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思考

李扬

山西省安泽县第一中学  042500

摘要:现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备受重视,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互融合,也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现代化教育体系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理念,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初中体育教育训练教学逐渐将实践活动的重心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各初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挖掘并利用各项教育资源的优势,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融合

引言

近几年,学生由于心理问题,造成了休学、退学,甚至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这些都是初中、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所关心的问题,因此,教育部门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的重视,引导各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辅导。江苏、河南等地的有关报道表明,当前约有1/4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1选择特色体育锻炼,确定体育中的心理健康干预思路

体育锻炼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要想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就要把握学生的需求与实际情况,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兼顾体育锻炼的运动性与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兴趣,让学生在全身心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实现心理的向好发展。根据初中体育课程内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生对田径类运动、篮球类运动无感,这是由于这些运动往往伴随着体育考核与测试,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考试、升学的联想,学生难以在这些常规运动中获取乐趣。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引入“软式棒垒球”这一运动项目,这一运动以棒球为主,运动的过程中涉及技战术、心理训练、运动模式、团队配合、个人体验等各个方面,符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需求。在体育锻炼之后,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评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锻炼形式,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思路。

2基于体育教学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第一,开展游戏化教学,从认知维度入手,对学生求知力、创造力等健康心理品质进行有效培养。游戏是青少年普遍的兴趣爱好。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从这一普遍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游戏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教学内容具体特征凝练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短距离障碍跑体育活动为例,教师可将体育活动与深受学生喜爱的穿越火线游戏相结合,从而将短距离障碍跑转化为“特战队员穿越防线解救人质”的游戏化过程,然后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作战小队”,让各小队自主根据队员的能力制定“作战方案”,合理安排出场顺序,最后根据各小队用时评选出“作战先锋队”,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可提出“如何提高活动中跳绳、钻圈、沙包投掷等障碍的完成速度”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运动体验对其中蕴含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在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的求知力、创造力等健康心理品质进行有效培养。

第二,开展合作化教学,从公正维度入手,对学生的领导力、合作力等健康心理品质进行有效培养。团队竞技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求参赛者具有一定的竞技能力,更要求其具备出色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基于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团队竞技活动为载体,开展合作化教学,可对学生的领导力、合作力等健康心理品质进行有效培养,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以篮球教学为例,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确保每个小组中都包含1名篮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教师示范完教学内容后,可让各小组自主进行组内讨论,通过互帮互助、互相探讨的方式,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最后进行组间篮球比赛。在此过程中,在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理的支持下,能力出众的学生会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认真指导其他组员,而其他组员也会认真、虚心地向“领导者”学习并在比赛过程中严格听从其指挥,这样便能使学生的领导力、合作力等健康心理品质得到有效培养。

3在体育锻炼中注重心理健康引导与辅导

①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在体育方面应转变对体育的片面理解,让他们了解体育的重要作用,重视和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其次,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体育技巧,达到提高教学目的;最后,加强对学生体育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对学生而言,体育课堂教学是影响其最直接的因素,应通过积极的心理介入,使其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②正确指导,使体育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并非自然生成,要有合适的老师,并且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缓解生活、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压力。

③心理与互补:通过心理健康测验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引导,直至其心理状态平稳,心理健康发展。

4根据特色体育项目内容,以定向运动引领学生合作

定向运动是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师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之一,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与体育锻炼项目,设定运动目标,提升学生参与锻炼的指向性,让学生具有明确的运动需求与方向。在初中体育锻炼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设计单人的定向锻炼活动、多人团队配合的定向锻炼活动,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掌握运动技巧与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健美操体育锻炼活动为例,教师采用定向锻炼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锻炼活动中,班级学生往往选择小组配合的方式,此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特色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了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让学生为了达成集体目标突破自身极限,获取更高成就感。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积分制的方法组织锻炼活动,根据各个小组学习、编制与表演健美操的情况进行打分,将每名组员的表现与集体积分联系起来。这样,各个小组的组员都会努力展示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在跳健美操方面的不足,同时积极配合同伴,提升小组的整体表演效果。在这样的定向运动活动中,各小组纷纷为了获取更多的积分而努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交流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形成良好感知,以此缓解学生压抑、不自信、焦虑的心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育训练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减少不稳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体育学科因为其教学活动的动态性和实践性、立体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纠正心理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彬.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分析[J].体育视野,2020(9):101-102.

[2]徐欣.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浅谈[J].考试周刊,2020(88):107-108.

[3]张树立.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