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分析

丁艳

湖北工业大学

摘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产业和空间布局的调整,逐步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住宅用地紧张的矛盾,以实现宅基地减量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集中居住点是以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实现了较多农民相对较高水平的生活条件。本文结合有效理论和实际经验对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集中居住点;要点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适度集中、合理布局”为原则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同时也要将分散农民转移到相对集中的居民点进行生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探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一系列有关问题,及时制定策略寻求解决方法,改善现状刻不容缓。

一、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意义

在“三农”问题中,农业是基础,农村是保障,农民是根本,国家要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而目前广大农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住房改善和土地流转力度不够。进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首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响应群众需求可以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可以使农民进行集中居住,从而改善其生活环境,有利于实现集中居住地区农民群众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最后,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可以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土地紧张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城镇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

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现状

(一)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中,各级政府本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实行“四公开”制度,即项目建设要公开、项目安排要公开、补助标准要公开、资金使用和分配情况要公开。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设计以“节约资源、集约发展”为原则,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实行“一村一策”。农村集中居住点建好后,大部分农户都搬进了新建楼房,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集中居住点选址不合理

(1)集中居住点选址在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通过集资、购买等方式在旧村或城镇建设集中居住点,有的新农村建设点选址在交通干线上或者是河流、水库附近。

(2)集中居住点选址在农村中有污染的地方,主要是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造成环境污染。

(3)集中居住点选址在农村中有噪音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产生的噪声、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和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工业生产产生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2.集中居住点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农民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缺乏专业知识,对于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建设缺乏科学认识,具体表现在农民对集中居住点建设缺少必要了解与认识。尽管大多数农民对集中居住点建设抱有一定的期望,但由于部分地区农民自身对城镇化发展认识不足,加上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设施的不完善,致使部分农民认为集中居住点建设对自身发展没有益处。因此,大部分农民在建设集中居住点时缺少必要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得集中区的生活环境、质量等得不到有效的改善。

3.集中居住点的建设资金严重缺乏

集中居住点建设所需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缺乏严重,制约着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中居住点的规划、选址、设计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无法实现土地集约利用;集中居住点建设管理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不能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导致集中居住点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农村住宅价格普遍偏高,农民购买住宅的资金压力过大,难以承担起建设集中居住点的费用;农村集体资金薄弱,农民自身积累有限,而又没有其他投资渠道,致使集中居住点建设难以实施;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缺乏资金投入。

4.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建设集中居住点是农民的期盼,是农民的心声,但目前,农民群众对集中居住点的认识还不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首先,农民群众普遍存在“有住在老家好”、“农村旧房好”的观念,这与他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和传统习惯有关。其次,部分村民思想保守、意识陈旧,对集中居住点建设充满疑虑,大多数村民不愿搬离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后,集中居住点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在农村土地利用和城镇建设中,往往是先规划后建设,这就造成了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不到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冲突。

三、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要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集中居住点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从观念上和思想上自觉接受和支持。要让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集中居住点建设不仅是当前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要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工作中涉及到的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不仅要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集中居住点建设中,还要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来改变部分群众不正确的观念。

(二)做好集中居住点的选址规划

要合理确定集中居住点的选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农村集中居住点应建在交通方便、地势较平坦、靠近水源充足区域、有稳定的供水与电源等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地方经济实力。而且集中居住点建设要有统一规划,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要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充分发挥农民自愿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要突出特色,在满足农民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档次和品位,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整体形象。

(三)确保建筑质量,保障居民居住水平

对于建筑规划设计的要求,对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严格执行“多规合一”,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有序流动。集中居住点建设应实行建造许可证制度,制定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设立监督岗,对关键部位、重要环节进行现场监督,保证施工质量。要加强对施工单位资质和关键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通过培训等形式使参建各方熟悉规范要求、掌握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结束语
当前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所以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时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建设规模和选址时需要多方考虑,合理设计科学作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四化同步”的目标,真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丁彦之.新农村建设中集中居住的利弊与策略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10):231.

[2]靳秀花.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探索[J].山西农经,2022(15):3.

[3]王晓岭.集中居住助推乡村振兴[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11):249-250.

[4]胡传景.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的思考[J].国土资源,2019(10):55-57.  

[5]罗琦.城乡融合地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研究及实践探索[J].建设科技,2020(2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