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

李琦

身份证号码:210204198212146178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多种因素充分说明,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这篇文章从城市固体垃圾出发,阐述了固体垃圾的种类及其危害,分析了城市固体垃圾的处理及综合利用方式,以期对我国固体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发展;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资源化

引言

城市园林垃圾即不同类型植物凋落或者修剪产生的枯叶、败花和残枝等,也被称作“园林垃圾”“绿色垃圾”。近些年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也蓬勃发展,绿化率显著增长。园林绿化工作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性构成部分,更是体现城市文明、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不过,在园林绿化工作蓬勃发展之际,也衍生出一些次生问题,如每年植物的新陈代谢,再加上大量修剪所产生的各种垃圾,若是不能对其进行较好的处理,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正是如此,对这类垃圾的科学处理就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主题。

1园林绿化垃圾循环再利用的重要价值

1.1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益

园林垃圾处理方式影响到生态环境。对园林垃圾进行生物处理,使之重新回归自然。园林垃圾的重新利用有助于土壤结构的丰富性,还能进一步促进其微生态系统平衡。将处理之后的园林垃圾转变成绿化管理支持体,还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生态的自循环功能。城市园林绿化的核心目的就是要为生态改善提供良好服务,借助于垃圾循环利用体系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益。园林垃圾基本上不是有害物,只要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就能使之成为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物质,譬如将其转换成肥料等,就能为绿化植物提供丰富营养,并能进一步修复生态系统。

1.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城市的生态要求日益提升。每年政府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当然,在推动园林绿化过程中,还需要紧密结合国内社会发展理念与国情,使得绿化工作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国内自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对于园林绿化垃圾而言,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就能使之成为园林绿化支持物,为园林绿化的循环发展提供良好支持,而且还能显著降低绿化工作的成本。为此,立足于循环经济理念,借助于创新技术,使得园林绿化垃圾可以为绿化工作提供支持,才能真正地实现可循环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新时期园林绿化工作的终极目标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2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2.1园林垃圾处理模式不完善

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园林垃圾处理地址的选择,首先考虑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等因素,一般会选择将园林垃圾处理基地建设在距离城市中心位置较远的地点,这就对城市绿色垃圾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此外,由于大量园林垃圾属于体积大或质地松散的物质,并分布到城市的各个部分,因此在运输以及处理过程中,促使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2.2重视程度不足

调研发现,该市上至领导层,下至广大群众,已普遍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与“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相比,该市生活垃圾分类由环卫部门单独管理,而试点城市都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该市并无类似组织。从现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来看,由单一的行业主管部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存在力度弱、效果差等状况。例如,公共机构应是相对容易开展垃圾分类的场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该市行政机关、学校、体育场馆、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仅少数的行政机关摆放有垃圾分类桶。

2.3基础设施缺乏

相较于国内大中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上动辄投入上亿元的资金,作为一个县级市,该市受城市体量与经济水平的限制,每年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上投入的资金不足,资金匮乏导致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数量较少。据统计,该市现状生活垃圾收集点多数是垃圾混装的垃圾箱,且垃圾清运车是由其他车辆改装而来,多数不具备垃圾分类运输功能。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策略

3.1优化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涉及到管理工作的主体有多个,各管理主体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各自发挥自身职能,才能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充分落实。垃圾分类的主管部门应该负责垃圾分类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以及垃圾分类处理的物资筹备等主要工作;业委会负责的工作主要是与居民进行即使沟通,引导其完成日常的垃圾分类,对于屡次劝说不予改正的居民要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关处罚措施。物业公司要做好垃圾分类袋的分发工作,合理配置管辖区域内的垃圾回收设施,做好业主垃圾分类投放的记录工作,并将记录结果汇报业委会,共同监督垃圾分类情况。

3.2提升居民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参与度

当前很多居民在进行生活垃圾投放的时候仍然习惯使用混合投放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方便。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将垃圾回收利用的优势在公民中进行普及,改变公民原有的垃圾投放观念,为了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当中,相关部门可以在可回收利用的产品上进行清晰标注,潜移默化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居民区内的宣传栏也要张贴垃圾分类和环保投放的宣传画报,居民日常进出的时候可以了解学习,逐渐就养成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充分重视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要性,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当中应积极招募志愿者参与其中,志愿者团队应该由具有专业技能的环保人士组成,用于日常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示范。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支持志愿者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协会,与此同时为其提供专项知识培训,对于志愿者在日常展开的各项垃圾分类处理志愿活动,提供相应的物资支持,例如垃圾回收袋、垃圾桶和宣传资料等等。

3.3增加配套设施完善生活垃圾分类

设施的功能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措施,城市管理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的投放及配套,加快生活垃圾运输及处理设备的体系建设。第一,垃圾桶及运输车要实行规范化管理,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类收集垃圾,分别配备相应的垃圾运输车,减少垃圾混装、混运等情况,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水平。第二,当前,有害垃圾日产生量较少,可在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相应的暂存点,环卫部门定点、定时收取,并运送到具备资格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理。第三,要加大研发力度,研究适用于家庭的垃圾分类桶与垃圾分类袋,有条件的小区可在小区垃圾桶及用户垃圾袋上粘贴二维码,使垃圾桶(袋)可以进行身份识别,做到垃圾处理全程的可追溯。

结束语

城市园林垃圾循环利用成为当前重要的创新方向。城市园林绿化垃圾的循环利用,不仅有助于解决垃圾的污染问题,还能让原本的垃圾真正地转变成宝物。当然,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需要契合国家发展规律,还需要立足于当前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园林垃圾循环再利用而言,需要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进行规范与促进。在对园林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时,须对回收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使城市园林垃圾的回收利用既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又能保持稳定提高的发展状态。加快城市园林垃圾回收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保障市园林绿化垃圾循环处理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学玲,李海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2(09):126-127.

[2]李朝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1):133-135.

[3]郑乐怡,刘浩然,李毛毛,等.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J].绿色科技,2021,23(14):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