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3

规范化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丰秋荣1  ,李翠利1    ,李哪哪1  ,郭文晶2 ,李宁宁1

1.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252000

2.聊城市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中心卫生院 252000

摘要目的: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评估方法:对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收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共计纳入9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予以组别区分,单组样本总数均为46例,对应标记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规范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对应生活质量评分不具有较大差异(P>0.05);经分组护理干预后均有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分值均呈更高显示(P<0.05)。护理前,两组对应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显著改善,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再测分值更低(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结果明显更高(P<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满意,可帮助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睡眠质量,此外,还利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干预;心肌梗死;生活质量;症;满意度;护理效果

心肌梗死(即心梗),属于临床常见冠心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病理化诱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心功能衰竭等症状,且多合并有心律失常[1]。心梗的临床常见表现主要为胸骨后疼痛,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同时还多存在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极大威胁[2-3]。因此,需要及早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 此次分析将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收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为对象,以探究对其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相关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有效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前往我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借助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平均分配。对照组中抽取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从42岁至81岁不等,其平均年龄经计算求取为(60.50±1.50)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0±0.50)年。基础疾病:糖尿病22例、高血压30例、高血脂18例。梗死位置:广泛前壁19例、前间壁11例、下壁10例、侧壁6例。观察组中抽取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从40岁至83岁不等,其平均年龄经计算求取为(61.00±1.70)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0±0.20)年。基础疾病:糖尿病26例、高血压33例、高血脂21例。梗死位置:广泛前壁17例、前间壁13例、下壁9例、侧壁7例。本次研究获得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得统计学计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

1.2  所涉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相关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心肌梗死;②最长病程均未超5年;③意识清晰,可正常配合相关护理工作;④临床基础资料详尽;⑤均对本次分析意图知晓且参与知情同意书;⑥与相关护理人员无亲属关系。

1.2.2 相关排除标准:①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精神疾病者;②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③中途转院者;④重要脏器器官功能损害者;⑤并诊断为恶性肿瘤疾病者;⑥ 90岁以上高龄患者。

1.3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建立患者病历档案,详细讲解治疗相关注意事项,做好病房内清洁工作,嘱咐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饮食、运动指导。观察组所有患者则就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规范化护理干预,主涉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心肌梗死的病因、常见表现、治疗方式等,解答患者疑问,帮助其提高认知。(2)饮食干预:针对昏迷患者需要进行鼻饲喂养,遵循无菌原则,少量多次推注;针对伴有吞咽障碍者,则嘱咐其在进食时放慢速度、适当饮水,多进行咀嚼。平日多进行面部活动、按摩以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3)作息干预:嘱咐患者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夜起时切勿立即起身,适当静坐后方可下床。(4)语言功能训练: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语言功能训练方案,包括卷舌、张嘴、舔唇等练习,以帮助其提高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同时,还应进行相应的发音训练,如长音英文字母、噘嘴等,上述训练每天坚持2次,每次20min。(5)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初期以被动为主,向患者家属详细示范相应的操作手法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后期逐渐转为主动训练,包括拱桥、抬肢等相关动作,需要注意保持肢体的协调性,并合理控制速度。每日进行2~5次的20min的慢走训练,鼓励其尽早独立完成叠被、洗漱、穿衣等日常动作,待其能够平稳行走时,可全程陪同其进行适当的攀爬楼梯、抗阻训练等练习。(6)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关心患者,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倾听,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相应的疏导。交谈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理解患者,同时还可引导其积极参与各项休闲娱乐活动,如读书、绘画、慢走等。(7)护理需求反馈,鼓励患者通过交谈、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自己的抗病魔历程及心理感受,切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期望与需求,以便护理人员可更好地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4 观察指标

(1)评估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利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百分制,生活质量同所评分值呈正相关。(2)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21分,睡眠质量的好坏与评分呈反相关。(3)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由我院自制问卷评估表进行统计分析,由所得结果进行级别判定,即满意级别(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级别(65~90分)和不满意级别(65分及以下)三个不同层级,取前两项等级之和作为总满意度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相关数据资料的计算处理将均录入系统软件SPSS 21.0版本中进行,对计数资料将行(%)表述,借χ²检验;计量资料则行(±s)表述,借t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

护理前,两组对应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示更高(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 (±s,分)

组别

心理职能

躯体职能

社会职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6)

71.56±2.26

88.57±2.25

80.86±1.86

93.25±1.16

69.36±2.36

89.55±2.36

对照组(n=46)

71.65±2.57

77.59±2.95

80.35±1.66

84.75±1.79

69.86±2.78

75.25±2.59

t

0.178

20.072

1.387

27.028

0.930

27.679

P

0.859

0.000

0.169

0.000

0.355

0.000

2.2  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组间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对应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组间对比 (±s,分)

组别

睡眠质量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46)

12.27±3.67

5.57±1.13

对照组(n=46)

12.65±3.21

8.78±1.35

t

0.529

12.366

P

0.598

0.000

2.3  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评估,提示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对比 [n(%)]

组别

满意级别

一般满意级别

不满意级别

总满意度

观察组(n=46)

33(71.74)

11(23.91)

  2(4.35)

44(95.65)

对照组(n=46)

26(56.52)

12(26.09)

8(17.39)

38(82.61)

χ²

  4.039

P

0.044

3讨论

心肌梗死系心血管内科中尤为常见的病症,具有较高发病率且近年来还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对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有着极大不利影响[4-5]。发病前1~2d或1~2周内会有一定的前驱症状,即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加重。通常,在过度劳累、情绪过激、极寒刺激等情况下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进而形成血栓,引发心肌缺血性坏死[6]。针对心肌梗死,临床主要以机械通气干预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镇痛镇静药物,虽对其相关症状的控制具有一定效果,但同时也易影响患者的神经及循环功能,甚至还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故还应重视对患者的相应护理干预[7-8]。但常规护理往往是遵医嘱执行,具有一定的单一性、片面性,难以获得预期效果。而规范化护理在临床中有着广泛运用,具有规范性、有效性、科学性,更注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始终围绕患者自身病情状况及护理需求进行干预,能够尽可能避免影响患者康复的相关因素,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9]。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更好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体内所需营养物的充分摄入,同时还可尽量避免饮食过程中出现误吸、呛咳等相关不良事件。叮嘱患者保持规律作息,能够有效确保其获得足够的休息,加速机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予以患者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如语言、躯体功能等,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语言功能,加速康复[10]。此外,与常规护理相比,规范化护理更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便能尽可能降低负性情绪对治疗康复效果的影响。负性情绪的危害性可能并不比疾病自身小,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将极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医护工作者更好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主动询问可更好的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由此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而家属作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重要照料者,也是予以患者足够支持力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议患者家属尽可能一直陪伴在患者身边。不仅如此,患者自身的疾病认知度也对最终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还应充分满足患者的疾病知识获取需求,以便其能够更好的了解、认知疾病,进而积极配合相应的治疗护理干预,提高治疗、康复效果。从此次分析结果看见: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改善度优于对照组,其所测评分呈更低显示。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予以心肌梗死患者规范化护理干预可获得相较常规护理干预更佳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睡眠,此外,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立荣,靳美玲,吴文静,等.心功能评估下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4):10-13.

[2]李曼.规范化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31):233-236+241.

[3]王彦鑫.个性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对心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04):121-122.

[4]邱云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心理压力与症的缓解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1):294-296.

[5]胡佳炜,许凌云.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及NIHSS分,MMSE评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4):2637-2639.

[6]张丽辉.优质护理联合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4):2596-2598.

[7]王俊丽.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21,20(6): 179-180.

[8]郝博,姜艳,李维帅.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2,6(9):417-419.

[9]杨艳.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9): 13-16.

[10]朱新兰,刘真亚,李欢宇,等.基于健康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1):153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