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卫马复杂油藏产能建设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文卫马复杂油藏产能建设技术研究

李占品

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河南 濮阳 457001

摘要:文卫马油田油藏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经过多年注水开发进入开发后期,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构造复杂带和主块局部剩余油富集区,构造和剩余油再认识仍是主攻方向,经过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三维立体精细构造解释技术、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技术两个技术序列,最终实现了油田高效挖潜,产能快速接替。

摘要关键字:复杂断块油藏、构造解释、剩余油、产能建设

1.油田概况

文明寨、卫城、马寨油田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北端,横跨中央隆起带和西部斜坡带两大构造单元,油藏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文卫马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断层多,断块小,经过多年注水开发,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仍然存在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年产油逐年下降,油田开发形势严峻,整体效益下滑。

2.主要研究内容

2.1开展精细地层对比研究。

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等资料,通过“三多、两结合”的对比方法开展精细地层对比研究。首先,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采用横向分块、纵向分段,选择典型段组合建立地层骨干井网,并通过分尺度、多手段逐级约束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精细等时地层对比格架;然后,运用多相(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联合标定技术,对比认识不清段,采用“三多、两结合”对比方法,进行大量、反复、多轮次的对比。

2.2开展精细构造研究。

井、震、动全信息综合运用,提高构造解释精度。一是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充分利用钻井、测井资料,结合过井手工剖面,再利用剖面放大、强相位追踪、多方向测线闭合等技术,结合虚拟井、地震属性提取、大斜度井校正、断面图绘制等,精细刻画局部构造,明确断层组合,卡准构造边界。二是针对动态关系不清,地震资料品质较低的断块,在常规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动态及测井测试资料,验证构造认识,不断修正,提高断块认识精度。三是对于地震分辨率较差,储层变化小,地震属性对地下构造有较好相应的断块,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与动态验证相结合,以常规解释方法为手段,精细极复杂断块构造认识。四是在井网关系不明确的极复杂断块区,通过RFT测得的地层不同层段压力的变化情况、动态见效关系等,可以确定井之间的连通关系,能够较好的证明小断层的存在。

2.3定量+定性综合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在精细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定量描述剩余油分布,同时运用相控剩余油等常规油藏工程方法,结合区块动态注采关系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通过定量+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两者拟合,综合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

3.具体做法及研究成果

3.1构造认识类

以文明寨油田明6块明498井区为例。文明6块位于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文明寨构造东部,是一个层状中高渗透极复杂断块油藏。

3.1.1动静结合找矛盾

井区目的层为沙三上1,井区内有两口井(明498、明487h),两井均在同一断块,其中明498井投产沙三上1,日产液13方;明487h井,投产沙三上1,无液量上返。根据前人总结的七类动静矛盾,14种表现特征,发现同一地质单元开发特征不一致,表现为邻井生产矛盾。

3.1.2分层认识寻突破

通过全井多信息应用,采用“三多、两结合”的对比方法,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发现明487h井沙三上1有19m断点,主力层断失导致投产无液量

3.1.3精细构造解释

根据明487h井地层对比分层新认识,通过多方向手工油藏剖面+地震剖面闭合对明498井区周围井断点进行重新组合,断点组合时辅以考虑该区应力背景,按相应几何学、运动学规律进行组合,同时手工油藏剖面与地震剖面相结合,互相验证调整,进行精细构造解释。

在精细构造解释时,发现明6块作为极复杂断块油藏,地震品质较差,井上小断点不可控,针对该问题采用插入虚拟井的方法进行精细构造解释。

虚拟井方法主要是利用地震、测井等地质资料合理构建虚拟井进行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定量化表征,在不同方向剖面交叉点插入虚拟井,虚拟井上断点、层位在两剖面上一致,同时在地震、油藏剖面一致的双双约束下,进行精细构造解释,降低构造解释多样性,提高构造解释精度。

3.1.4成果应用

根据精细构造解释成果,部署井位5口,新钻井2口(明487侧1、明6侧1),利用老井3口,增加动用储量10.2×104t(图3-12)。明487侧1井投产后日产油8.5t,含水29%,;明6侧1井投产后日产油11.4t,含水16%。明487侧1、明6侧1井均实现了高产稳产,新建产能0.57万吨。

3.2剩余油认识类 

以文明寨油田明1东块为例。明1东块位于文明寨油田构造中部,含油层位沙二上、沙二下、沙三上,纵向油层多、含油井段长,油水关系复杂。明1东块经过长时期多层系注水开发,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难度大,常规方法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难以满足高含水期效益开发的需要。

3.2.1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

针对剩余油分布认识难的问题,首先在明1东块开展精细储层研究,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细分小层绘制沉积微相图、砂厚图。

在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的约束下,通过传统的油藏工程方法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绘制明1东块相控剩余油分布图。

3.2.2定量描述剩余油分布

通过数值建模,模拟细分各小层剩余油分布,通过模拟剩余油在平面上分布在断层遮挡区、相变控制区和井间滞留区,层间上主要分布在沙二下2的3-4小层、沙二下3的1、4小层和沙三上1的2-3小层。

3.2.3定性+定量拟合剩余油分布。

通过定性+定量描述剩余油分布,综合分析,两者拟合剩余油分布,进行井位部署(图3-1)。

E:\youdu\\image\temp\{a5532dfd-69e4-4525-b5e5-7f40bf80cd58}.png 

图3-1  明1东块拟合剩余油分布图

3.2.4成果应用

首先部署实施2口井(明1-52侧1、新明128侧2),其中明1-52侧1井投产后日产油9.2t,含水73%;新明128侧2井,投产后日产油6.8t,含水74.3%,两井实钻与剩余油认识一致。

4.现场应用效果

4.1 实施效果

在构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共实施21口,初期单井平均日产油6.1t,目前日产油5.0t,产能达标率90.5%,增加(恢复)动用储量47.6×104t,增加经济可采储量26.2×104t,新建产能23.13×104t。

4.2 效益评价

共实施新井21口,年产油1.46×104t,新建产能3.13×104t。每年按总投入的1/6折算,累计投入资金为1391万元,吨油销售价格按3975元计算,销售收入为5803万元,创利润441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17。

5.结论与认识

5.1利用地震、测井等地质资料合理构建虚拟井进行无井区或少井区的定量化表征,可有效降低井区构造解释的多解性,提高构造解释精准度。

5.2断块油藏的复杂性决定了开发工作的滚动性。虽已进入开发后期,通过不断精细研究,每一次新认识都能带来储量、产能和开发等各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于海丽、程时清等著  多层系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新方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

[2] 许玲、姜宏章著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西部探矿工程,2011

作者信息:李占品(1987-)男,工程师,从事油藏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