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中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究

鲁可可   

永城市第四职业高级中学    476633

摘要:德育是中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形式。加强中职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坚定学生的道德理念,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生;课程思政;有效路径;

引言

当前,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针对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各级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部署,落实德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1]。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针对中职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技能型人才从现代化建设的特殊价值出发,阐述了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各地区如何把握中职生“拔节抽穗”的关键时期,科学开展德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为指导中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落实,《意见》提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具体的开展建议。

一、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和价值

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隐形教育,是利用非德育课程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来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它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渗透性等特点,这也是通过专业课程开展道德教育的一大优势[2]。

二、新形势下中职德育面临的挑战

1.德育目标模糊,缺乏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完善的目标体系是德育实践开展的根本依据。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已从教多年,本地区大多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材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合理的总体目标要求。同时,对职业教育中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特殊要求缺乏深入分析,盲目照搬其他类型教育的德育目标要求,导致德育教学任务的设计缺乏特色,难以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实际相契合[3]。

2.课程建构不合理,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目前,在中职思想道德教育中,课程体系的构建存在“短板”。如,在“大思政”的背景下,中职德育课程依然处于单打独斗的地位,课程内容与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各个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缺乏沟通与融合,在德育课程中获得的思想价值观念无法在其他课程中得到印证,更难以融入到学生的职业教育中,降低了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三、新时代新形势中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1.完善德育目标,体现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中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应结合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特点,建构整体目标与具体目标,指导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总体目标设计中,中职院校应根据《意见》指导,明确德育目标,从宏观层面契合国家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目标设计中,中职院校应深入剖析职业教育特点,构建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员参与的德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同时,针对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课程,细化目标,确保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完美融合,提高教育目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凸显对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4]。

2.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1)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找到合适的风格。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融合思政元素,引领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机械类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操作性强这一特点,多关注国内外的科技发明成果,及时和学生分享我国的新发明、新技术,丰富学生思想、提高学习兴趣。

(2)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在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有一定认识之后,才能选择适合的课程思政方式去教育学生。应举办“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骨干教师培训班”“xx专业课程思政讲课比赛”等活动,定期让教师到课程思政改革效果好的学校去访问学习,将适合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方法进行消化理解,积极分享学习成果,通过交流有效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

3.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课程思政”应将中职德育教育置于课程目标之首,积极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内容,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当前形势下,专业教师应创新网络授课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德育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不断树立爱国意识、不断增提高爱国情感。

(2)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纲要》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说话,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话,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说话”。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引导他们要牢记历史,不断加强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同时要积极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3.加强精神谱系教育

领导人在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人民的精神谱系。”人民精神谱系蕴含着伟大的智慧和强大的力量,“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为我们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少年更面临着道德信仰缺失、娱乐主义盛行、工匠精神淡薄、个人利益至上等各种问题。

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长远计划,将育人目标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理顺思政学习与专业之间的关系,让教师教书又育人,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让学科知识更显深度,协调各课程之间的衔接,集中力量深挖每一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材、教法上寻找创新和突破点,推动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的课程教学模式,真正扎进心里、印在脑里,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感,增强学生立足于激烈竞争的专业力量,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凝.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196-197.

[2]王忠.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01.

[3]李永红.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