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思考——以X社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思考——以X社区为例

 ,周汉平

中共汉阴县委党校

 

让广大居民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中来,不仅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强化社区建设工作的有效路径。本文剖析N社区中城市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X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分析

参与意愿薄弱

部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偏向于满足个人利益,而不是社区的共同利益,社区的共同体意识较弱。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能够看出多数居民具有一定参加社区治理的意愿,其中,极大一部分有时间参与社区活动的社区居民选择了因为看重物质奖励,而选择参与。说明了物质活动是造成部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原因。其参与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社区治理参与活动起到深层次的效果。

在对社区居民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询问“您认为谁是社区的主体”,来对社区居民的主体性进行了解。居民作为社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区不可或缺的主体,更应该凸显自身的主体意识。通过访谈,可以得知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偏弱。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社区管理的层面,并没有对自身有清晰的定位。

参与内容分布不平衡

在对“您参与过社区开展的哪些活动”进行的调查显示,多数居民对参与文体活动方面比较感兴趣,其它领域的参与的意愿较为少。针对N社区治理开展的活动领域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居民日常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领域开展的相关活动,还有社区自组织等组织的社区治理相关活动。居民相比较而言,更倾向于对自身素质要求较低的活动进行参与。此类活动只需居民有一定的参与时间和参与意愿就可以参加。而对于居民素质能力稍有要求的活动,比如社区文化讲堂、书法小组等活动。参与所占的比重不高。对于社区建设和居民选举居民代表活动参与度较低。

参与渠道缺乏

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方式比较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利益诉求,往往并没有第一时间传达到上层机关。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社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社区居民却很少利用网络平台和智慧平台参与社区治理。在调研过程中,笔者通过访谈部分市民得知,当被问到“您认为社区居委会是否通过网络途径征求居民的意见?”时,有53%的居民认为N社区居委会没有通过网络途径,他们表示居委会通常是电话问询和上门寻访的方式征求意见,再加之采访对象是年龄较大的居民群体,不会使用网络也是部分原因;有30%的居民认为居委会偶尔很少用到网络途径,只有16%的居民认为居委会会通过网络途径征求居民意见,据调研这部分群体是中年或青年群体,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占主要部分的中老年群体依然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接受到信息。

参与程度不深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N社区长期以来的行政文化使得居民心中没有主人翁意识,“单位制”和“街居制”等传统城市基层社区管理模式使得居民习惯于依赖于社区的大包大揽,对于公共选举、民主决策等重大社区事务表现出不关心的态度。即使部分居民确实有实际的参与活动,也不是主动发自内心的参与,他们的参与行为始终以满足自身利益为必要条件而进行的,由于N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社区管理层也不会直接将决策和管理内容下放给社区居民,没有直接接触到决策层的居民更不会有政治敏感性,相反地他们更多热衷于涉及个人利益的公共福利,而不是去参加的社区建设等公共事务工作,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整体参与程度不深。

二、X社区优化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居民的参与认知水平

第一,社区基层组织和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宣传方式和动员办法,切实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和认知水平,促进居民热爱社区共同体,形成社区治理主人翁的意识。第二,政府机关、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学校和社区的基层组织都要主动作为,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其责任和义务,切实提高社区治理的工作成效,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愿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和引导,促进每一位居民共同致力于社区发展中的意识,提高社区中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意识水平。

健全社区参与制度与体系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居民权利、参与内容、方式、渠道、多元治理主体职责划分等多个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一定要尊重实际,最重要的是以宪法为基础,并依据社会变化的动态情况建立相应的调整机制。与此同时,对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和权力需要进行详细的说明,若各方参与治理的主体职能划分不清,容易导致责任不明、分工不全,从而影响社区的治理成效。同时,要充分保障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区的相关管理者应由居民来共同投票选定产生,这是居民政治参与的体现。

现阶段,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主要由其直属上级部门街道办事处来考核,这也就导致社区居委会以完成街道办下发的各项任务为工作重点,因此而忽视其作为社区自治组织本身所承担的职责,形成职责执行偏差。此外,居民对自己所在社区的居委会还没有考核的权力,这就容易使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意识,不及时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给居民造成参与社区治理无成效的负面印象。

强化社区组织的动员能力

创设简单有效的社区动员体系,可分别从动员主体、动员客体两方面来着力。首先是简化可有可无的环节,大力强化建设社区的党组织动员能力,有效发挥党员所具备的职能,将服务理念贯彻到基层工作中。其次,通过动员熟人等资源搭建动员平台,借助力量建立广泛的社区动员响应机制,提供一些居委会无法提供的优质服务。尽管目前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内涵渐渐为人所了解,但若使各主体力量同时发力却还有待实现,因此以社区居委会为主,来提供优质社区服务和创办社区公益活动,是当前的社区治理方式。不过,优质的社区公共服务往往足够的人力资源沉淀与强大的技术力量做后盾,尤其是在主导文化健康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社区自治组织的优势就脱颖而出。因此,社区居委会应鼓励和动员相关资源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学会借力,减轻居委会的部分压力。当然,社区自治组织应严格地遵循各种组织制度,努力学习参与程序方面内容并熟练掌握,为保障社区公民利益做好准备,与社区居委会保持紧密联系。总而言之,应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并促进多元化主体共同管理社区中的事务,不断使每位公民的差异化需求得到满足以及社区治理水平得到提高。

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渠道

加强对居民参与沟通渠道机制,有利于促进多元协商主体之间的对话沟通和多元融合。N社区拓宽居民参与渠道机制,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着手:

第一,完善居民参与的基础平台建设。社区基层组织作为社区的运作基本单元,是连接政府与居民正向沟通的“中转站”,居民参与诉求表达和建言献策可以通过强化社区管理部门的沟通方式,比如社区建立“辖区-街道-小区单元”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并加强对网格员、楼栋长、街巷长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集中培训。将政务讨论、投票选举的参与程序进行详细的制定,包括确定参与群众主体、实施的方法、参与的时间地点等。

第二,疏通居民参与的参与制度,社区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外,还要发展包括政治活动以外的多种形式居民参与活动,比如设计经济事物的本社区居民参与听证“坝坝会”,积极吸引居民参加城市管理活动,引导居民表达利益诉求,并建立多层级的信访制度和直通性的人民调解制度。同时社区还要进行及时反馈,建立社区信息公示制度,比如说设置工作意见信箱、举报上访窗口、网络上访等反馈工具。居民能够及时获取第一手信息,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信息互享互通。

参考文献

[12]闵福昌.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22.DOI:10.27204/d.cnki.glzhu.2022.000717.

[14]兰曦雨. 城市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2.DOI:10.27274/d.cnki.gsdjc.2022.000159.

周汉平  18991550818 

 陕西省安康市中共汉阴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