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困境及对策——以武陵区启明街道社区集体经济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困境及对策——以武陵区启明街道社区集体经济为例

 罗,丹  

中共常德市武陵区委党校,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社区集体经济是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合作与联合等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共享经营收益的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体现,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武陵区启明街道的5个涉农社区为例,探讨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社区集体经济  启明街道  共同富裕

启明街道地处常德市城区东大门,辖区内共有5个涉农社区,集体土地总面积2640亩。近年来,街道党工委把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依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一、启明街道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A社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948人,共8个居民小组。社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亩,实际耕种300亩。集体资产总额872万元。社区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为进城或外出务工收入,集体耕地以种植蔬菜为主。2022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22万元,主要来源是社区现有集体厂房的房租收入。

2.B社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142人,共10个居民小组。社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6.73亩,已流转耕地36亩。集体资产总额215万元。社区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为进城或外出务工收入,集体耕地以种植蔬菜为主。2022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主要来源是社区现有服务楼门面用于出租,部分土地以集体名义进行了流转,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物流、园林绿化。

3.C社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951人,共15个居民小组。社区总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30亩,已流转耕地30亩。集体资产总额389万元。社区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为进城或外出务工收入,集体耕地以种植油菜和蔬菜为主。2022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主要来源是社区现有固定资产的出租收入。

4.D社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185人,共9个居民小组。社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54亩,已流转耕地170亩。集体资产总额137万元。社区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为进城或外出务工收入,集体耕地以种植水稻、油菜和蔬菜为主。2022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主要来源是现有社区门面及广告位的出租收入。

5.E社区。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63人,共1个居民小组。社区总面积0.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0亩,实际耕种200亩。集体资产总额220万元。社区居民主要经济来源为进城或外出务工收入,集体耕地以种植桔子、油菜和蔬菜为主。2022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主要来源是社区现有1.5亩土地的出租收入。

启明街道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不同社区集体经济基础不同。比如A社区、B社区有房屋、办公楼、厂房等经营性资产,可以向外出租,有集体土地流转,产生可持续的租金收入,发展较好。而E社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经营性资产较少,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较困难。

2.缺乏优势产业。社区集体产业发展滞后。尽管每个社区都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但产业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农户仍然处于分散生产的状态,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此外,主导产业不突出,缺乏一批有实力、上档次的龙头企业,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农产品增加值有待提高。

3.集体资产长期闲置。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少社区对盘活闲置资产热情不高。例如,A社区有部分办公楼未用于租赁经营,长期处于闲置状态。C社区和E社区有大量货币资产未用于发展,一直闲置在账面上,一是怕投资失败造成新一轮负债,二是怕操作不当违反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4.人才配备不到位。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人才短缺问题,缺少懂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领头人,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此外,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一般是由社区干部兼任,而“两委”干部在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的做法上较为传统和保守,多以完成上级任务为主,内生动力不足。

5.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村集体经济账目管理不规范,收入、支出记录入账不及时。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还缺乏常规性监督,对集体经济资金管理没有一整套“闭环制度”,缺少必要的“顶层设计”,常态化审计和财务监管没有“到边到拐”。

6.土地流转不规范。部分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不规范。另外,部分农户法律意识淡薄,不愿签订流转合同,一旦发生土地纠纷或其他纠纷问题时,双方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1.盘活闲置资产。一是开展清产核资行动。对社区经营性资产、耕地、水塘、林地和闲置宅基地等资产情况进行全面起底,盘活因矛盾纠纷而无法利用的集体资产,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二是探索实行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在保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明确社区集体闲置资金可通过存放银行、购买国债、投资农产品加工和旅游项目等途径获益,在保值增值的同时,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三是跨区域资源整合。尝试突破村域、镇域、甚至县域的空间限制,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推进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

2.坚持产业“造血”。一是联动发展壮大经营规模。采取“社区集体经济+居民+企业”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公司等市场主体合作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二是推行社区经营模式。依托绿色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通过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组建社区经营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等发展新型业态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3.培育人才队伍。一是厚植本土人才。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组织社区“两委”干部围绕农业扶持政策、新型农业技术、市场供需分析等主题分类开展职业培训,锻造一支讲政治、抓落实、谋发展的干部队伍。二是吸引外部人才。引导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回社区参与发展。人才引进后,要聚焦于留人、育人,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三是改善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配套的创业就业环境;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宣传,为人才培育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4.规范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一是完善财务公开制度。让居民参与社区集体事务的决策和监管,将社区财务置于居民的监督之下。二是加大日常监管。建立财务检查机制,由街道纪工委、经管站人员不定期地对社区财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社区干部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三是强化社区财务审计监督。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开展社区财务审计,确保社区集体资产不流失。

5.规范土地流转。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信息库;加强土地流转双方的管理,引导农户签订规范的流转协议,对双方的权利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做到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探索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建议由政府、业主、农户按一定出资比例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防止流转双方单方面毁约给对方造成损失;尽快出台武陵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实施细则,对土地流转的合同规范、风险防范和政策保障等细节作出具体规定。

参考文献:

[1] 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探究[J]. 陈俊.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