王雪宁,吴燕,浦世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8):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