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魏晨曦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第八幼儿园,陕西 西安 710301)

摘要: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从幼儿时候就开始进行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界的共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理清合作能力的概念,分析现状,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工作提出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并在实践中逐完善。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 合作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一个人能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取得较高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合作交往能力。“学会共处”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 21世纪教育目标之一,其意包含学会与人交往,尊重多元文化,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将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而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合作”既体现出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水平,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合作能力的概念

合作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体之间通过言语和行为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交活动。

合作能力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享受共同行动带来的快乐,或者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而展现出的以一种与他人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的身心能量。

对于幼儿来说,我们可以把合作的的定义稍作拓展。他们在生活生活、学习、游戏过程中,能分工合作、主动配合,圆满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协商解决问题,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中实现了目标,得到成长和快乐,都可以视为合作。严格来说,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合作,比如在游戏中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并没有共同目标,所以不是合作游戏。

二、幼儿合作能力现状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

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幼儿身上,其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对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我们发现:

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幼儿合作意识越薄弱,合作方法越少,合作成功率越低。

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如发生矛盾,常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分工的能力。

(二)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合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也没有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概念。因此,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自私。凡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顾及和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另外,独门独户的居住模式,隔绝了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孩子们的游戏时间被手机、电脑取代。使得现在的孩子缺少共同成长的伙伴、榜样,没有与人分享、商量这些概念。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

虽然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他们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很欠缺。事实上,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后天学会的。所以只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和创造足够的、高质量的团队合作活动,再加上老师对幼儿的极大信任和欣赏,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幼儿年龄太小,没有掌握合作的技巧,在合作活动中不懂得相互协商与交流,发生矛盾时只会向老师求助。

三、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可以培养或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老师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幼儿的一举一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如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行为,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示范、能产生榜样的引领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合作

老师应有目的地营造合作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感受到合作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交往的有力武器,从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丰富、优美的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其身心愉悦并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往机会。

(三)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

幼儿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合作教育契机,要不断地捕捉并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既能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乐于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引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

抓住生活契机,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及时肯定幼儿的合作行为,并对幼儿的不合作行为给予引导。四、结语

社会越发展,合作能力愈重要,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

幼儿期是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适时的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掌握一些简单的合作技能,将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受益终生。因此,我们要从幼儿抓起,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抓起,从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抓起,并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佳珍,朱炳昌.幼儿社会化教育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l1

[2]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幼儿教育,1999(9).p67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6页

[4]许丽萍,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上海托幼,2006.5.1.

[5] 高向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6] 裴娣娜.论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学,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