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引入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初中数学课堂引入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严淑珍

浦江县实验中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0

摘要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应教师的教学进度个教学方式,进而促使他们能够比以往更有效率地完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计划。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初中数学教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实践

引言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数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对数学有一个自己独特的认识,并在数学科学的学习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要求,促进所有学生的协同发展。教师采用灵活的分层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上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设定不固定的评价标准、开展多样化活动、进行个性化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构建一个高效、活跃的初中数学课堂。

一、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分层教学目标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重点考虑并设计分层教学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指导每一层次学生建立分层的教学目标。以“因式分解”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应提前协助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C级学生来说,必须掌握因式、公因式和因式分解的概念,以确保在学习该课程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好的基础,对因式分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B级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概念外,还必须掌握公式法、提公因式法等技巧。A级学生在B、C级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需要掌握灵活运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提供因式和套用公式、深入掌握因式分解知识以及熟练运用“因式分解”知识。再比如说,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时也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本章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画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含义,以提升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节课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划分,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能够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对于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应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数量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对于具有较强创造力的学生,需要他们掌握模型思维、建立符号意识,并养成善于推理、思考和类比的习惯。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目标分层的科学性,因为它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时,必须让学生既能达到基本目标,又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才能显著提升。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利用工作之余加强知识学习,提升教学目标分层能力,以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我国初中教学发展做出贡献。

二、把握学生个性特征,灵活分层教学方式

   开展分层教学不仅要科学分层教学目标。还需要在教学方式层面进行分层。具体而言,要按照当年的教学大纲进行分层教学,严格按照教材安排教学内容,以班级为单位确定教学进度,并设置教学时间节点。在数学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包括公式、数学原理等,这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以保持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分层指导下,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难点知识,形成自身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是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确定教学主线的前提下,让学生重点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教学时,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评估,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C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进行公式的推导、概念的剖析,让他们对二次函数有一个具象化的理解。对于B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进行例题的讲解,尝试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在学习教师讲解例题的思路中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与特征。对于A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地发掘二次函数与之前学习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数学的奥秘。当然,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所在班级的学生实际,决定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哪一层次的学生,然后再灵活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把握学生知识吸收能力,合理分层课后作业

  数学教师应当全面研究课后作业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确保适当的教学强度,以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任务。在数学课后作业安排中,教师需要采取分层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课程后作业,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在分层作业中,教师应当创造出包括日常教学、课堂作业和实践在内的立体教学价值观,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后都能获得收获。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应重视C层次的学生基础,通过学习巩固基本概念、公式和函数理论,要求学生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安排作业时,应当增加一定的难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而在布置C层次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应该把目光放到拓展延伸,培育学生数学思维上来。在布置“有理数的加法”作业时,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加法规律,并依据此法则进行基础的有理数加法运算。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对于A层次学生,教师可以以前两个层次的目标为基础,让学生得出几个有理数之和是正还是负的结论,并让他们尝试着去思考、解决一些容易掉坑的难题。通过对课后作业进行划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四、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巧妙进行教学评价分层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对症下药改进,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进行教学评估时,教师应当重视分层评估,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取得的进步。对于A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在给予肯定的同时重点指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还可以继续优化提升的地方,可以推荐学生去提前预习一些新知识点,尝试去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从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应该以学生对教师课堂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点掌握是否全面、细致作为评价标准。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评价的标准重点集中在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鼓励与建议相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来评估主体。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以一份作业和一张试卷来评估学生的成就,这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在分层评价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思想,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考,完善认知,培养勤于反思的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满足了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满足了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对分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不断研究分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分层、作业分层以及教学评价分层等多方面,持续完善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而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权慧.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外交流,2021,28(5):718.

[2] 张明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