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金银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第一幼儿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533000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直接关乎整体的教育教学成效和发展方向。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在落实学前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幼儿园需要意识到环境教育以及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了解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背景以及规律,抓住环境教育的重点及难点。始终坚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体现幼儿园的办学特色,积极利用各种教育元素以及环境元素,实现环境因素向教育因素的有效转变。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教育;对策

引言

环境教育是指从教育实际出发,布置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期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成长氛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合理进行环境教育。就当前现状而言,幼儿园环境教育虽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幼儿环境教育更像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从材料的准备,到手工的制作,再到环境的呈现,教师消耗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幼儿却很难融入其中,自然也无法从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1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课程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教育的时候,对于环境的教育性要有所考虑,这样才能够将环境的课程功能发挥出来。当下幼儿园虽然对环境教育有足够的重视,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更多也是为了能够追求美观,为了布置环境而进行布置环境的各项工作,很少考虑到环境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因此在当前应该将环境教育和幼儿园课程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幼儿园应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对环境的问题进行考虑,只有获得环境的支持,课程才能够进行得更加顺利。

2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问题

2.1材料运用不灵活

幼儿园环境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为了实现与时俱进,幼儿园需要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关注对不同环境教育材料的分析以及研究,积极实现灵活应用。着眼于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规律,明确环境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有的教师在安排以及布置环境时比较随意,人为损害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后期的修改频率相对偏高,这一点使得材料应用质量和效率不够理想,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

2.2理论大于实际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外界对这一基础教育阶段的要求相对较严格,环境教育工作的难度系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有的教师过于关注对理论纲要的分析及研究,明确理论知识所提出的规矩要求,根据理论来落实环境教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与实质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区别,严重脱钩,导致各种环境教育问题频频出现。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同时也难以充分凸显环境教育的育人作用及价值,一部分建设资源被浪费。

3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对策

3.1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教育有选择性的活动环境,支持幼儿的探索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丰富的环境资源是幼儿思维的工具、想象的源泉。由于幼儿年幼、知识经验缺乏,幼儿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产生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幼儿的探究活动往往也由好奇心和兴趣引起的,而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通常与环境教育和材料的提供密切相关。材料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幼儿与环境的互动需要材料支持,材料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而且能够激发并满足幼儿探索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准备丰富的材料供孩子选择,教育多样化、有选择性的活动环境,支持幼儿的探索。不同类型、不同来源、不同功能的材料在投放时应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富有层次、循序渐进的发展顺序,做到同一区域多种材料,同类区域不同材料的科学投放,合理更换。在具体活动中可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一物多玩或者及时补充新材料,以便幼儿有足够的自主选择余地,满足其不同层次的操作需求。材料的适时更换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而且能够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获得提升。另外,抓住契机,借助材料的回收、整理与保存加强对幼儿游戏规则与秩序建立的意识,引导幼儿养成做事有序、有始有终的习惯。

3.2幼儿园环境教育应回归儿童立场,真正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发展

幼儿园是孩子和幼儿教师共同生活的地方。所谓“共同生活”,意味着孩子和幼儿教师不仅在空间上共同在场,心理上也精神相同。这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在环境的创意、环境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听从儿童的想法和意见。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创设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在户外环境、室内公共环境、班级环境等方面以自己的认知逻辑、情感特点、审美偏好为主导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师中心倾向”,没有从儿童的立场创设环境。这就意味着,儿童立场的环境教育应该是在户外孩子能自由地玩耍,尽情地奔跑,自主选择游戏的材料和方式,不用时时处处受教师限制,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室内公共区域,儿童参与公共环境的教育,做室内公共环境的主人,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班级是儿童在园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儿童立场的环境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往在班级公约中的管理者本位和控制取向,采用引导、激励的方式,变“不能在活动室奔跑”为“在活动室奔跑容易摔伤自己和撞伤别人,慢慢地走就不会”;变“禁止大声喧哗”为“大家都喜欢轻轻说话的小朋友”,引导幼儿参与环境教育和制定班级公约,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的礼仪习惯。

结束语

环境虽然不会说话,但却能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影响着置身其中的人。在幼儿教育领域,教师应当精心进行环境教育,让好的环境成为引导幼儿成长的“好老师”,带给幼儿更多的启迪,滋养他们的心灵。教师一定不能想当然地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直接进行环境的教育,而应当认真考虑所教幼儿的实际特点,以及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基于儿童视角引导幼儿参与到环境教育中来,与他们共同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环境影响幼儿,引领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樊永玲.回归幼儿本真的幼儿园户外环境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09):89-92.

[2]杨昱,高振宇.儿童哲学视野下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实践策略[J].福建教育,2021(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