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的优化策略

               ,刘清兰

三元区第一实验学校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助力下,新课标背景理念的指导下,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提出六新的要求。“减负增效”、“减量不减质”是我们当前作业设计的重中之重,校本作业贯穿我们的数学教学的始终,对我们打造打造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重要。分析当前校本作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关键词】“ 双减”背景  数学校本作业  优化策略

小学数学校本作业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比较符合学生深度学习的特性。为了改变传统作业设计带来的多种弊端,体现数学校本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结合“双减”政策下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实践,发现现在数学作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一、作业内容相同,缺乏选择性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能认识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普遍认为分层作业设计耗时耗力,加上教师繁杂的其他工作,认为自身的精力有限,所以在校本作业设计时还是以“一刀切”的统一作业为主,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设计分层作业。教师还是普遍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等次,作业根据三个等次来统一分配,看似分层,实则并没有分层。这样的作业弊端较多,校本的许多题目对于优等生来说没有挑战性,过于简单,既无兴趣又毫无挑战,无法继续提升。中等学生则是机械完成,也没有过多的思考,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有一部分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难它们并不能及时完成,导致最后空白或者为了应付而抄袭,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许多教师设计的校本作业很多是照抄照搬,多数以教材课后习题和教辅作业为主,导致每天的作业类型很相似,为了麻烦,缺乏实践型作业、长期性单元化作业,或合作性等多样性作业。长期的以计算、填空和解决问题的作业类型下,学生较多的机械式口罩打卡或死记公式的答题,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水平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部分中等以下的孩子遇到题目灵活一点的题目是错误百出,不会正确解题,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作业布置随意,缺乏针对性

随着数学课知识的衔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不放过,经常在赶进度的情况下布置作业比较随意,没有计划。作业的“拿来主义”现象多,主要集中一些教辅练习,出现作业碎片化。作业布置如果随意性强,就会缺乏有针对性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我们教师在使用中很难发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学生学习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学习热情和思维水平也得不到发展,这将会影响到我们后续教学的效率。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在“双减”当下,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还是要以学生的真实学习层次来构建,作业中体现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优化小学低年级数学校本作业设计,让数学校本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其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设计情境式数学作业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闻、好奇的心理。设计一些生动的情境型作业,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引起学生内部知识构建的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去趣味中产生疑惑、疑惑中产生好奇、好其中生出妙叹,周而复始不断激起它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完《10 的认识》后,我特意设计了一道“10 的一半是什么?”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思考,反馈结果:

(1)从数的知识内容来看10 的一半是 5。

(2)从字形结构来看 10 的一半是 1、0、或拼音o。引导字生在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内容有层次。

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我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完《解决问题》后,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乐乐今年 9 岁,比妈妈小 27岁,妈妈今年几岁?

(二)乐乐今年 9 岁,比妈妈小 27岁,今年妈妈和乐乐共几岁?

(三乐乐今年 9 岁,妈妈 38 岁。当乐乐33 时,妈妈几岁?

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学科整合型作业

学科与学科之间是一种联系的状态,设计校本作业时可将数学学科作业与其他学科统筹运用,克服学科断裂的弊端,促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也能够强化学科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学习轴对称图形为例,可以设计作业:以“轴对称”为主要构图元素,用圆规、直尺和三角尺绘制出你喜欢的图案,可以是窗花或者其他喜欢的图案。让学生动手画“轴对称”图形并剪下来,感知轴对称的魅力,体验轴对称给生活带来的各种美。学生在绘终创作的过程中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升华。

四、口头表达型作业

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材很多都以图片、卡通文字等形式赖呈现,设计适当的数学口头作业非常符合当前“双减”当下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可以让数学作业变得轻松有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表内除法一》后,可以设计口头作业:编一个除法故事。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除数的性质编出各种各样有趣又精彩的小故事,再来到班级展示给全班同学。这中口头作业的形式新颖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

五、数学游戏作业

游戏是儿童成长时期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将枯燥无味的校本作业和趣味游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完10的分与合后,可以设计一个学生和家长一起玩猜数游戏作业。家长手中拿10颗大米,左手1颗,让学生猜一猜右手有几颗?这样的趣味游戏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难度中等,不仅复习了10以内的分与合还可以增进亲子的感情。但也需要动脑筋思考过后才能回答出来。所需时间也很短,和家长互动!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后,我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你说我对”的口令游戏,让学生与家长玩,学生与学生之间玩。再例如教学统计这节课后,根据学生心理设计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在游戏中统计出每个人赢的次数是多少;引导学生在“抛硬币”活动设计中统计出,所抛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做抛的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页越接近,通过这样的游戏作业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游戏作业中轻松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实践动手类作业

动手实践有利于将数学知识由书本走向生活,由抽象走向具体。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动手类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操中探究数学的奥妙。例如,学习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后,布置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用现金帮父母付钱,并计算找回多少钱。书本上的小数加减法题都是教材编写者设计的情境,而学生需要在真实的生活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实践中盘活知识。学习了“表内除法一”,引导学生编写除法绘本故事,并绘图制作,发现很多学生编写的非常有趣,图文并茂。为了鼓励学生,在班级展示学生绘本。

我们在设计校本作业,都应优化学生数学作业的合理负担,优化设计策略。解读“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理念,按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发展的目标来设计作业,有增有减,把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负担控制住。通过优化小学数学作业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在思维和对话中和谐高效地发展,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等多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