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区淋巴结与腹股沟疝是怎么鉴别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1

腹股沟区淋巴结与腹股沟疝是怎么鉴别的

付振保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以及腹股沟疝所形成的包块都可以触及到,所以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无法准确区分腹股沟位置的包块到底是肿大的淋巴结还是腹股沟疝。那么,什么是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什么是腹股沟疝?这两种情况我们又应该如何鉴别呢?在这里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

通常情况下,如果腹股沟区的淋巴结没有肿大迹象,我们将无法触及到。

图片1(1)

图1-腹股沟区淋巴结

经以往的相关研究可知,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原因则包括以下几点:

1、淋巴结炎

此种情况大多是局部受到损伤、感染或周围炎症蔓延所致,其主要表现是腹股沟区淋巴结红肿,并伴有压痛或自发疼痛症状。

2、淋巴结结核

此种情况主要由结核杆菌所引起,其主要表现是腹股沟区淋巴结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形成窦道或脓肿,并伴有消瘦、盗汗和发热等不适症状。

3、淋巴瘤

此种情况多和遗传、免疫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是腹股沟区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地较硬,且能够互相融合。

4、其他原因

如果患者腹股沟周边器官或组织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或存在脂肪瘤等情况,也会导致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

二、腹股沟疝

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人体的某个脏器从其原来所在位置离开,并从薄弱的孔隙或损伤部位通过,然后进入到了另一个部位,这样的情况便称为疝。而腹股沟疝就是腹腔里的脏器从腹股沟薄弱区或破孔、受损的位置通过,进入到腹股沟区皮下,并形成了肿块。

图2-腹股沟疝

对于腹股沟疝的类型,我们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区分:

1、按腹股沟疝解剖部位区分

(1)斜疝:由内环进入到腹股沟管中的疝。

(2)直疝:在直疝三角凸起的疝。

(3)股疝:通过股环进入到股管中的疝。

(4)马鞍疝:斜疝与直疝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5)复合疝:两种或多种疝同时存在。

(6)股血管周围疝:存在于股血管外侧或前方的疝。

2、按腹股沟疝囊中进入的内容物区分

(1)易复性疝:肿块会在患者活动或站立的情况下出现;当患者平躺休息时,或是用手推送之后,疝可以返回到腹腔里。

(2)难复性疝:疝无法全部回纳,且没有出现嵌顿情况,疝内容物也没有出现器质性和病理性变化。

(3)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位置受到压迫,此时患者会出现肠梗阻、疼痛等情况,但不会出现缺血性坏死。

(4)绞窄性疝:此种疝可看做是嵌顿性疝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的疝内容物缺血坏死,从而出现腹膜炎、肠穿孔或肠坏死等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3、特殊类型疝

(1)肠管壁疝:突出部分的疝内容物并不是整个肠管,只有部分肠壁,此类疝的患者通常不会发生肠梗阻。

(2)小肠憩室疝:突出部分的疝内容物为小肠憩室。

(3)滑疝:患者的疝内容物是部分的回肠、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

(4)逆行性嵌顿疝:突出部分疝内的小肠扭曲严重,且多处部位已经出现了肠坏死情况。

(5)阑尾嵌顿性疝:患者的疝内容物是阑尾,且出现了嵌顿情况。

4、按是否进入阴囊区分

(1)斜疝可通过内环口进入到患者阴囊,从而在阴囊或腹股沟区形成肿块。

(2)直疝虽然也可以进入患者阴囊,但相比较斜疝而言,直疝进入阴囊的情况比较少见,大多只是表现为腹股沟区域内的肿块。

三、腹股沟区淋巴结和腹股沟疝的主要鉴别方法

关于腹股沟区淋巴结和腹股沟疝,其主要的鉴别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相比较腹股沟疝而言,腹股沟区淋巴结比较小,且存在位置更加固定。

2、当用手触摸时,腹股沟区淋巴结通常具有清晰的边界,其位置不深,活动度较差。

3、腹股沟疝的肿块具有可纳性,它会随着患者的活动甚至呼吸变化,一些疝甚至可自己还纳到腹腔里,但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块则不会出现上述变化。

4、腹股沟疝通常会伴有局部的下坠感或腹股沟两侧肿胀等不适症状,且在咳嗽或剧烈运动后会更加明显,但腹股沟淋巴结通常表现为无症状。

5、腹股沟疝通常表现为单发性,而腹股沟淋巴结则表现为多发性或串珠样。

6、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也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症状,但此类不适症状主要为局部的不适,患者并不会出现发热、恶心或呕吐等全身性症状。

7、如果经触摸查体等方式依然无法确定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和腹股沟疝,则可以通过腹股沟区彩超的方式进行鉴别,若为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彩超下只能看到肿大的淋巴结;若为腹股沟疝,彩超下则可以看到其内容物。

    总之,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和腹股沟疝虽然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病症,但是若不能及时作出鉴别,便很可能延误患者的病情。基于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和腹股沟疝的基本情况,然后再以此为依据,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鉴别。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及时做出准确的病情鉴定,保障患者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