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关于全麻那些事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6
/ 2

临床中,许多患者都会有着这样的疑问:“医生,手术结束后什么时候能醒”“会不会醒不过来了”在将患者送往病房时,家属也会问:“医生,他醒了吗”这些问题都充分体现出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全身麻醉何时清醒的一种担心和焦虑。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全麻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全身麻醉?

所谓全身麻醉,也被称为全麻,主要是指经呼吸道吸入麻醉药,再由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从而起到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抑制作用的效果。一般会有着神志消失、反射抑制以及全身痛觉消失等相关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主要取决于血液内的药物浓度,同时也能对其进行适当调节与控制,这种抑制情况是完全可逆的,一旦药物被代谢,或是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各种反射以及神志将会慢慢恢复。

二、全麻会感到害怕,半麻行不行?

抱歉,你说的不算。

一般情况下,常见麻醉方式共分为以下几种:

(一)全身麻醉

通过呼吸道吸入或是静脉等方式,使麻醉药物进入到患者体内,由此将会起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确保患者进入到意识消失,且不会产生疼痛感觉的一种功能抑制状态。从理论层面上进行分析,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手术,都可以采用全身麻醉,然而,对于用下面两种麻醉方式,就能完成的小部位或是浅表手术而言,全麻多少会有点大材小用了。

(二)半身麻醉

半身麻醉,也就是椎管内麻醉,比如蛛网膜下腔麻醉或是硬膜外麻醉等等。通常情况下,麻醉医生会通过穿刺针的方式,在患者腰部完成操作,在患者的脑脊液中或是硬膜外间隙,将麻醉药物注入其中,以此来对神经的感觉传导进行阻断。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始终处于意识清醒状态,只是阻滞范围的身体没有任何感觉。半麻一般会应用在下腹部、肛门、盆腔以及下肢等手术中,其中就包括分娩镇痛或是剖宫产等等。

(三)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指在患者身体的某处局部范围注入麻醉药物,使得局部疼痛刺激的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滞,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也会始终处于意识清醒状态。局部麻醉大多应用于拔牙、上肢手术、足部手术以及身体局部浅表肿物切除手术等等。

针对不同的麻醉方式,都有着其特有的适用范围,但是,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和疾病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更加适合的麻醉方式。比如,倘若患者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是存在全身感染、高血压以及休克等症状时,这种情况下选择半麻,就可能会继发神经损伤或是全身并发症,所以还应选择全麻方式进行处理。

三、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该如何“控场”?

(一)全麻的三个阶段

在整个全麻过程中,大多患者都会经过三个阶段,分别为诱导期、维持期以及苏醒期。首先,在开始麻醉前,麻醉医生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目的是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心理,接着再连接所需要用到的相关设备,比如心电监测仪、血压仪以及血氧仪等等。

1. 诱导期。医生告知患者通过面罩吸氧,从留置针处注射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等到几分钟后,患者将会直接进入到睡眠状态。

2. 维持期。医生先为患者插上气管导管,并连接呼吸机,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状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实行动态化监测,患者仍然不会有任何感觉,也不会感到手术中的疼痛。

3. 苏醒期。等到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就会找准时机,停止使用麻醉药物,接着,患者的呼吸循环与身体功能将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一般情况下,在手术完成之后,患者还需要被送往麻醉复苏室,由麻醉医生等待患者醒来,直到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平稳后,再将患者送回病房修养。

(二)麻药不仅仅是一种药

在整个全麻过程中,麻醉医生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并不是一个单独药物,还包括镇痛药、镇静药以及肌松药等多种药物,在多种药物的共同作用下,来对患者全身麻醉状态进行维持。其中,使用镇静药物,目的是让患者的意识消失;使用镇痛药物,目的是减缓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反应;使用肌松药物,是让患者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而麻醉药物用量的选择,一般不同的麻醉药物,其用法用量也会存在着一定差异。麻醉医生通常会将药物的处方剂量乘以患者的真实体重,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状态等,做出适当调整,这样才能计算出初始用药剂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还要按需进行追加。

(三)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时,麻醉医生会干什么?

在患者在手术台上睡着时,麻醉医生并不会像电视剧中的情节,只是悠闲地看着报纸,反而是需要密切观察各种仪器,以此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一旦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波动,那么麻醉医生就需要立即进行处理,这样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麻醉医生还会结合手术的具体进程,适当调整麻醉深度。对于麻醉太浅患者,不仅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术中知晓。而对于麻醉太深患者,也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仅会严重损害到身体器官,还会引发呼吸衰竭、大脑缺氧等等。一般情况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将患者的心率控制在平均每分钟50-60次左右,而收缩压也应保持在90-100mmHg以上。

四、麻醉药物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害处?

(一)总体而言安全性相对较高

在临床上,所需要使用的全麻药物,大多都是短效的、可逆的,对于那些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大约几个小时后就能完全代谢。当前并没有任何有关数据表明,全身麻醉会对患者的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患者应当严格遵循医嘱,在手术前一晚10点后,应做到禁食禁水,避免在全麻手术过程中,由于出现呕吐反应,而引起误吸或反流,最终造成窒息或是吸入性肺炎等等。

(二)全麻伤脑子可能与麻醉关系不大

部分患者的全麻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状况,这可能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常发生于老年人身上,特别是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然而,这并不仅仅是由麻醉药物所造成的,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以及用药史等诸多因素。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做过剖宫产手术的女性,在出院之后,常常会感到记忆力衰退、记不住事等等,这其实与麻醉药物的使用并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产后劳累、睡眠不足所导致的。

(三)三岁以下儿童存在333原则

据研究发现,对于三岁以下儿童,如果进行过三次以上的手术,并且每次手术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对儿童的记忆和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但是,针对那些操作时间相对较短的手术,比如小儿疝气、包皮过长等等,短暂的全身麻醉,并不会影响到儿童的大脑发育。

(四)全麻前需要注意什么

1. 应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借助视频、书籍等等多种方式,让患者了解全麻以及手术情况。

2. 注意禁食和禁饮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在麻醉状态下,倘若患者胃里有残留食物,将会从胃里返流到口腔,甚至还可能会呛到气管中,最终造成呼吸道堵塞,引起围术期缺氧。

3. 预防感冒。当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时,在麻醉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喉痉挛、喉头水肿等,进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气道不良事件。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应当在情况有所好转至少两周后,再择期进行手术。

4. 麻醉前访视阶段,患者应详细告知麻醉医生自己的既往史,比如过敏史、家族史、用药史以及哮喘史等等,这样麻醉医生才能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麻醉方式以及麻醉用药。

5.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尽量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上衣选择开衫,还要去除所有附属物,比如助听器、牙箍等等,同时也要将附属物的使用方法及时告知麻醉医生。

6. 女性患者在开始手术前,最好将长发扎成两个马尾辫,以免单个马尾辫会影响到术中体位的摆放,并且也不能涂指甲油,以防影响术中血氧监测结果。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麻醉技术的逐步提高,再加上手术过程中各种监测指标的日益完善,由麻醉药物所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已经逐渐呈下降趋势递减。对于偶尔或是单次全身麻醉而言,并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患者在躺在手术床上时,应充分相信麻醉医生,无需担心会被麻“傻”等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