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高洁

身份证号:652301198712020846

摘要:园林景观建筑直接服务于园林游客,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游客对园林的印象与感受。

关键词:景观建筑;园林设计;应用

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建设,园林作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场所,其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园林景观建筑主要为游客提供如厕、休憩等服务功能,是园林游览的重要一环,其设计的好坏对园林品质及游客体验具有重要影响。园林景观建筑由于限制条件较少且环境特征明显,留给设计师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愿意参与其中进行设计创作,使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不再只是功能性建筑,而是在涵盖基本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结合园林特点,与园林环境相融合,成为园林内的一道风景。

1园林景观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1.1定义

园林景观建筑主要是指位于园林内部,为游客提供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办公空间的建筑物,建筑形式及造型往往活泼自由,结合园林特点与园林环境呼应、融合,是园林内的一道风景。

1.2特点

1.2.1规模体量

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园林内建筑的占地面积占比应小于5.5%,园林内总建筑面积不超过占地面积的1.5倍,又考虑服务半径,园林景观建筑的规模体量一般较小,建筑面积普遍处于几十平方米至三四百平方米之间,整体布局随机自由,散落于园林内部。

1.2.2位置环境

园林景观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游客服务,往往位于园林出入口及主要景观节点附近,以方便游客到达,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空间视野较开阔。处于如此重要的位置,享有如此优质的景观资源,如何与园林环境展开对话,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是设计者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1.2.3功能组成

园林景观建筑体量虽小,但随着园林的建设发展,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包括淋浴洗漱、纪念品售卖、茶歇、手机充电、无线网络、休息驻留、管理办公等。不再局限于售卖、如厕,而是逐步向驿站的方向发展演化,成为园林内有活力的服务点,如上海黄浦江畔的“望江驿”、北京大兴的“兴·舍”、德清下渚湖湿地园林的“幽篁厅”等。

1.2.4外观形式

园林景观建筑规模体量较小,所处位置限制条件较少,同时又拥有良好的景观资源,因此给设计师留有较大的创作空间。其外观形式在呼应园林主题的同时,往往自由活泼、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景观性,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2景观建筑设计策略

2.1合理规划生态环境,打造立体绿化

园林工程绿色景观建筑设计中,用于绿化建设的土地较少,因此需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规划,打造立体绿化,通过对现代建筑与园林中绿化设计的综合运用,将园林工程进行“第二自然”创造,以期达到园林工程的层次性、丰富性,实现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追求。同时在设计中首先要将建筑的观赏价值和娱乐功能相结合,使人们可在园林工程观景的同时与景观有所互动,可利用建筑中的一些小景观进行整体景观的设计和层次的划分,把有限的空间在视觉上进行无限的拓展;其次要积极运用立体绿化设计手法,通过适宜的绿化技术进行合理规划,提升园林工程立体绿化质量,增强景观建筑的绿化效果。通过立体绿化景观,一方面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绿化面积;另一方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城市健康发展。

2.2践行低碳环保,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般来讲,园林工程中工程量和成本均比较大,绿色景观建筑因以低碳环保为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符合现阶段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打造现代化园林工程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在以人为本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共存,合理规划公共空间,优化景观建筑设计方案,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并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发展目标,协调好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对传统设计模式的低碳环保性创新,优化低碳节能系统,提高园林工程景观建筑的生态功能,不断提高居民居住体验的美好性,生活逐步绿色化,城市生活环境更具活力,推动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绿色景观建筑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社会各界在此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3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建设园林工程景观建筑系统中,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会需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体化、高效化、科技化的智慧型高科技景观建筑。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VR和BIM技术,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量化追踪用户在虚拟场景中的行为来获得与建筑空间相关的数据信息,提升对于用户友好度的可视化,在景观建筑建成之前设计者和用户可以提前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建筑设计,并且根据已有体验对用户不满意之处及时记录,进行方案修改,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失误;通过BIM技术助力与绿色景观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使建筑相关信息全都保存在BIM模型中,通过BIM模型提供广泛的性能模拟,减少设计对建筑的能耗影响,节约性能分析的时间成本,同时在模型建筑设计时各学科专业可以协同合作设计,各方信息实现共享,建设高质量建筑;通过仿生技术,提升景观建筑自然生态效益。

2.4挖掘地域特色,体现人文精神

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知道你的市民在追求什么”。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城市文明的发展与保护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受到格外关注。在设计中要善于发现地方人文特色,将地区特色文化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协调好当地自然地貌资源和生态资源,并对城市文化底蕴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加以批判性继承,展示出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突出景观建筑的创新性,使新时期城市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打造宜居城市。这样一方面保护当地民俗风情,另一方面也顺应时代潮流,对于城市的人文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加强景观建筑与城市特征的融合,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城市的生态美和文化美。而具有地域性和人文特征的景观建筑设计即是人文内涵在建筑设计中关于人与自然共同合作的最佳体现。

2.5城市园林景观与建筑规划得以共融

园林设计对于建筑规划起着重要作用,不但能够提高城市建筑规划的质量,而且可提升城市综合规划的水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追求更为强烈,做好建筑规划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协调,可满足城市居民长远的精神需求,有效带动经济效益提升。

结束语

园林设计与建筑规划的有机融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大量的实践项目当中。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园林设计能够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得以实施,建筑规划也需要园林给予衬托,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社会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因而,整合园林设计与建筑规划,提升园林设计对于城市建筑的功能性,对发展社会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文娜.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江西建材,2021(7):255,257.

[2]陈曦.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5):32-33.

[3]李德巍.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3):35-36.

[4]温馨.基于老年人行为活动的老年社区园林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