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两大悖论及当代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两大悖论及当代启示

王静

郑州大学,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托克维尔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有两个颇具讨论的悖论:为什么革命的发生地不是在人民遭受苛政最深的地方?为什么追求改革却导致了革命? 这两大悖论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启示要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树立大局意识,推进稳中求进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关键词:旧制度与大革命 两大悖论 启示

传统革命理论认为,革命起于压迫,革命往往发生在将人民置于水深火热的地方,然而托克维尔在其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革命并非都是发生在人们遭受苛政最深的地方,危机也多半发生在改革中途,而且是经济繁荣年代。这些看似矛盾之处确是法国大革命的现实,研究《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的悖论,有助于理解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睿智思考,有助于引发人们思考法国大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一、为什么革命不是在人民遭受苛政最深的地方爆发

托克维尔通过分析了18世纪末的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农民的情况得出一个结论: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 恰恰相反, 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众所周知,革命爆发的原因与阶级矛盾尖锐对立、人民担负沉重的税务负担、政府专制独裁有很大关系。法国大革命之前,君主制和农奴制充斥欧洲各国,法国农民相对于他国来说受压迫最轻,可为什么生活状况较好的法国农民阶层引爆了这场革命呢?18世纪末,大部分的德意志人民被套牢在封建领地之上,在领地上农民守领主的约束,农民不是土地的所有者却大部分时间要为主人劳役,而在法国这种情况早已不存在,农民已经从农奴转化为成为土地的所有者,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拥有极其高涨的激情。那么是谁侵犯了法国农民的利益以至于这个阶层掀起革命?托克维尔指出,人民无比痛恨封建特权,几乎与之势不两立。

18世纪末的法国,贵族享受着极大的特权,这些特权对农民造成极大的损害。想象一下 18世纪法国的农民,在得到土地之前他要先将税付给地产主,即便是得到土地之后,农民必须向贵族交一部分税才能售卖自己的粮食,农民辛辛苦苦在这块土地上获得的微薄收入要当作交给贵族的租金,试想一下农民心中积累了多少仇恨与怒火?当农民并非土地所有者时,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推翻该制度,因为那只是国家制度的自然结果而已,只有那些占有土地的自由民,当自己的利益遭到侵害时,才愿意推翻制度。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18世纪的法国农民为何如此痛恨封建特权了。

二、为什么追求改革却导致革命?

在原有的旧制度中有着几种不同的社会阶级,即君主、贵族、资产阶级和农民。君主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后,法国历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政治权力,但也留给了他们种种特权,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免税权,军役税是造成农民与贵族之间不平等的最显著特征。农民因该税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该税的征收一年比一年严重。可是,贵族在丧失政治特权却强化了经济特权,充分表现在对平民的过度压榨,他们不需要向国王纳税而对平民加税较重,这更加累积了农民对贵族的憎恨。随着社会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产生了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随着这个阶级的发展壮大他们也要求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然而贵族不肯向第三等级做出退让,不仅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特权,反而向第三等级提出更多过分的要求,这更加深了贵族与第三等级之间的冲突。但这时的国王却无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各阶级冲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对立局面,政治革命一触即发。

随着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自 1774 年路易十四登基以来,法国社会就将调和社会阶级矛盾作为主要任务,主要是针对现有的弊端进行改革。那么政治改革是如何演变成政治革命的呢?法国国王对北美的独立战争的态度是一个导火索,由于法国国王支持北美独立战争导致法国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拯救财政危机必须征收新的税收来缓和经济困顿的状况。第三等级所承受的税收已经太过沉重,国王只能向贵族求助,贵族以增加自己的经济特权为条件与国王达成交易,由此贵族的经济特权得到强化了,而这种经济特权却直接作用到了平民的头上,唯有广大底层的人民,他们承受着旧制度给予的最重的负压。而在大革命爆发前夕,法国社会已呈现改良之势,这首先表现为精神层面。当时的法国上层社会深情并茂的诉说着贫民的悲惨命运,并希望减轻平民的负担,然而他们的同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上层社会各方势力将造成平民的悲惨命运的责任推脱在对方头上,并没有人为挽救平民的命运做出实质性让步。结果就是同情人民、减轻人民负担的话语激怒了人民,仇恨与反抗的种子已经深埋在他们心中,一旦爆发,便不可收拾。其次改良的趋势体现在实际中的行政层面上也开展开来,在政府形式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却要求政府事务和个人权利的修改,整个社会突然陷入到一种“无政府状态”,司法秩序和财产秩序等社会秩序被打乱,一切似乎都陷入混乱的状态,各个阶级都对立冲突起来,阶级矛盾急剧恶化,政治革命一触即发。             

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一)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的根本利益

在18世纪后期的法国,农民处于第三等级地位,虽然在表面上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实际上却承担了无比繁重的负担,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去滋养着贵族,这样的生存境况下农民怎么能不反抗?大革命如何能不爆发?在中国,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农民占到我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因此,要想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土地革命以来,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关注与农村、农业、农民有关的问题。一是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我国目前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精准扶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应有效制定精准扶贫的合理政策,持续完善城乡治理机制,持续推进农业经营化。同时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制定确保粮食安全的举措,打牢农业发展基础。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作物高产高效发展。因此,应传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念,农业研究和生产体系逐渐建立起来,继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脚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第三,必须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农民探索出一条富裕之路。

(二)要把握好改革力度

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矛盾的激化造成了阶级关系的尖锐对立,农民做为深受其苦的第三等级农民成了革命中的一支主力,革命更是以急剧激烈的形式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为了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首先,中国改革应具有全局意识,从国情出发,把握大局,积极处理各阶层、各群体间关系。我们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宗旨,只有效地实现了大多数人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其次,中国改革要反对特权,杜绝腐败,为了使改革高效进行,应完善反腐机制,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网络反腐败新形势。然后,中国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模式,切忌功利主义、形式主义、浮躁主义,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实现稳定。

参考文献

1Tocqueville.The Old Regime and theFrench Revolution[M].New York,1983.

2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冯棠.《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静(1996-),女,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