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融合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以知识融合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探究

田漫柳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2

摘要:教学团队的发展水平与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新的教学改革阶段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需要以新育人理念为引领,以知识资源融合为核心任务,尽快为各专业学生建立混合了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的全新教学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基础教学团队当前的建设现状,而后从制度建设、师资发展与教学改革三个角度分析了教学团队建设对策,为该门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知识融合;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本着为专业服务、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以计算思维为教学主线,逐步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以此满足高校对于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改革举措包括分专业开设C#语言、C语言、VB语言课程等,以此来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紧密结合。随着教学要求不断提升,教学团队也要持续落实内部建设工作。现探讨如何建设知识融合为核心发展任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

1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1.1教学理念亟需更新

计算机基础这一公共课程教师面对的学生专业范围较广,课程地位极为关键,但仍旧有部分教师未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给自身带来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未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将教学重点置于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操作程序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思维等科学思维的有效培养,教学内容过于狭窄[1]

1.2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高校信息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平台,同时也对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条件。部分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不足,难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自身的教学研究基础也相对薄弱,难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形成有效突破,长期采用的固化教学模式与单一教学手段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也欠缺必要的专业导向。

2以知识融合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建设对策

2.1建立与落实团队建设及管理制度

在课程组建设工作中,需要选择责任意识强、组织管理能力强、教学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来担任课程组长,负责带领团队教师设立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改革,开发课程资源、参与教学竞赛以及对外交流研究活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需要在每学期期末针对下一学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标准、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同时针对本学期教学实施情况展开分析与评价,并反思与总结教学经验[2]。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中,需纳入发表教改论文、教学效果、资源开发、学术交流等多项指标,并将考核成绩视作团队成员参与评先评优依据。每两周开设教学研讨会议,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情况来进行经验交流、课题研讨,相互进行教学观摩。日常教学准备环节中,需做到及时开展集体备课,定期实施教学检查,遵循教考教师相分离与集体评阅考卷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团队所有教师成员的教学质量的均衡性。建立学院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定期向学生派发调查问卷以及教师互相评价等活动来实现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多主体评价与有效监控。建立并落实优质论文、教学竞赛以及协同育人项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奖励机制。

2.2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发展方案

计算机基础教师团队建设的核心任务为持续化、科学化、规范化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来实现师资队伍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选派教师前往优秀高校参与交流研讨、访问学习、师资培训等活动,来对外学习该课程教学经验,并不定期地邀请知名学者、专家进行讲座报告。鼓励团队内教师前往企业开展挂职训练,以此来增强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培育“双师型”优秀教师。同时应注重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切实实现知识资源融合目标。

2.3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工作

教学改革是该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任务,具体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其一,创新教学模式。在现有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构建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学生专业知识的关联与贯通,重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重视思维发展,实施多元评价机制。在课前阶段,为学生提供经过整合的知识资源,培养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开展交流讨论与项目驱动等教学活动,注重对专业相关内容的引入。凭借信息平台来衔接课堂内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借助校企合作活动,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良好平台。运用多元评价机制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化、全面化评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与成长。

其二,革新教学体系。

该课程教师团队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导向,以知识融合为核心任务,推进新型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的建设。

首先,结合学生在校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微课视频、课程资料、实验操作素材与习题库等学习资源,并为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学习任务,不同层次学生可结合自身能力与需求选择基础性任务或者高阶高难度任务,实现对学习能力的有效拓展。将计算思维贯穿到计算机基础的通识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应用类课程与前沿技术类课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问题求解、复杂高阶问题求解以及创新协作能力。

其次,借助信息平台实现对教学效果的多维综合评价。依靠大数据下的自动评测代码、构建学习行为模型、预测学习趋势等技术手段,能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过程展开跟踪管理与动态化评价,并对师生互动等行为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以此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提供必要依据[3]。教师可通过系统提供的“在线讨论”“随机选人”“签到管理”“抢先回答”等功能来使教学过程更具有趣味性与新鲜感。期末考试环节,同样利用在线考试平台,为学生随机选题组卷,使学生间的试卷内容存在差异性。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除了考虑其课堂表现以及考试表现之外,还可结合其随堂检测成绩、编程设计练习成绩、网页作品记录、实验表现等学习结果做出全方位的评价,以此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真实学习成果。

最后,教师团队可共同完成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教师需要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创设并不断开发开放性的精品课程,并设计配套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教材,结合学校当前的所有专业,面向不同层级、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出“初级入门”“能力提高”“思维扩展”等不同层级的项目案例,用以辅助教学。

3结论

各个行业都对具有信息素养与计算思维的信息化人才形成了较高的需求,这也给计算机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该课程的教师一方面需要通过自身建设,形成团队合力,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有效融合与利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好能力保障。另一方面,还应逐步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尽快完成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任务,通过融合各专业知识来打造以专业为导向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对各专业学生的高效、高质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崔良中,郭福亮,何智勇,周钢.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3):36-39.

[2]李浩.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21):137-139.

[3]钱耀如,袁一平.教育信息化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2022(0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