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化“抽象”为“形象”—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乡愁》课堂实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巧化“抽象”为“形象”—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乡愁》课堂实录

张敏

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余光中的《乡愁》是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那么,如何把握住诗眼“愁”,体会诗人仅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却浓缩了二十年的悠悠情怀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起:从文题入手认识

师:同学们,“愁”是一种很抽象的情绪,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咏唱过许多“愁绪”。今天我们学习的《乡愁》是思乡的愁绪,作者余光中将用什么“形象”和手法来表达这种抽象的思乡之愁呢?

出示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这首诗写于1972年,那时作者不能回大陆,那么他的思念之情、愁绪之情只能借助文字表达情感。下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两种读法。老师这样读:“我在zhèi头,母亲在nèi头”,你们怎么读的呢?

生:“我在zhè头,母亲在nà头”。

师:你们感觉是不是很笨重。用老师的读法来试一下,把“zhè”读成“zhèi”,把“nà”读成“nèi”。

生读。

师:看到《乡愁》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生:忧伤的。

师:诗是很美的语言,并在课文上标上拼音,我们读一下,可能会感觉很美。

承:从结构入手品析

师:你们用|划分节奏,用.标上重音。我们先来展示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

师:先说一下你这些词为什么标重音?

生:因为邮票、船票、海峡、坟墓都是诗中的意象。意象的表达有情感基调。小小、窄窄、矮矮是表示意象的特征和状态的词语,也要重读。

师:那为什么重读?

生:因为有一种距离感,表达了诗人的忧伤。

师:很好,是近指,是远指,一个在这里,一个在那里,产生了距离,不能相见,自然他就忧伤。掌声给他,我们来齐诵一下

师:还有一个作业让老师很惊喜,他还在大陆在那里之间加了一个什么符号长停顿的符号,|︿相比,哪个停顿长?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说法。

生:因为这里是对祖国的思念,前面是自己个人的情感和思念,对祖国的思念比个人的思念要强烈,要停顿得长一些。

师:非常好,这里的感情要强烈一点,以示距离的遥远和情感的升华。

师:下面请同学把节奏划在书上划分节奏|可以大同小异,有个性化的理解;标注重音·一般是表意象的词语、表示意象特征和状态的词语和与诗歌感情基调有密切关系的词语。

转:从任务入手探究

任务一:“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4个意象能换位置吗?“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有何妙用?请阐明理由。

师:我们前面说过,愁是一种抽象的思绪,余光中将他化为了一种形象的表达,这首诗出现了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能调换位置吗?

生:不可以。这样的顺序表明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越来越深,情感越来越深。

师: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再整合一下,初三的学生要养成一种思维的品质和习惯,不要以为抓到了一个理由,答案就完整了,要像挖井一样,剥笋一样,剥一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不能换的理由至少有三层。第一层,很简单,这是按什么顺序?

生:时间顺序。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四个时间词,分别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

师: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一生,我们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回答。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生:邮票、船票、海峡、坟墓,我们组认为距离一点点变大,坟墓是生死离别。情感我们认为是余光中把小时候的怀念放在了第一位,他把和妻子的情感放在了第二位,对母亲的怀念放在第三位,对祖国的情感放在最后一位,最重要的一位,四个意象就相当于余光中眼中四种情感的地位。

师:棒!海峡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所以这四个意象所包含的情感不一样,而且情感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还有吗?

生:之前是想和亲人在一起,后来是想和祖国在一起,渴望祖国的统一。

师:所以前三个是个人的命运,个人的情感,后面升华到了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情感。我们分析了时间、意象,最后可以回归到主题。在这四个意象前出现了什么词?

生:叠词。

师:这些叠词有什么妙用啊?

生:对比。

师:其实是一种反衬对不对?老师先提供一个资料,台湾海峡浅浅吗?补充资料:台湾海峡平均水深约60米,最深处有100多米,最浅处也有8.6米;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约130千米。

生:实际上是深深的,对比反衬出思乡的情感很深。

师:小的反义词大,浅的反义词深,其实是反映出思乡的情感大大、厚厚、深深、浓浓、重重。

任务二:朗读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比较你更喜欢谁的《乡愁》?

生1:我更喜欢席慕蓉的《乡愁》,它更有画面感。

生2:余光中是很深沉的爱,席慕蓉是很含蓄的,相比之下,没有余光中那么轰轰烈烈的感觉,席慕蓉的意象是月亮,月亮在古代经常被用来描写思乡之情,没有余光中的有特色。

生3:席慕蓉的语言比余光中的语言更美,如“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有很多字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四小节的固定的位置上的词语是不变的,同一位置上的词是重复的,这是一种什么美?

生:音乐美。

师:非常好,像我们唱歌一样,重复一些词语。再看,这四小节整齐吗?

生:很整齐。都是短长,短短,短长,短短……

师:很整齐,很对称,但是有变化,长句和短句的错落有致,同学们,这首诗像一栋什么?具有什么美?

生:像一栋建筑。具有建筑美。

师:可以说具有结构美或者说建筑美。所以我更喜欢余光中的《乡愁》,意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手法美,情感美,音韵美,结构美,诗歌该有的美,它都有了。有人这样评价:一曲《乡愁》成绝唱!有了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其他乡愁诗都逊色了。

合:从写作入手赞美

诗歌是美的化身,请自主选择一个角度用200字左右的文字赏析《乡愁》,时间5分钟。

开头:《乡愁》一诗的美,美在画面(意象、情感、语言、手法、结构、音韵)……

附学生作品:乡愁一诗的美,美在语言,通过运用一系列叠词,“小小”、“窄窄”、“浅浅”,反衬出诗人对祖国思念之情,更加能让人感同身受。同时由于个人情感、个人命运升华到国家情、国家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渴望回归故土,落叶归根的愿望。

课后作业:请你模仿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格式,巧化“抽象”为“形象”,自拟题目,写4节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