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培养的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培养的策略探索

张家青

旬阳市神河镇中心学校 725751

摘要: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利用量感来提升学学习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创设直观情境的方法让学生来建立量感,在情境之中对于量感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来认知量感,这样一来就让学生能够对量感更加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将生活元素引入进来让学生去体验量感,真正的让学生从自身来感受到量;同时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之中来增加学生的量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对于量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促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策略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对于小学生培养量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作为小学生教师就应该在培养量感方面采用更加创新的方法,让小学生能够逐步对量感产生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创设直观情境——建立量感

量感的培养不只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感觉到量,还要让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数量关系也进行一定的感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在培养学生量感时需要创设直观的情境,能够在情境之中将思维从直观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那就会让学生感知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抽象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情境之中能够逐步的建立起对于数量的认识,能够初步的感受到数量的存在,以此来让学生能够在量感方面建立起初步的印象,不断的使学生能够在量感方面进一步的提升。学生通过大小量对比来对于量能够建立感觉,让学生能够感知到大量与小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凭感觉来区分大量和小量,因此提升了学生的量感。

以“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在画一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并将其剪下来。在比一比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剪下来的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盖上与指甲盖进行对比。在想一想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加深学生的记忆:“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吗?请将它记在脑子里。”在找一找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面积大约为1平方厘米的物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作让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且对于量的大小也能够产生感官上的认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逐步的培养量感。

二、设置游戏活动——认知量感

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非常的枯燥乏味的,那么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教师就应该采用游戏的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来对于数量产生一定的认知,以此来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增加量感能力。教师通过结合学习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把握量的大小、顺序等相对关系,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量的无处不在,明白数学在现实生活和劳动之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之中能够对于量产生全新的认识,致使学生能够在数量感知方面能够提升能力。在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对于数量的把握能够产生亲身的体验,并且能够受到数学教学所带来的乐趣,以此来增强学生在量感方面的兴趣,不断的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的游戏体验来获得量感,以此来真正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摸球的游戏活动:“看老师这有个口袋,在里面放一个红球,一个黄球,老师想和同学们来个比赛,摸到黄球算老师赢,摸到红球算同学赢。好吗?”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之中能够了解到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为50%,那么就使得学生能够对于可能性产生了量感,让学生能逐步的对于可能性的存在而进行了认知,在学生的数学思维中而认识了概率,这让学生对于二分之一的概率产生了认知,那么在数量方面就能够了解到二分之一概率所带来的意义,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的量感。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量感

数量观念不仅存在于课本之中,更能在生活之中找到相应的数量存在。教师利用生活情境来让小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因此让学生能够更加感知到生活中数量的具体含义,以至于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落实在生活之中,不断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之中不断的认识数量。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的融合,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数学知识,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形成量感。在生活中学生经过自主的思索,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到数量的存在,以至于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进一步的落实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至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生活情境的投入让学生能够增长生活经验,以至于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够有效的应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加强数量关系的体验感,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之中增强量感。

例如,在“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提问:“大家知道百分数的大小吗?”吨为了让小学生对百分数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借助实物,让学生通过感受实物的质量来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出示与大米相关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每袋米的重量为100千克,那你们知道这袋大米的50%重多少千克吗?这袋大米的80%比50%多多少千克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逐步的认识数量的存在,同时让学生能够增加了生活经验,因此在生活之中更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设置练习活动——增强量感

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一般是比较抽象的,并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感。因此作为教师在给予学生体验量感的机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去体验真实的量感,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增强量感。教师通过设计练习活动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理解数学元素,不断的对于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以至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在进行量感培养的过程之中,教师不能够一味的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更应该结合练习活动来鼓励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从而能够从自身出发来真实的感受量感的存在,这样一来才能够让学生真实的增强量感。教师结合练习活动为学生设计实践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课后练习的乐趣,并且不断的在课后练习之中能够投入热情,以至于学生能够逐步的在课后练习中增强量感。

例如,在学习“负数”一课时,为加深小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增强其量感,教师可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测一测、量一量:冬天室外的气温是多少度?在冬天湖水的温度是多少?学生通过亲自的测量来发现负数这一概念,并且能够感知负数所带来的真实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于生活中的负数这一概念产生认知,并且能够感受到负数的存在,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对于负数产生切实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提升量感。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在数量关系方面有清醒的认知,更能够利用数量关系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不断的使学生能够对于数量进行把控,逐步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施辉煌.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03):150-153.

[2]蔡燕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03):117-120.

[3]石伟. 小学高年级数学特色作业设计的思考[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2):26.

[4]孙方友. 基于专题长作业的小学数学课程融合教学研究述评[J]. 中国教育学刊,2023,(S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