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之花开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让感恩之花开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杨春华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   528211

【内容摘要】

一个人如果有颗感恩之心,学会感恩,那么他就会像花儿一样绽放他会倍感幸福、快乐。现在的一部分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通常都是被捧在手心里,举到头顶上长大的,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家庭里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不平等家庭成员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忽视自己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爱护。

【关键词】

感恩    激发 强化 唤起 延续 

【正文】

一个人如果有颗感恩之心,学会感恩,那么他就会像花儿一样绽放,他会倍感幸福、快乐。现在的一部分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通常都是被捧在手心里,举到头顶上长大的,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家庭里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不平等家庭成员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忽视自己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爱护。

我曾在班上做了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调查,内容针对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对同学的帮助,为班集体出力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全班42人,特别有感恩意识的有3人占7%;有一般感恩意识的有8人,占19%;完全没有感恩意识的占大多数。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教让每个个体成长成为差异,这些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而作为承担教育人这一重要使命的学校,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班级活动课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它以“活动”为主线,需要学生不断处理人际关系,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个与人交往、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需要懂得关注、关心别人,要有感恩意识才会更受别人欢迎,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这时教师若能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平台等手段,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渗透当中,把理论上的感恩从简单的说教变成真真切切的实践体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懂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充满快乐地健康成长,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一、聚焦正能量,激发感恩意识。

感恩意识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作为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班级活动课,是让学生自身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生活的课,老师没有必要包办代替,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独立特行都是其学生个性和自身才华的展示的,以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的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要得到解决,就需要学生表现出独特的能力,需要他们学会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知道求人帮忙的需要,以至于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从中感悟到平时要多点感恩意识。这时老师若能聚焦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产生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一次外出活动的班队课中,一向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小浩,从中受到难忘的教育:多为别人付出的人,会得到的才会更多,才是聪明人的做法。那次学校举行了一次野炊活动,作为组长的成绩优异的小浩表现得特丢脸。平日里在家,他可是饭来张口,哪用得着操心煮饭菜的问题,如果他们小组等这个组长来煮好饭菜吃,那只能个个饿着肚子,望锅兴叹了。后来在他心目中的特差生什么也不会的小霞由于天天在里家中有给奶奶做饭,做起饭炒起菜来却得心应手,为大家煮上了可口的菜。最后他们小组的同学给小霞送上了 “小厨师”的称号,也为能能很快吃上可口的饭菜而眉开眼笑。

这这次班级活动课对小浩触动很大:平时自高自傲,不可一世感觉少了,高高在上的傲气没了,自私瞧不起人的态度改了。后来他在日记中反省道:“平时家中的人都围着我转,我便也什么都觉得理所当然,受之无愧,而在学校我成绩又好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我对别人从不关心,从来没想过为他们做点什么,关键时刻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以后我也要常怀感恩之心,懂得关心一下别人,这样会更快乐……。”等的话语。我也借此对他进行了感恩意识的教育。趁此我还利用班会课讲了《一饭千金》故事,让同学们明白:会感恩的人会得到更多幸福快乐,常怀感恩之心会获得更有意义。

见可老师若能利用班级活动课聚焦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能量,就能让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快乐心理,激发出他们感恩意识。

二、发现闪光点,强化感恩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偶有感恩的行为是有的,但他们的感恩意识并不强。有些只是依靠老师或家长的奖励来践行。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方面的闪光点并从中放大,让其明白自己在为人服务,主动给予别人帮助,是个特别受欢迎的人。老师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树榜样,让学生感恩之树开花,结果。

我每个学期都会结合结合学校的计划制订和开展一系列的“我能为班出点力”“我来帮帮你”“我们共同进步”等的主题活动。我特别重视“榜样示范”的作用,小栋今天身体不舒服请假了,小晴帮他把值日工作给做了,我会在班上利用特别的机会表扬他替别人着想有爱心。某个同学今天忘带红领巾了,谁多带了一条来借给同学是有爱心的表现。下课时谁愿意利用玩的时间帮大家分发作业本是为别人着想。都说做好事,献爱心不留名。我想对于小学生来说,献爱心,为他人感恩对于他们太抽象,再说他们的境界并没那么高。“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我想,只要学生心中有别人,愿意为人做事,我会抓住学生每个闪光点,表扬他们,让他们在替人着想的同时充满光荣感。所以我要求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事,懂感恩,为他人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我在班中设了个感恩角,这个感恩角有同学们由家里带来喜欢看的图书,还有一本爱心本子,本上的封面写着“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里面记录着同学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或为别人所做的一些大大小小有意义的事。相信,只要有同学在这本子上写,那这个同学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都有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都有做过好事献过爱心慢慢地感恩的意识会越来越强。哪怕这些行动的出发点只是冲着受表扬而来,如果学生持之以恒这样做的话,日积月累下来,他们帮助别人献爱心懂感恩意识便会慢慢形成。这才是我们育人者的最终目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相信只要老师能持之以恒地及时表扬,将学生有感恩意识的发扬光大,慢慢的学生的感恩意识就会得到强化。

三、抓教育契机,唤起学生感恩热情。

班级活动课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每学期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恩之心的最好契机。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里都包含着不少可以为他人着想,可以让学生践行感恩行动的内容,有的可以直接行动,有些则可以从中渗透,我会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多参与,多为别人着想,多献爱心,唤起学生感恩热情。

“爱心义卖活动”。学生参与这种活动会明白:献爱心帮助别人,充实学校的基金会,关注一些经济上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知道每年学校都会让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同学得到资助,虽然自己献出的只是一些较新的书或玩具,但可以让个别生活困难的同学和我们一样幸福地上学,快乐的生活。在义卖过程中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些同学家里钱不多,物不丰富,可以为班里的小店出力,做爱心箱,做啦啦队,留在班上做售货员,做店长,把班里的东西多卖出去,多卖点钱,也是献爱心为人感恩的具体表现。

“校运会”。这是竞技活动不可能全班都出赛,全班同学都可以为班出力,为班争光。这时不用参加的同学则可以加入到为人感恩的行动中:如在训练期间替参赛的同学值日,让参赛者有更多的时间训练;在比赛之时写广播稿,为班参赛的同学作宣传,做啦啦队为别人加油打气,为别人拿点东西,或别人比赛完后为人递上水等。这些都是献爱心懂感恩的表现。

“即席创作大赛。”是在班中择优参赛的,这时我会鼓励没参赛的同学为班布置比赛的场地,做环保小卫士,也有自愿为别人打下手的。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同学是没什么热情,觉得自己可有可无,没有感恩意识。我就会对这些同学给予关注,特别安排一些事情给他,并告诉他们这是做好事懂感恩的表现,也更能体现自己的作用。其实小学生很纯真,他们心地善良,只要你说他做的事很有意义,而这事又是他力所能及的,是不会拒绝的,而是乐于接受和奉献自己的力量的。

此外我还在班中开展了其它的活动使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在付出回馈。引导学生读有诠释爱的真谛之巨作之称的《爱的教育》,让为人着想的感恩意识如和煦的春风、不灭的灯塔常驻心中。通过“故事会”宣传古今名人懂感恩的事迹,在每月标兵中选出取励志的、爱国爱集体,乐奉献的懂感恩小天使,使学生与榜样产生共鸣,在心灵深处树起一座“感恩”的丰碑,时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有课感恩之心。

四、重视评价,延续感恩行动。

感恩意识要长期有,这个人才算具备了这方面的优良品质,为了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我每个学期的第一节班他活动课上就订好了一套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让学生的感恩行动得以延续。

1、自我定位、自我提高。

先发给学生一张奋斗的表格,根据自己实际选择懂感恩的典型模范作为学习榜样,这些对象多数是班上的同学伙伴或自己身边的好友亲戚。用这些对象作对比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认同的水平,找出自己的差距,并得出努力方法和奋斗目标。

每周的班会课,我会让学生在成长手册中写上一条有关感恩的名言,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有跪乳之恩。”等。以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把感恩记心中,付诸行动。

2、具体任务,具体实践。

有了计划,就得落实。确定具体任务:如准备为班为校做些什么,为同学或为老师或为自己家做点什么。学生单有感恩计划而不付诸行动是没用的,或感恩行动只是在班中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作用也不大。所以要有个计划,先对自己提出一些可行性强,可实施并能长期支持有延续性的任务。如为家人的感恩可以这样具体制订:

A每天早上起床后到父母房间问早安。

B父母下班后帮父母拿拖鞋,给父母倒杯水。

C父母做饭时帮助摘菜。

D主动分担一些家务。

E节假日主动邀请父母看望爷爷奶奶。

F特殊节日给父母送上祝福卡,或者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

这些活动我让学生每月坚持完成,并自我反省,做一个懂得付出有感恩意识的人。只有他们付出了,就会在感恩与被感恩中健康成长,他才不至于被溺爱之水浇灌成一朵畸形之花。 相信只要有具体的做法并能坚持下去,学生的感恩意识慢慢就会被培养出来,为人感恩的行为慢慢就会成习惯,得到延续。

3、总结评比,发扬光

每个月我都会利用班队课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为别人,为集体所做的贡献,并结合“学校的感恩手册”评议定出“为人感恩小天使”。“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样一学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贯彻,老师从中不断鼓励,不断引导,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表现调整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献爱心为人感恩的行动中感受到乐趣的同时并得到延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把感恩的种子撒播在班级活动中,希望孩子们迎着彩虹和阳光让感恩的种子发芽生根,开出灿烂的感恩之花。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教育网《播下爱心种子 开启美好心灵》 王 云

2.李秀伟:唤醒情感.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