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科普传播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融媒体时代科普传播创新研究

简益波,熊丹

浙江省地震局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3

摘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数量大幅攀升,世界各国都将有效防灾减灾,提高公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作为重大课题。《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均明确提出,中国正在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在此背景下,防灾科普成为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能力的关键节点。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科普传播创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科普传播创新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进入了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数字技术打破了媒介的介质壁垒,形成了相互融合的媒介生态新格局。总书记于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媒体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指明了方向。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及传受双方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传播现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科普工作取得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普及程度不高,缺乏优质科普资源,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体系、宣传方式较为机械单一,宣传精品内容缺乏、不甚规范,科普宣传队伍人才缺乏,网络科普工作发展水平不高,公共创新交流机制尚未建立,科普一体化进程缓慢,缺乏良好制度机制和支撑环境,网络科普服务模式有待创新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的信息处理能力,延伸它的传播渠道和提高公众的认同感,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和知识传播模式的创新既提供良好机遇,又带来巨大挑战。随着媒介技术的广泛发展与传播,尤其是5G技术时代的到来,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提供了借鉴,也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媒介语境、传播方式、受众接受与传播效果等多元侧面对数字媒介语境下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宣传传播实践与开展方式等进行关照。如何实现基于5G技术发展的传播形式,与基于报纸杂志和图文图书等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使其二者统一于防震减灾科普活动之中,增强跨媒介之间的互动,实现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播链条,极为迫切。科普内容主要为地震震情发布、防震科普、减灾技巧等,用于科普信息宣传的专业平台较少。现阶段,防震减灾的科普工作主要由省部级地震工作相关主管单位统筹负责。针对当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科普宣传活动宣传传播群众覆盖面较少,可供推送的精品内容匮乏,专业性的科普人才不足以及受众的紧急避险、自救意识与技能不强,等等。只有不断激发公众的参与和互动,才能更进一步缩短视频内容与公众心理沟通的距离,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容易获取和理解,从而提高公众的学习积极性,使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传播,科普传播效应持续增强。

2融媒体时代科普传播创新的对策

2.1实现多元传播主体

政府机构部门和专业的科普机构要担当起科普传播的主要职责,设定一定的机构来创作科普作品,挖掘和推送优质科普内容,利用权威平台的优势,开展科普传播工作。科普机构应推陈出新,110打造科普品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我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宣传团队,来促进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传播。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加强专职科普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岗位。建立高校科普人才培养联盟,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设立科普专业。”科普人才既要具备专业素质,又要有担当精神和服务意识,能够结合自身特长,自觉投身到科普事业中。我国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普监督团队,专门负责监督与检查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能够高标准地审核传播内容,从传播源头控制科普信息的质量,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使大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2.2拓展媒介传播形态

我国政府官方网站、电视台要继续发挥科普传播的指导作用,民间科协等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宣讲会、交流会来进行科普传播。专家学者和自媒体平台要拓展思路、探索新的网络传播路径,综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传播方式来普及科学知识。结合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网络直播,让科普更加快捷高效。利用VR、H5、AR等技术为受众打造一个虚拟体验平台,让受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做到真实体验、身临其境。要不断拓展媒介传播的有效渠道,充分开发报纸、电视、广播、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BBS、短视频等传播载体,构建门类齐全的融媒体科普传播矩阵。

2.3构建政府牵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

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工作,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形成工作合力,达到最佳效果。因此要建立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工作组织体系,要将科普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责任到位,责任到人。建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工作的协调制度,确保有人牵头,专人管理,形成工作合力。要将科普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研究所、大专院校、高新企业等单位和场所定期向公众开放,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特别是要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因为群众既是科普资源的生产者,又是科普内容的消费者,动员广大群众通过各类融媒体平台,宣传科普知识,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科普资源,完善学习形式,更可以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带动整体国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2.4依托信息技术,创新科普作品形式和内容

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工作,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特别是要充分运用5G、互联网、人工智能、VR等前沿新媒体技术,同传统科普教育紧密结合,创新科普作品形式、丰富作品内容,强化交流互动,感知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和视觉听觉感官冲击享受下收获科学知识。要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将触手可及的新科技发展动态、精准个性的科普内容服务、丰富新奇的科普文娱活动,通过各类新媒体,以更加直观且样化的方式展现给受众,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科学素质。

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下的科普宣传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样也面临不少实实在在的风险挑战。新时代的科普宣传工作,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府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依托市场化机制,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参与科普宣传工作,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宣传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特点,依托智能信息技术,创新科普作品形式特色,拓展形式方法,让科普宣传深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群众了解科普、熟悉科普。

参考文献

[1]殷娅莉.自媒体语境下科普短视频传播主体与受众议题对话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1):38-40.

[2]周华清,郑骋,王冰云.新媒体传播下学术期刊知识网红学术运营可行性分析[J].编辑学报,2021,33(06):667-672.

[3]孙骁骁.全媒体时代疫情应急科普传播的创新转换[C]//.新时代科普使命与担当—2021:95-101+548.

[4]林秀燕.整合创新农村科普传播方式的对策思考——以《乡约科普》电视栏目为例[C],2021:124-131+550.

[5]邓晓雨.网络科普传播体系机制构建与效应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2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