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贸易效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中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贸易效应分析

孙文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0000)

摘要:本文采用了1976—2006年中国和亚太贸易组织其他国家贸易数据,用引力模型分析探讨亚太贸易协定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之后的贸易转移效应要大于贸易创造效应。最后针对本文研究提出政策意见,随着成员国的增加,减少关税和非关税优惠幅度,成员国之间互帮互助,提高贸易效应,优化产业机构,协调分工。

关键词: 亚太贸易协定;引力模型;贸易效应

一 引言

新冠疫情使得中国的经济下行,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区域贸易协定可以为贸易带来更多的便利,区域贸易协定因为其对多边贸易体制内容的深化,使其在执行上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大的自由性,慢慢的超过WTO成为全球贸易规则的新平台(全毅,2019)。对于贸易效应的研究,国内外主要是集中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当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时,区域贸易协定导致成员福利增加。贸易创造是各国签署贸易协定的主要动机(Baier,2004)。张哲和梁玥(2020)研究表明,中国和中亚五国形成了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但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要深入双边合作,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规模化生产。

  本文的创新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中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产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探讨中国与亚太贸易协定成员国的贸易影响因素,并为多边贸易建设提出意见。

二 计量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UNcomtrade和CEPII数据库,各国的进口出口贸易额以美元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以2000年美元不变计价。地理位置数据采用两个主要城市与距离的加权距离。

(一)基准模型

进口模型:

出口模型:

其中,vijt表示的是t年i国家对j的贸易进口额或出口额,lnGDPjt表示j国在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数;lnGDPit表示成员国在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数;lnD表示j国与成员国地理距离的对数值,intraescap表示是否i和j都是成员国内部,是取值为1,不是取值为0,imp_escap_rest取值为1为进口方是亚太贸易协定的成员,但是出口方不是亚太贸易协定的成员。exp_escap_rest取值为1是出口方是亚太贸易协定的成员,但是进口方不是亚太贸易协定的成员;year1表示2002年的时间虚拟变量,为2002年时取值为1,其余时间取值为0,εijt为随机扰动项。基于引力模型可以预测系数为正,的系数为负,同时,如果的系数为正,而的系数为负,则发生了贸易转移。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使用最小二乘法(OLS)方法进行估计,得到的相关结果如下:

(1)

(2)

(3)

进口

出口

lncGDP

0.852***

0.852***

0.852***

-0.00239

-0.00239

-0.00239

lnpGDP

1.217***

1.216***

1.216***

-0.00218

-0.00218

-0.00218

lnD

-1.180***

-1.182***

-1.182***

-0.00581

-0.00581

-0.00581

year1

-0.235***

-0.255***

-0.265***

-0.0219

-0.022

-0.0226

intra_year1

0.432***

0.452***

0.567***

-0.108

-0.108

-0.124

intra_escap

-0.453***

-0.466***

-0.579***

-0.0609

-0.0603

-0.0857

exp_escap_rest

0.496***

0.378***

-0.0416

-0.0731

imp_escap_rest

0.0636

-0.255

Constant

-32.14***

-32.10***

-32.10***

-0.102

-0.102

-0.102

Observations

211,406

211,406

211,406

R-squared

0.639

0.639

0.64

其中,第一列表示的是在引力模型下,进口的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结果,第二列和第三列表示的出口的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第三列加入了国别配对固定效应。从结果上可以看出来,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地理位置、亚太贸易协定和年份虚拟变量系数都在1%水平上显著。中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之后,对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有提高的效应,其系数表明,中国签署亚太贸易协定之后,使得进口贸易额增长率增加0.432%,出口贸易增长额增加了0.452%,且都在1%水平显著。而亚太贸易协定变量系数为负,其可能是由于亚太贸易协定在1979年就已经成立,其区域贸易协定所产的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应该以1979年为界限,其中也表明了中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之后,发生了一定的贸易转移。而从出口来看,贸易转移效应要明显大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大概为0.46%,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南南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协定签署,可能并不是为了贸易创造,在公共资源管理的非贸易收益维度要比单纯的贸易自由化维度更成功。

三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1979-2006年双边贸易数据,对中国加入亚太贸易协定所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签署为中国和伙伴国带来了显著增长的贸易流量,整体贸易转移效应明显。出口的贸易转移效应比进口的贸易转移效应更加明显。(2)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增大,加入亚太贸易协定带来的贸易效应随之减弱。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下建议:发展加工贸易,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的软竞争力,突出自己的品牌优势特色,向集约方式的转变;互帮互助,扩大贸易效应,提高成员国国家的基础设施,从而增加贸易效应。

参考文献

[1]奉灵芝.《曼谷协定》的“多”与“少”中国对外贸易[J].中国对外贸易,2005(12):34-35

[2]刘昌黎.东亚自由贸易的新局面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国际贸易[J].国际贸易,2006(9):23-28,:

[3]盛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 [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3):62-66.

[4] 谢建国.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能源消耗的测算与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J]. 经济学(季刊). 2014,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