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郭石磊

湖南视点设计有限公司 41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与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相互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装配式建筑具备外界气候因素影响小以及施工速度比较快和建筑质量保证系数比较高等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装配式,在建筑工程领域当中的使用范围也是变得越来越广。对于传统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而言,很难在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主体,相关方的合同关系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这样也使得质量把控工作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彻底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建筑项目发包方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完成工作任务,在管控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过程中,会把BIM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而使得管控效果以及管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

在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以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为基础的工程管理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EPC模式下,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后续的试运营等都是以合同为标准执行的,这也使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实际施工阶段具有更加具象化的执行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以及造价也全权受工程总承包企业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极为必要。为此,本文提出基于EPC模式的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希望能为实际的建筑施工提供帮助。

11EPC模式概述

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指的是总承包企业在接受业主的委托后根据合同条款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部分承包或全部承包的承包模式,将工程、采购与建设结合了起来。在工程总承包过程中,总承包企业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管控,确保工程各个方面都符合业主要求。相比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EPC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例如,EPC总承包模式十分注重设计工作,强调要不断优化设计;EPC总承包模式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这三个关键环节结合了起来,可以增强各个环节的紧密性;在EPC模式中,总承包企业需要对业主负责,分包商需要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可有效明确责任主体。

2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2.1EPC招标阶段

(1)业主方,尤其是第一次采用EPC模式的业主方,应选择经验丰富、业绩优良的招标代理单位开展EPC招标全过程代理咨询服务。(2)EPC招标文件、合同原则上应选择工程所在地的标准文件,在招标文件、合同文件中应明确工程变更的条件和计算方式,约定材料价格风险范围及调整办法[7];同时通过招标代理、法律顾问、内部专家等多途径对EPC招标文件、合同重点条款内容进行审核把关。(3)加强潜在EPC投标人的资信业绩核查[8],对于联合体的投标人,可以根据联合体单位的业绩、经验、组织人员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质优且联合体双方有合作经验的总承包单位,以减少内部矛盾多和磨合时间长的风险。(4)加强EPC招标限价文件的审核,借助聘请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单位或专家力量对造价咨询单位编制的招标限价文件进行全面复核。(5)做好EPC招投标全过程的廉洁保密工作,选派责任心强、熟悉业务、公道正派的人员作为招标人代表,严禁招标人代表私下接触投标人、潜在投标人、评标专家或相关利害关系人。

2.2设计过程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一道关键工序就是工程项目设计环节,EPC模式与传统质量管控模式相互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EPC模式下,前期设计材料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之一,并且后期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信息也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所以,设计质量与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设计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BIM技术实施设计作业,设计方在可以第一时间对每组构件进行模拟,在建立系统的剖析、漫游以及碰撞和测距筛检功能过程中更是离不开BIM模型的支持,针对BIM数来讲,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寻找出质量风险点以及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可以及时的把这部分信息在信息系统中展现出来,参与工程项目各方会根据设计方BIM模型所提供的信息完成工作任务,然后对每一方意见进行汇总,这对提高施工图纸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会起到积极影响。在实施设计作业时,需要把质量把控的责任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在监督整体工作过程时,需要由专业性较高的技术及监督工作人员完成此项工作。为了能够使得质量风险变得越来越低,在实际设计时,质量管理系统中需要及时的体现出装配式的建筑预制构件的质量及构件信息,一旦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参与方可以根据可视化构件模型,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且需要在第一时间调整以及优化设计方案内容,这样可以使得设计方案的时效性以及科学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3采购阶段工程质量管理

针对采购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应用EPC模式中的“P”代表Procurement。在采购环节,将BIM技术应用到采购环节,利用RFID技术,对采购阶段的装配施工进行优化。同时,弥补BIM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不足,实现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图1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采购阶段的管理工作流程。

图1装配式建筑工程采购阶段的管理工作流程图

图1中虚线表示信息的传递路径,实线表示包括的主要内容,箭头表示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可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分拣,对施工中的设备进行质量管理,既能有效地降低物料损耗,又能提高生产效率;通过BIM进行优化,将地面结构层信息、构件信息等,将信息导入BIM模型,并建立设备管理与施工进度协调模型。根据BIM模型,输出相关的设备资料。该模式可对大型设备的物流和安装进行跟踪,从出货起,对其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进入的准确性。在采购和设计的协同管理中,设计和采购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前期,可以将采购和采购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采购,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采购,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2.4施工阶段的结合策略

施工阶段是EPC模式的重点阶段,更是工程管理的重难点。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在于预制构件的吊装,需要做好吊装机械的调整工作、定位工作以及固定工作。预制构件的体积与重量都比较大,对吊装机械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装配式建筑对构件节点处理的要求比较高,应通过有效手段增强预制构件的安装精度。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企业需要做好各个专业的协调工作,减少专业冲突,利用EPC模式控制工程进度与质量,增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在施工策划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BIM技术构建工程施工仿真模型,对工程建设流程以及施工工艺进行模拟,分析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技术选择与施工工序的安排。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可视化管理,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调整技术手段、返工等方式优化施工效果。此外,总承包企业以及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施工变更记录工作,为工程竣工结算奠定基础。

结语

本文对基于EPC模式的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结合EPC模式的特点,分别从计划、作业角度开展具体的质量控制,切实保障了建筑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借助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实际的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使相关建筑的施工质量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绍虎,林志军.EPC模式下项目管理定位及造价控制措施:以榆林体育中心、会展中心项目为例[J].建设监理,2020(S1):105-108.

[2]黄从钢.大型水电工程EPC总承包关键问题研究:基于杨房沟模式的分析[J].四川水力发电,2020,39(6):126-129.

[3]郭汉丁,张印贤,陶凯.POPP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契约集成与制度建设[J].项目管理技术,20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