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解决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3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解决途径

秦奕

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就是国民经济无以替之的一份子,而中小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心脏”、 现代企业组织的“血液”,充满着活力、创新力及发展潜力,所以维护好、发展好中小企业,使其健康蓬勃地发展便成为了我国的经典要义。然而据调查,融资困难这一点被82%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是其发展兴盛路途上最难以逾越的鸿沟。我国政府为了营造良好的经济氛围,出台过相关政策来着手处理融资困难这一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都有为之呕心沥血研究过,然而却效果平平。

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剖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全过程,分析前因后果,从而对症下药,望以提供些许有利的建议以改变其近况。在界定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小企业所面对的融资困境及成因,然后从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的角度上提出拙见,相信中小企业就快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融资管理

1.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1.1狭窄的融资渠道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进程中,融资渠道狭窄这个问题在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要方面算是一个较大的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即使在有许多融资渠道选择的情况下,依旧是将内源融资作为首要的选择,占比高达70%及以上;使用外源融资者比较罕见,即使利用了也是走国有银行贷款这一路径,较为单一。它们也想利用多元化渠道,然而无论是哪种渠道都更青睐大企业和集团,民间借贷成本又高,中小企业即使想要利用,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这对它们来说只能是望洋兴叹。此外,大多数企业在选择贷款上更加倾向于选择期限较短者,这又为本不富裕的筹集渠道雪上加霜。

1.2过高的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向股东支付的股利或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等的用资费用以及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相关费用。一般来说,与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额度有限、贷款风险相对较高,因此使用银行借款融资方式时会支付更多利息。不仅如此,有时中小企业还得支付相关费用,比如抵押资产评估费、担保费等。综上所述,在企业生命处于极其危急状态时管理层只能通过民间借贷、高利贷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融资成本过高仍然是致使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的致命弱点。

1.3缺失的法律法规

截止至目前,我国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而此法仅能起到纲领性作用,不能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生活中中小企业偶尔会利用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这正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才导致了民间借贷的不完善性。如果中小企业继续将其作为获取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那么它们的融资成本就会逐渐增加,这必然会使资金来源成为中小企业成长途中的软肋,对其经营管理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由此可见,仅靠一部法律不能放大和细化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中存在的疑点,也无法找寻针对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的详细规范性法律条文。

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2.1企业方面的问题

2.1.1企业没有清晰的产权关系,难以获得银行等借贷机构的信任。如果没有清晰的产权关系,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就会因为没有抵押担保物从而失去获得贷款的机会(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时,投资单位会要求其提供一定的抵押物来规避一定程度上的风险)而且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这是普遍存在于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问题:因为产权关系模糊所以难以获得银行的信任,借贷之路也就变得更为艰辛,长期以往会对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1.2中小企业目前还存在着信用缺失问题,严重影响市场正常履约义务的执行,这是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在我国经济市场上,交易人违约行为屡见不鲜,金融机构并非慈善机构,不会次次宽容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再加上个别管理者素质堪忧,非但没有重视诚信经营的问题,自身本就存在逃税、漏税行为,管理者未能将真实的企业信息汇报给有关部门,造成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产生“信任危机”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毕竟信用文化方面缺失的话更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2.1.3中小企业未能有效构建信息披露机制,加剧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够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剧了信息的分散性、隐蔽性和无关联性,使得银行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的准确信息,不能对企业进行正确的评估,从而使融资企业与融资机构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存在障碍,因此加大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等融资业务难度。

2.2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的问题

2.2.1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中小企业不仅借贷资金少而且风险高,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那还是杯水车薪。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难以把控中小企业的风险,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期限极短地情况下还对其项目的审批严格把控,中小企业实际掌握贷款的时间极为短暂,于是很少有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即使提供了也不是向大企业提供的那种高额贷款,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2.2.2银行更偏向于有众多优势的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更乐意向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但是中小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它们会采取短期贷款和多次周转等方式,遗憾的是,这些方法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却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成本。

2.3政府方面的问题

2.3.1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及评级标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既是保持我国金融秩序正常运行的奥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太健全,例如缺乏信贷风险补充基金等,原因是政府等有关部门没有进行完善工作,也可能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群体实在过于庞大,国家短时间内很难做到信息共享。此外,当前我国还是按照对大型企业的评级标准来判断中小企业,这样处理既浪费了国家资源,又不切实际,建议企业贴合实际发展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早日形成银企双赢局面。

2.3.2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并监督执行。尽管我国政府近些年来相继出台了很多方针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不够具体、全面,较大企业来说比较少并且实施力度较弱,比如税收不够优惠、补贴范围比较狭窄等,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根除。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里的法律条例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为其获得外界资金提供了有关帮助,但是依旧存在着不够强制性、实践意义不足等诸多限制,而且我国仍有部分中小企业进行的是非法融资,因此,要及时更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全力保护企业的发展。

2.3.3缺少有效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在绝大多数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贡献了较高的GDP数值,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步上升,但是眼下却还未有为专门扶持中小企业而设置的有关金融机构,导致中小企业有问题无处可咨询、可解决,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不符,况且如果建立了有关金融机构,便能够更加细化中小企业的有关事宜,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和对策

3.1企业方面

3.1.1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当增强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破除封建思想的残余,加强诚信意识,严守规则,规范企业管理;因为不管对哪个行业来说,人才总是很抢手,对于顶级人才稀缺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这一点,定期培训企业员工,因材施教,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管理者还应当提高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整体实力,使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

3.1.2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中小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要革新;同时,融资渠道方面也不容小觑,企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来改善内部融资,根据自身需要灵活融资,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寻找适合自己的融资道路,比如融资租赁等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情况,促进市场经济稳步发展。

3.1.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与银行保持较好的合作关系

企业应完善自身财务管理体系,清晰规范地记录企业的经营状况、现金流情况及各项财务指标,坚决抵制虚假账目、隐瞒企业财务信息的行为,做到财务信息准确、透明;改善银企关系,发挥集体力量,使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让银行对企业的融资产生推动作用,争取早日实现互利共赢。

3.2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

3.2.1增强对中小企业扶持的积极性,改进服务水平

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窗口,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教育指导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充分利用金融工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不同信贷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优化中小企业风险识别体系;缩短中小企业贷款周转周期,完善其激励机制来增强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同时平衡完善风险承担机制和激励收益机制,从而实现银企双赢。

3.2.2完善银行信贷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打破对中小企业的偏见,将中小企业和国企等大型企业一样看待;正确把握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定位,灵活决定企业贷款额度,增强扶持中小企业的主动性,例如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降低其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等,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3.3政府方面

3.3.1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的外部环境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负责中小企业的各项事宜,比如发放各类补贴等,这样既省心又省力;同时对已存在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给以适时的激励与关怀,以促其提升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政府不妨在税收、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多方面对现有中小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3.3.2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完善的资本市场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又能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政府需要规范市场,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各异的特点建立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不断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的成立门槛,减少干预,适当合理地向中小企业补贴利息。其次,制定相应政策来规范资本市场,明确处罚机制,完善诚信制度。最后,我国应积极建立多元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和公开透明的征信系统,来改善当前我国担保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层次低的缺陷,实现效益最大化,争取早日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3.3.3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在现行市场机制下,市场上偶尔会出现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此时,仅靠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问题,因此政府可以建立专门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时,为了更加专业具体地落实扶持中小企业的工作,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来对中小企业发放优惠贷款也是比较好的选择。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显著,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十分迅速,政府还可以采取互联网金融的新型业态,为中小企业搭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0):76-77.

[2]梁煜婷.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探究[J].市场周刊,2020,33(09):25-26+129.

[3]李吟秋,宋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及解决方法分析[J].时代金融,2020(24):52-53.

[4]仝菲菲.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06):28-29.

[5]李德云.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8.

作者简介:秦奕(1999-),女,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