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精神就是独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1

人生的最高精神就是独处

李晨曦

南昌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中英临床专业196班 

以前我是一个害怕寂寞的人,但最近我越来越能感受到独处的快乐。

这样的转变,来自于不久前的一次旅行,那一天,我一个人优哉游哉地跑去南矶乡玩。

那一天不知道怎地,往日熙熙攘攘的南矶乡,游客格外的少,偌大的天地间,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一人。

放眼放去,一片苍苍茫茫,天是蔚蓝的,水也是蔚蓝的。

湿润,带着泥土芬芳的徐徐微风拂过我的脸颊,那一刻我是自由的。

远处有渔民背对这阳光,洒下赖以生存的欲望,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自由。

啪!

一只只鲤鱼的从水中钻出,淡灰色的鱼鳞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我感到了无与伦比的宁静、快乐。

在这一刻,我才真正地懂得了庄子的那句名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这种感动只有独处能够带来,如果我和三五好友一起来玩,我们享受的一定是喧闹的友谊,一起讲述着生活中的种种趣事,纵情享受着青春的欢乐,而不是眼前静谧的美景。

怪不得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总说她爱独处,原来独处也可以这么快乐!

从那一天开始,我的日常生活中,就多了许多的独处时光,独处可以静静的,或是一个围绕荧黄色的灯光读一本小说,身边是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或者一个人在午夜的电影院观看一部电影。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和那些优秀的创作者以及他们笔下的人物面对面,观察他们的悲欢喜乐,体验他们对人世间的种种感悟。

独处也可以是动的,或是去一个小众景点拍照打卡,或是骑着单车,在人山人海中穿行,任凭威风吹过我的脸颊,汗水流过我的脊梁,肌肉是酸痛的,但灵魂却是自由的。

后来我看到,像我这样喜欢独处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我国独处的成年人高达7700万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其中大多是青年人,看来喜欢独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性。

独处是为了远离人世的喧嚣,追寻心灵的自由,获得深邃的智慧,这并不是近代小布尔乔亚的发明,而是古自有之的传统。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当中向来强调“独处而乐”,儒释道思想均有将“独处”与“乐”相关联的独特视角。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四十岁后开始隐居,过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田园生活。

宋朝的文人在政务之外,格外喜欢焚香独处,在其生活中,去追求“耳界千声外,炉薰一室中”的审美趣味、思想境界。

就连浪漫豪放的李太白,也很享受生活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独处时光。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纪。

人们被人世间的种种欲望所束缚,消费主义、精致主义横行,更有一些三观尚未树立的大学生养成了不良嗜好,因为欲望而导致的恶行犯罪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络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繁杂的,不知真假的信息也萦绕在人们眼前,真叫人心烦意乱,不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世界中行走,让我想到了菩提树下悟道的佛陀。

据说,在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魔王波旬在他眼前带来了人世之间的种种诱惑。

但是乔达摩.悉达多却秉持内心中的独处,守护自己心田里的宁静。最终在菩提树下,得到了大智慧,成为了“佛”,获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顶礼膜拜。

从释迦牟尼的故事中,不难看出,适当的独处可以磨炼一个人智慧,人生是嘈杂的,生活是喧嚣的,世界是复杂的。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们要固守本真,不随波主流,成为一个睿智的人。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那些喜欢独处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了两年,过着乡村田园生活,时而农耕,时而读书,时而写作,最终留下了名留青史的散文集《瓦尔登湖》;中国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受到宫刑之后,艰苦卓绝,铁砚磨穿,写出了伟大的《史记》;亚瑟.叔本华居住在华室,茕茕而立,形影相吊,最终写出了《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成为了当时第一流的哲学家。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容易理解,每一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分给无效社交的多一些,留在自己事业上的就少一些。越是执拗,越是喜欢独处的人,越容易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在自己的事业上发光发热。

但是值得重视的是,独处并不等同于孤独。

人毕竟是社会动物,长时期的离群索居会损坏一个人的意识。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是一个有大智慧的隐士,为了离开尘世的喧嚣,追求思想上的解脱,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官位,回归山林,享受心灵的独处。

但陶渊明却不是离群索居的人,反而在社交生活当中如鱼得水,“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不难看出,这位五柳先生的独处,不是物质上的独处,而是一种心灵上的独处,追求思想上的宁静。

大多数人都爱官位,可五柳先生偏偏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大多数人都爱鲜衣华裳,但五柳先生偏偏“短褐穿结”,大多数人都追求世俗上的成功,而五柳先生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独处与自由。

总而言之,喜欢独处的人,不一定是孤独的,那些热衷于独处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茕茕而立,但是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却要比任何人都精彩,都快乐。因为,独处是生命的清欢,是寂寞中丰腴,在孤寂里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