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教育引领健康成长——谈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关注心灵教育引领健康成长——谈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梁敏团

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初级中学 广东肇庆   526071

摘要:近几年,寄宿制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偏高,学校本身在心理健康教育排查中也能发现一些问题,对此,有必要从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以“关注心灵教育引领健康成长”为导向,就寄宿制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式,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除了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畸形,个体能够良好的参与社会生活,还包括人格的健全与潜能的发挥,强调个体应在客观条件下发挥的最佳状态。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还包括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际和谐、心理特征匹配年龄特征等。当前阶段,为了更好的、全方位的教育孩子,很多家长为孩子办理了寄宿制,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殊不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敏感、孤独、迷茫、焦虑等,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会给学生的长远发展蒙上一层阴霾,进而给学校的管理埋下隐患。

一、学习方面

(一)学习动机不强

对待存在考试焦虑、逃课、厌学等情况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处理“想不想学习”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名人事迹,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测验与调整,等等[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具有适当、较强的成就动机,要有抱负,要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自身的潜能,获得成就感,而且,这不是为了家长、教师,而是为了自己。

(二)不良的学习习惯

对待存在上课注意力分散、稳定性差、作业马虎、态度不端正、缺乏条理性等情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有效帮助学生处理“能不能学习”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情表演和分析、自我测查、群体任务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认识、反思、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进而制定出改正学习习惯的具体计划,并长期的坚持下来,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方法不当

对待存在学习缺乏规划、时间利用率低、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难点等情况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一些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处理“会不会学习”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先让学生描述自己当前的学习方法,再由同学、教师进行点评,提出可行的建议、思路;可以对学生进行讲授,通过一对一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学习方法;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营造友好开放的氛围,共同交流如何提高各自的学习效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其特点,掌握科学的预习、听课和学习技巧,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持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四)升学与考试压力过大

对于存在过度焦虑导致学习低效、考前忧心忡忡、考场呼吸急促等情况的学生,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具体的心里调整方法,如调整认知、自我减压,反复告诫自己不要被想象所吓倒;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反复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我是最棒的”,进而树立“自己定能成功”的意识信念;尝试肌肉放松法,通过紧缩肌肉、深呼吸、放空大脑等手段达到精神上的放松和舒缓。

二、人际交往方面

(一)师生关系问题

由于社会普遍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接触的一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平等关系。具体表现为:有的教师不理解、不信任学生,习惯运用居高临下的视角,动辄训斥,这样就会引发学生的反抗心理;有的教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就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压抑,进而导致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有的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在指导、帮助的时候做不到热情、贴心,甚至“横眉冷对”,导致学生越来越失望,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

对此,要想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尊师爱生”的氛围,教师——教育主导者——是关键。所以,教师对待学生要积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自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学生群体,以平等的态度、充满爱心的姿态,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以此削弱学生的防备心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是爱自己的,进而主动亲近教师,缩短师生距离,有效克服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的情感障碍[2]

(二)同学关系问题

对待存在同学关系不融洽、不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性格孤僻等情况的学生,教师要灵活运用心理辅导课、班会课、校园服务、夏令营、书信联谊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即友好交谈、学会聆听、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人际交往应该遵守的礼仪、常识,还会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信心,使学生之间加强了解,形成融洽的同窗关系。

(三)亲子关系问题

          民主、和谐的家庭自然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反观专制、暴力的家庭,父母往往不能和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孤僻、专横甚至自私、暴力的性格。简言之,家庭的不幸总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侵害。对此,教师要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度,在指导学生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换位思考,主动理解父母的爱意、体察父母的苦心,要告诫学生学会体贴父母、尊重父母、主动为父母分忧[3]

三、青春期性心理方面

研究表明,寄宿制学生更加容易早熟,青春期也更加漫长。在心理学上,青春期是一个疾风暴雨、事故多发、心理断乳的时期,简而言之,它很不平常,会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催生出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问题,对此,教师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和准备。

客观而言,寄宿制学生心理情况在青春期的突出表现为情绪化心理严重、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现象,对此,教师要有预设的组织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活动,通过科学普及驱散学生的性无知与性神秘感,进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同时,学校也可以经由班主任、心理教师建立心理咨询室、情绪互动邮箱等形式的教育窗口,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自我诊疗。最后,教师要把所了解到的青春期心理问题都整合起来,采用多样性的方式组织学生就早恋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早恋的危害与异性正常交往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珍惜人生中最宝贵的学生时期,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对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毫不夸张的说,这一项工作是不容忽视、刻不容缓的,对此,只有各方教育力量一起参与、共同管理、各负其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标,进而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田慧. 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六安市裕安区某高中寄宿制学校为例[J]. 现代交际,2021,(03):121-124.

[2]杨重清. 探究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 华夏教师,2019,(33):24.

[3]吴永伟. 农村初中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J]. 文学教育(下),2019,(10):185.

[4]张英俊.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