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探索研究

吴旭升  ,魏陈亮,苏志伟 ,高 ,峰 ,马 ,龙

(31696部队  辽宁 锦州  121000),  (31700部队  辽宁 辽阳  111000),  ( 65735部队 辽宁 丹东  118000), (31700部队  辽宁 辽阳  111000),(31700部队  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我国武器装备建设工作也得到有效支持,武器装备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然而,我国的装备军民融合保障还处于发展的基础阶段,无法有效适应当前的装备建设速度,没有发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优势。基于此,本文首先叙述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建设要求,随后简要说明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特点,最后对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建设策略进行阐释,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新形势;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探索

引言:

军队国防建设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其能够为我国社会进步保驾护航。对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军队国防体系的建设工作,努力将该建设模式融入于国家经济发展体系之中,进一步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理念,实现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为提高装备实战化水平和保障能力贡献力量,从而推动装备综合保障健康持续发展。

一、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建设要求

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能力是指装备保障主体规划、配置、开发能力的总和,是实现综合化军队国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军队保障维修能力和效益水平,对于军队装备的可持续化发展和一体化维保工作有着积极意义,是开展国防军队建设的关键内容。而在2015年,习总书记也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高度,进一步强调了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该工作环节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核心。对此,我国当前必须要加强军地协同能力,主动围绕军事需求进一步提高实战能力和装备保障能力,从而构建一套具有全寿命周期的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1]

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特点

(一)保障技术的稠密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武器装备正逐步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网格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在结构体制上表现出更加复杂的趋向。因此,传统的维修保障技术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及时进行转变和优化,进一步提高装备保障的质量水平。对此,武器装备融合军民保障机制需要贯彻技术稠密性的特点,将现代健康诊断技术、远程维修支援技术、仿真训练系统融合在一起,构建综合化的技术保障模式,从而协助更多部门、技术人员开展维修保障任务,提高维修的质量水平。

(二)保障信息的散布性

我国的武器装备管理、使用信息都是由军方以及相关工业部门统一管理,避免出现信息的泄露问题。然而,这样的信息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但是在信息的互联传达和综合应用方面会存在阻碍作用,不利于工业部门生产工作的科学推进。一旦工业部门缺乏针对性的数据内容,就无法及时开展武器售后、保障工作,不利于我国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建设。对此,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意识到保障信息的散布性特点,积极完善和优化信息管理模式,主动构建全面的数据支撑体系,提高装备保障工作质量[2]

(三)保障需求的特殊性

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根本动力是满足军事需求,对此,保障机制的各项工作环节和工作内容都要为军队服务,同时还要遵循市场规律的限制规律。因此,该项保障工作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售后保障工作,其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并能够充分了解复杂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内容,保证保障工作的快速性、针对性、科学性。

三、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建设策略

(一)建立常态有效的装备保障军地计划协调机制

装备维修保障计划协调机制是提高军民保障机制科学性、高效性运转的关键,值得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而在推进协调机制的建设时,一定要注重机制自身的常态化运转,从而才能够保障军地双方的信息沟通流畅,为可能出现的重大整修保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对此,军方装备管理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主动利用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开展装备整修保障工作协调会,共同商讨工作难题和工作障碍,进一步提高整修保障工作的科学性。其次,工业部门装备承制单位也应该构建专项任务协调机制,对任务落实中的各项责任内容落实到个人头上,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保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突发事件问题,提高保障工作的专业性、连续性水平。最后,军方还应该明确指出装备的状态情况,并联系工业部门确定工作计划和整修方案,尽可能减少整修工作中的数据壁垒问题,大大提高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缩短装备返厂时间,提高保障的效率[3]

(二)构建专业规范的装备保障军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建设工作不能没有人才,人才是保证保障机制运行、管理科学性的关键。对此,相关科研单位和军方应该协同合作,一方面要发挥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出军方的实践机会和经验,共同研究和制定不同的多元化装备体系。其次,科研单位还应该主动扶持军方人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装备用户培训系统,实现多元人才培养体系,为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的建设贡献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武器装备的相关工作也愈发重视,不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装备生产、管理和保障建设工作。而为进一步突出装备的保障质量和效率水平,我国也在积极构建高效的军民融合保障机制,力图通过该机制来发挥资源优势和保障技术优势,进一步降低保障成本,提高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滕尚儒,何成铭,丛彬.装备维修器材军民融合供应保障模式探索[J].物流技术,2020,39(4):8.

[2]牛童、张琳、张搏、魏圣军、李波.基于"作战云"的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体系与机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20,45(10):5.

[3]赵宁,米海涛.装备保障的军民融合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