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

刘强

山东省沂水县崔家峪镇人民政府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重要发展产业,该行业的发展直接关乎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农业机械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同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这一状况下,分析农业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这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一基础下,本文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创新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旨在为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发展过程

引言:如今我国不少地区依然将农业作为第一发展产业,这直接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需要重视的是,因为农业这一行业发展中盈利较低,所以有不少农民放弃了农业经营,选择了外出务工。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了制约。且农业机械化尚未得以完善优化,其难以真正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较高的作用,这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基于此分析影响农业机械化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化水平,带动我国农业发展。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

  1. 发展阶段

从建国初期开始一直到1978年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是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下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指导。与此同时,该阶段下各类农业生产技术慢慢被推广开来,农机的使用使得部分农场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化。但是该阶段下的农机使用依然是小部分地区,大多数农民依然依靠传统的人畜力完成耕作。这一发展阶段中,农机使用的效率不高,且水平局限性大,无法真正发挥出农机的作用,但是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的保障体系得到了初步建立。

  1. 停滞萎缩阶段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可以说是农业的停滞萎缩阶段,该阶段下我国政府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一基础下,不少农民具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原本的统一经营慢慢向着分散经营开始发展。部分地区将原本服务于集体生产作业的机械划分给农户,农业生产失去了原本的连片种植特征。在这一阶段农机慢慢丧失了其原有的服务能力,无法发挥其作用。

  1. 自主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中期左右,农村经过了多次变革,这一过程中第二第三产业慢慢发展起来,这导致农村内部的产业结构慢慢有了变化,农民有了提高收入的机会。而城市化的状况下,农民有了更多地外出工作机会,农村内的劳动力慢慢被转移。农民在有了更多积蓄之后,开始追求更高的劳动收益,选择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一状况下联产承包责任地开始只有流转,基于此部分农机厂家生产出了更符合当下生产规模的小型农机,引起了农民的热购。农业机械在这一状况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 完善与探索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农机的发展处于完善与探索阶段。该阶段下,农村经济结构被进一步调整,农业机械不仅仅只被用于粮食生产中,同时慢慢朝着其他行业延伸。且随着这一发展趋势,农业机械也在被创新优化,其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该阶段下传统的小型农机已经不再适用于农业生产,尤其是随着设施农业的兴起,人们对于农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跟上农业发展的步伐,多种多样的农业机具慢慢步入到市场中。同时不少企业引进了国外的农业机械,并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对农业机械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使其更加适合于国内农业的发展,该方式提高了农业机械中的技术含量。在这一阶段下,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逐渐出现了多元化特征,同时农业机械化也朝着规模化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进步。

二、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 政府重视是原始动力

从建国初期一直到1978年,农村经济实力薄弱,并没有较高的生产力,但是该阶段下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引导各地建立了相应的农机制造修理厂等等,这使得农业发展得到了提高,农业机械化被逐渐普及。当时所应用到农业发展中的农业机械是非常适用的,尽管农业机械依然受到了较多限制,但还是为后续发展建立了良好开端。从这一阶段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来看,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原始动力。

  1. 农民需求是发展主动力

农业机械化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这一工具只有真正受到农民的认可才能够转化为农业发展中的生产力。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刚开始发展的状况下,大多农民的思想固化,认为农业机械化并非生产的关键,因此容易忽视该工具的使用。甚至农村内的干部领导中也有人认为,若是将农业机械用于生产中,农民将无事可做,这直接从主观意志上限制了农机的发展。其次随着社会发展,农民慢慢开始积累个人的经济基础,且政府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有所降低,大多农民不再重视农业机械化的运用,客观程度上同样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到体制变革几年之后,农民自身思想才得到了转变,他们开始更加追求生活的舒适性,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重新萌发出了渴望。

  1. 合理的经济与实用性是发展保护器

农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资金积累,而一台机械设备往往会耗费他们大量的资金,因此若想要购入这一设备,需要经过精打细算,才能综合考虑购买机械设备的可能性。若是机械设备的价格与其功能之间不符,则农民将会放弃这一购买事项。因此只有保证其功能与价格的一致性,才能够真正带动机械化设备的购买力,刺激该市场得以发展。

  1. 良好的作业环境是发展加速器

20世纪90年代这一期间,各种产业多元化发展,且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民选择进城务工,这使得农村内部的劳动力得以分离。而在农村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下,土地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不少人开始利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种植,基于此慢慢形成了连片种植的形式。农业机械化发展下,下田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改善,这为后续机械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机部门更是顺利抓住了这一发展机会,引导农民进行农机作业,帮助农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获取利益,因此推动了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投资,进一步带动了农机的发展。

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及其现存问题

  1. 发展成果

如今的发展阶段下,我国将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以及销售等领域全面综合起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该机械化发展下,其服务对象慢慢延伸,几乎包含了整个农机领域,例如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等。但从发展程度上来比,因为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尚未赶上国外的发展水平。而导致我国发展较慢的原因更多是我国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工业技术上,导致农业技术发展空间小,受到了较多限制。对当下的农机产品进行整体分析,可以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机械的质量有所提高,且耗费的成本并不高,同时产品种类齐全,能够真正满足农民的使用需求。另外我国所研发制作出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也已经出口到非洲及东南亚等地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1. 暴露出的问题

尽管我国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较多提升,但是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首先区域之间存在机械化发展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土地状况以及农业发展状况均有所不同,例如部分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而部分地区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发展。且从总体来看,大多农民依靠农业发展很难获取到高收益,而机械化设备较为昂贵,普通种植农民无力支付这一高成本设备。其次机械设备并不适用于全部的农业植株,例如我国水稻在种植生产过程中,虽然其涉及到的种植面积并不大,但该农业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低,这也不利于机械化及农业的发展。且部分机械在使用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肥料,甚至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污染现象,因此无法将其推广出去。另外我国农业机械化产品存在着短缺或者是过剩等问题,充分影响到了农业发展。再者农民愿意为机械化产品付费的原因是相信这些设备能够为其带来更多收益,但是大多状况下,农民无法购买到良好的农业设备,这使得农民购买力下降,农业发展水平也有所降低。尽管部分地区为农民购买农机提供了一定补贴,但补贴有限,无法真正起到帮助作用。此外大多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对农业机械化的不了解使得其无法掌握农机使用要点。尽管政府部门对农机的引入加以重视,但却忽视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讲解,使得农民无法真正发挥出农业机械化的优势。

四、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 受限于农业传感技术

若想要进一步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必须对其中一些较为重要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并非仅仅依靠机械,更需要依靠一些较为重要的智能设备。首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下,农民需要能够实时了解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同时了解到相应设备的应用情况,因此需加强其实时监测功能。但是从当下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尚未引入能够进行实时监测的设备,也就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缺乏相应的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有着较强的应用性,例如谷物湿度传感器,能够通过检测谷物湿度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可以分析谷物温度,以此分析谷物所处环境是否适宜。对于一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讲,传感器的应用较为薄弱,无法真正实现其监测作用,容易制约农业的发展。

  1. 缺乏计算机及电子设备

农业机械不仅仅包括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同时包含一些小型的电子技术等,只有两者共同发展,才能够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尤其是加强对微型化芯片等设备的认识,能够充分提高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推动机械化发展。例如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农业机械上安装相应的电子监控设备,在设备的支持下,农民能够实时观测到农作物生长状况。且这一监控设备同时可以用于检测机械状况,一旦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就能够实时报警,将相应状况传给农民。另外部分机械已经实现了自检自修,能够对自身的故障进行处理,该方式有效提高了设备性能,提高了我国的机械化水平。但是在我国实际发展中,不少地区的农业发展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像过度潮湿或干燥的状况都容易对农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且大多数设备无法适应恶劣环境,其耐久性依然有待提高。

  1. 农用机器人设备存在不足

在当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人们需重视机电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例如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设备能够利用电子信息化完成设备控制,能够充分用于农业生产中。但相对而言,这一设备却无法直接适用到较为复杂的农业环境中,且大部分农民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解决设备所出现的问题。未来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建设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该阶段下的机电一体化难以真正使用于农业发展,因此研究人员需在这一方面加以重视。

  1. 农业发展体系落后

我国农业发展大多状况下属于粗放式发展,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农业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这就意味着农业发展需重点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当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尚未建立完善的精细化体系,无法真正获取到农作物的具体信息,对于农作物信息的掌握是存在着不足的。而精细化发展下,将能够有效掌控好农作物的基本情况。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重点分析农作物生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中原因,以此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针对性地找到技术手段对其加以处理。例如农业精确系统等,将其用于农业发展中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发展,这也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1. 土地因素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国土面积较大,但是因为我国人口密度高,因此人均土地资源较少。且随着当下土地沙化、退化等问题,耕种土地进一步减少,这也使得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另外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热情,但因为土地分配较为零碎,因此现代化机械无法用于真正的农业种植中,这使得农业经营类有所降低,严重阻碍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经营规模小,无法将机械设备用到实际生产中,导致生产带有局限性。另一方面规模小则农业产业结构无法得到有效调整,农业结构无法真正从原本的单一化发展转向三元结构发展状态,难以应对结构调整,因此受到了较多限制。

  1. 劳动力因素

农村内原本有着大量的劳动力,这必然导致土地的分散经营,且土地随着农户的增加也有越分越细的状况。若是长时间没有土地集中化发展,则无法真正实现规模效益。而且当下不少农民放弃耕地选择外出务工,更使得部分耕地被弃耕,严重危及到了农业发展。另外农业机械化能够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力,而大量劳动力的存在却使得机械化无法直接取代人力。只有乡镇或者是城镇中有足够多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能够吸收较多劳动力的状况下,才能够真正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后续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劳动力问题,真正让农民意识到解放双手的重要性,满足农民温饱,才能够进一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来讲,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依然存在多种问题,劳动力因素、农业发展体系、技术水平等都在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在今后发展中可以重点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升级优化,促进该行业不断发展。此外同样需要重点提高农民素养,帮助其重点了解到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并全面掌握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技巧,真正保证机械化发展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在这一状况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于后续农业发展来讲是非常有利的,且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为今后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1. 制定优惠政策

保证农业生产与农业机械化的高度统一,才能够维持农业的稳定发展。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经常性地强调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但是却忽视了农民的需求,若是农民无法在农业发展中获取较高的收益,其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欲望将直线降低。农民购置机械设备通常具有季节性特征,且容易受制于农业发展环境。若是购买机械设备的效益在下降,则农民将会直接放弃机械设备的投入。事实上,具有充足经济实力能够购买机械设备的农民更是少之又少,长时间下去,农业机械投资主体也将减少。基于此,政府需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以此吸引更多农民去购买机械设备,加大农业投资,为后续农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奖励等形式引导农民完成机械设备的购买。

  1. 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机械化发展水平,同时能够决定着机械化设备是否能够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作用,这也决定着机械化设备在农民心中的地位。一般来讲,农民在购买机械设备之前会先考虑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性能、质量、维修以及带来的效益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决定着投资者是否有充足的兴趣在农业机械化上加以投入。因此要想提高农业机械化进程,就要提高农民素质,让其真正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并提高自身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出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农机推广部门需要进一步拓宽推广途径,增加培训内容,改变传统单一的培训方式,真正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贯穿到推广与培训工作中。该方式下农民将会更深入地了解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能够开阔农民视野,让其尽快脱离传统生产习惯,逐步转变自身思想,推动农业发展。此外,技术人员需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以此提高其设备性能,降低操作复杂性,保持投资者对农业机械化投资的积极性。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当下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发生了较多变化,农业规模化发展在不断扩大,这也使得传统的小型农机具慢慢被大型机械所取代。基于此农村内部的部分生产力将会再一次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农村需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降低农业种植工作人数,扩大农业发展规模,提高机械化的使用效率。另外农村需要将更多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的人力引入到养殖业或者其他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中,以便让所有农民都能够各得其所,共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1. 完善农机服务信息网络

农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尽快建立信息化发展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做好农机性能、需求等数据的分析与统计,以此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农民,让其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益。该方式下,能够有效提高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推动农机进入到市场中,帮助农民依靠农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另外该方式下能够降低农民对农机的重复投资,更好地保证农机作业的合理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最重要的是农民能够通过这一网络体系充分了解到市场运营状况,更好地追求生产效益,为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基础。

  1. 做好长期投入

从当下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若想要进一步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农机研发中,以此制造出更多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机械设备。而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投入,为农民在农机购买上提供优惠,提高农民对农机使用的热情,以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般来讲,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难以在短期内飞速提高其发展水平,因此种植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均需要长久坚持,以此带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实际发展中,同样需提高农民的基本素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知,引导农民真正掌握农机的使用技巧,并将其真正用入到农业发展中,提高农业发展效率。

  1. 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反馈工作

为了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则需要做好反馈工作。相关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农民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后的感受,并了解其所遇到的问题。做好这一反馈调研能够及时察觉到农业机械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相应问题。该状况下,农业机械化将会更好地符合农业发展需求,其实用性将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需重点关注反馈工作,探索出更适合农业发展的道路,以此带动我国农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会取代较多人力,若是农民劳动力过多,则无法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甚至会让农民对这一发展产生排斥。基于此农村需重点开展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以此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如今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步入到初级阶段后期,面临着朝中级阶段迈入的重要节点,传统农业的发展必须得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带动农业机械化进入到农业发展中,提高农民的收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劳动力快速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往往会更注重于摆脱体力劳动,在这一状况下,农机将得到迅速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依然存在较多不足,其中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带有局限性直接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基于这一点,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重点加强农民认识,提高农民对机械化发展的热情,真正帮助其认识到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等各种形式提高机械化设备的吸引力,以此带动农业发展,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未来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依旧会有更大的提升,今后发展中需重点发挥出农业机械化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戴丽君,丁宏.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经济,2023,(01):33-35.

[2]陈永.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探讨[J].当代农机,2022,(12):44+46.

[3]吴自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2,(17):156-158.

[4]郭松.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南方农机,2022,(17):79-82.

[5]辛可元.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及促进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8):18-20.

[6]李之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2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