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地环境下的小学校园更新实践——以人民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基于山地环境下的小学校园更新实践——以人民小学为例

王瑞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5)

摘要:随着城市更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校园更新也逐步受到重视。通过对校园更新设计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能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文本重庆人民小学校园更新为例,通过校园更新实践,营造出富有新时代特色的小学校园环境。

关键词:城市更新;山地校园;建筑设计

如今,随着城市边界的快速扩张,在城市新区新建了大量中小学校,往往这些学校用地条件充足,建筑规模庞大,教学资源丰富,以满足周边住区适龄儿童就学和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但是,在一些老旧城区里,激增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形成严重阻碍。那么,在当前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渝中母城,校园更新将如何进行?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用地面积更大,配套功能更全,校园环境更优,成为未来现代校园建设的发展新趋势。反观渝中,在这种高密度的老旧城区里,各个学校都在为自己校园的“扩张”,使出浑身解数。人和街小学经历过一轮改造之后,现在又以“校站共建”的方式实现学校与轨道站点的共生;巴蜀小学也经历了改造和部分拆除新建之后,焕然一新;那么,对于即将进行改造的人民小学,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呢?

人民小学地处嘉陵江畔中山四路一侧,与重庆市委隔街相望。人民小学的前身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立于河北邯郸。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党政军机关迁至邯郸,因邯郸累遭兵火,学校所剩无几,儿童入学困难。为了不影响军民关系,军区计划办一所子弟学校。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关怀和支持下,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于1945年成立。西南解放后,学校由邯郸迁往重庆。刘伯承将学校命名为“人民小学”,成为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学,卓琳任校长,贺龙任校董事长。校园里有刘伯承题写的校训石碑、贺龙雕像、卓琳头像雕塑以及石刻等,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了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名校。

现状校园占地仅有30亩,中轴明确,体艺馆、教学楼、综合楼位于“凹”字形的高台之上,从校门入口拾级而上,给人以庄重礼仪感。在教学楼和综合楼的背后,按方位命名有小北楼和小南楼以及卓琳楼等配套用房,这部分校园称之为东区。近年来,随着学校需求不断提升,为了拓展校园空间,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除了对东区校园进行更新外,打算将小学西侧一部分用地也纳入其中,由于被现状车道所分隔,于是,整个校园就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新增的西区占地20亩,有五星楼、人民小学附属幼儿园、灰砖楼以及三栋住宅。西区格局与东区截然不同,幼儿园背山面水,因地制宜顺势而建,远眺嘉陵江。五星楼位于整个校园的高地之上,建于1952年,在当时是作为学生宿舍使用,入口门头上有五颗星,故称之为五星楼。五星楼是两栋典型的苏联式建筑,建筑平行对称布局,轴线清晰,围墙环绕。同时,又兼具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特征,黄墙圆窗红瓦,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目前是文物保护单位。在高地的下面,是一栋三层的灰砖建筑,已被纳入重庆优秀历史建筑名录。

人民小学除五星楼和历史建筑以外,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建筑形式和环境氛围具有那个时候的典型特征:红白相间的瓷砖墙面、白色的塑钢门窗、蓝色的玻璃幕墙等等。不过,同那时期很多建设的学校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建筑和环境皆有所兴废,并逐渐呈现出新旧混杂、形式多样的面貌;部分建筑陈旧失修、功能缺失等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对校园进行更新改造、提质升级就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通过对校园的重新规划,形成了校园新的秩序。在保留东区轴线的基础之上,将轴线向西延续,在幼儿园形成轴线转折,一直延伸至江边。在校园风貌的控制上,由于校园是属于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协调区范围,同时又在五星楼建设控制地带周边,采用了与两者协调的建筑手法。我们从五星楼中提取了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的元素,如坡屋顶、方窗等,同时,也提取中山四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元素,如拱券、砖,运用在改造中。通过建筑立面的精心设计,把原本已显得混杂无序的校园环境变成了优美和谐、色彩靓丽的学习乐园。

结合建筑功能和空间特点,将校园形式六大特色街区。科学街区:改造现状小北楼为实验室,利用教学楼周边场地打造成为学习场地,场地内设置互动装置,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寓教于乐;艺术街区:改造现状小南楼为艺术展厅,山墙面设置阶梯直通屋面场地,通过艺术天桥连接综合楼。在墙面和地面植入艺术元素,展示校园艺术文化;历史街区:保留院子的历史环境记忆,重新修缮五星楼,结合校史馆和图书馆,让学生能够触摸历史,感受荣耀,传承红色精神。强化学生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国际街区:在不影响周边风貌的前提下,在街区内融入现代景观元素;探奇街区:场地高差较大,新幼儿园顺势而建,高低错落,两侧高中间低,如同峡谷一般,天梯、连廊、滑梯穿插其间;创意天街:盘绕在幼儿园建筑上的红色空中廊道,结合大师工作站,打造成为展示大师作品的文化展廊。

在建筑层面,首先来看东区,最初学校的想法是希望通过建设学术厅、展厅、空中连廊、室内运动馆,以及综合楼、教学楼立面改造,完善教育功能,实现东区的整体品质提升。之前的设计单位是将学术厅、展厅做在空中,通过连廊将体艺馆、教学楼、综合楼串联起来,我们的想法是利用中心广场的地下空间,将学术厅和展厅放到地下,结合操场和体艺馆的地下层,通过水平交通将它们串联起来。但是出于需要大兴土木和造价的考虑,学校将设计做了简化。利用空中连廊将三者进行串联。体艺馆改造成为剧场兼风雨操场,综合楼调整内部功能布局。对于人民小学西区通过幼儿园旁边三栋老旧住宅,拓展学校用地空间,建设学校的国际部(第二教学楼)、幼儿园。同时,活化利用文保建筑和历史建筑,通过对它们的改造,重新定义空间功能,使其焕发生机。五星楼为文保,按照原始设计恢复建筑立面原貌,同时改造成为学校的图书馆和校史馆。引入大师工作站、留学生园、协同创新中心等面向未来教育的功能、新设施,实现学校西区的整体亮相,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空间及环境支撑。不仅更新改造使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我们的设计仍然保留了许多能够时刻唤起师生记忆的东西,比如校园里生长多年的大树、印刻着岁月痕迹的石砌堡坎和台阶,所有这些都令人感受到校园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郭雅琴,广州市中小学校园更新扩建设计探索[D].华南理工大学,2016

[2]向彬,城市建成区中小学校园及校舍更新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3]李志远,西安市小学校园更新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4]林郁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中小学校设计研究——以深圳为例[D].重庆大学2020

[5]唐慧城市小学空间环境复合化改造设计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20

第一作者:

姓名:王瑞

出生年:1989

性别:男

年龄:34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