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教学工场的探索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校企共建教学工场的探索实践

韦文颖,邓陈璇,韦佳佳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

摘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中职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校企共建的教学工场能充分利用企业行业前沿技术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其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企业、学校各方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校企共建;教学工场;有机融合

为了保证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学生校企共建教学工场建设项目的精准性,进而实现产教融合以及促进教学链条、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技术创新链条有机连接,项目组根据计算机广告制作平面设计方向教学工场建设项目的实践状况和今后建设目标,组织学院计算机广告制作平面设计方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就业市场以及有关包装行业企业开展了调查,进一步认识了包装产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了产业对人才培养供给侧以及包装行业需求侧的发展态势。

一、探索校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创新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探讨培养方案,并就共建课程体系、共建课程内容、共建师资队伍建设、共建实践教学中心等“五个共建”进行了探讨。比如,校方修改和完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即以能力训练为中心,构建了以工作流程为基础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和专业课,打通二类教学;统筹基础教育和实验教学,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统筹一年级教学和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融入人才培养结构,促进学科知识训练的融合;统筹学生在校培训和校企双方主体的校外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员职业素质和企业的专业技能,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此外,将进一步探讨形成中职院校、企业专家、教师三位一体的,以满足未来企业不同需要的合作创新方式。并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探索和实施,努力建设具有全区先进水平的工学结合教育体系, 促进学校工学结合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提高学校工学结合质量。同时,也为地方企业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建设,整体上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多措并举,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坚持数量、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围绕专业结构调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学校重点抓好转型发展教师队伍的提升计划, 包括专兼职结合的顶岗挂职计划、访问学者计划、短期集体研修计划、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常规培训提升计划。 通过培训与实践,全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岗位工作能力、服务地方能力有明显提升。

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学校和外部的实践。通过短期访问、调研、科研合作、科技咨询、业务培训、社会实践等方式,组织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行业实务部门等,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把理论联系实际,把生产、科研和教学联系起来,加强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实际运用。推动专业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人才向综合教学型人才转变。 每年至少派出10%以上的教师到企业、行业参加为期6个月的实践活动。

进一步完善“师徒制”和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形成联合培养有效机制。 继续深化和完善“师徒制”和外聘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采用多样化、灵活的用人机制引进和吸收多行业、企业间有能力的技师,形成中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事务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兼职教师的评聘、考核等师资政策,积极调动和发挥外聘人员资源优势,促进校企联合育人,指导学生实践应用,充分实现社会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加快高校转型步伐。

(三)建立多元化校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协同路径

学校积极推进构建“2+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 2 年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企业实践基地学习 1 年,接受岗位培训,并参与到工厂实际生产中。学校发挥专业研究团队的技术优势,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通过项目研发加强校企合作,扩大企业与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实现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项目的成功产业化, 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带动作用,不仅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关系,还促进了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毕业生在相关产业链企业中的就业。学校部分专业与长期稳定合作企业拓展创办 “厂中校”模式,不仅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部分企业教师授课的课程也在企业进行,学习方式更有针对性,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共建互惠模式指校企以平等自愿、资源共建、利益互惠、风险共担的原则联办校企共建教学工场。学校长期致力于校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若干协同关键环节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此次研究以协同视角切入校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入路径研究, 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三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够对转型中职院校发展,对校企协同创新有一些研究价值。

、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思路

其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实践基地;针对企业的职业岗位需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产教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与企业建立“校级《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参与到“计算机广告制作平面设计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探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使“人才”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其二,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构建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制定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人才课程、综合实训、生产实习、创业项目的内容、形式和考核标准,探索培养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设计师类的“师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将生产性实习基地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产教结合,为中职院校在新时期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产教融合”道路。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结合学校的教学、生产、科研等方面,建立了一个以生产、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基地。通过不断地更新实习教学仪器,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相结合,进行实际培训,提高包装设计技术人员的培训水平。

其三,将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深入实际生产流程,进一步优化了现有的实训内容与课程体系。更贴合实际的生产实践,进一步推动了教学理念和实际的整合改革,进一步强调了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教育内容与行业标准相对接、实践实训课程内容与职业规范相对接、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流程与实际生产流程相对接、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相对接。在"四对接"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中式婚礼礼盒设计与制作,化妆品包装设计、三字经手帕纸包装设计与制作、文创包装设计等课程与专业工作要求的实践实训与教学。实践实训的进行过程既是学生完成了单项工作任务的实践实训,同时,还应加强与工作相关的综合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来自于企业的实际案例,并根据与企业专家的磋商,不断地调整和重组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

其四是完善实训课程评估制度,在满足企业需求和岗位需求的前提下,改革以往的考核标准,探索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行业职业技能要求、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应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要引导企业资源合作共建,突出内容建设,构建"教产学一体化"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实习培训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以企业产品与合作项目为载体,开展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的实践实训,企业参加设计类学科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的编写。采取企业向中等院校派出兼职教师、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培养的方法共同建立应用技术类的教师队伍。企业参加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场地与指导,与中等职业院校共同培养学生作为包装设计师、印刷设计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牟光庆,耿新英,等.协同视角下的校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入路径分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6(06):5-12+16.

[2]李自刚,魏庆葆,宋卫生,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以包装工程专业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2):47-50.

基金资助:《校企共建教学工场的探索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19B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