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哲学视角下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系统哲学视角下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温玉国 ,金辉

中共本溪市委党校  辽宁 本溪 117008

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来自国内国际的双重考验,这些都对社会安全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党的二十大创造性提出国家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并且强调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可见,当前我国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安全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对国家安全进行全面布局,要求公安机关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并以二十大精神新安全格局观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关键词:系统哲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引言

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新建小区不缺新技术的应用,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些无物管的老旧小区,“智治”能否落地就成为衡量居民安全感、满意度的参数之一。

1.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稳步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18年6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个概念首次被提出,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其后,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相继做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跨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复杂适应性分析与演化

复杂适应系统的各行动主体由于其本身具有主动性和适应性,他们的行动并不受单纯的线性因果关系约束,而是显现出非线性特征。在市域治理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与“一党专政”有着本质的区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而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主体的行为会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行动主体未发生的行为也会因为路径受到过往经验的影响。此外,由于社交壁垒等障碍的存在,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以上的种种导致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中各主体行为一定程度的不可预见性。

3.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序参量与突现

3.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数智城市大脑”,不断推进民生服务场景的开发,实现政府主导和社会主体多元结合。实现数据化学融合。整合县区和相关部门数据信息,梳理归类数据清单,打破了部门壁垒、数据壁垒和技术壁垒,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化学融合”。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活跃在各个网格的网格员通过系统终端App,动态采集基础信息,上报问题纠纷;全市群众通过线上便民网“随手拍”App,随时随地反映问题隐患、民生诉求。通过织密采集数据网络,打造动态更新、共有共享的“数据池”,有效支撑“智治”平台发挥作用。实现数据及时运用。该市通过融合各类数据,实现了全时空、全覆盖开展服务管理;通过视频连线,对地区网格进行实时调度;在疫情防控中,将集中隔离点各项数据全部汇聚在平台上,以便及时巡回调度,有效助力了疫情防控工作。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与治理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在数字赋能下,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也会受到积极影响。

3.2发挥“五治”作用

突出“政治”引领,发挥“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平安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一直以来,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惠州上下正斗志昂扬迎接新挑战,更加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继续以更高水平的安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乘势而上做大经济总量,切实提升发展能级,努力在新征程上干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3.3深化“党员+村警”模式

一方面,深化“村警+”工作机制,以村警为支点,建立以“村警+‘两委’干部+最小应急单元+防疫工作者+驻村(居)交警+禁毒大妈”为基础单元,根据警情、社情、民情以及村(居)突出治安问题等实际情况拓展多种形式的“村警+”多元共治队伍,最大限度撬动基层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信息搜集、矛盾纠纷排解等工作。组建“村警+”5类基本项必选队伍、自选队伍。通过联合宣传、联席会议、整治突出治安问题等工作举措,不断巩固完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村警+”生态。另一方面,积极创新警务应用模式,建立“一村(居)一警”工作管理平台和前端APP系统,畅通群众反馈渠道,实现村居警务图上作业、警情推送村居,助力治安风险要素的敏锐感知和精准防控。

3.4以全球视野完善国际合作

新安全格局需要以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基础。新发展格局不是仅仅一个国内大循环,而是需要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视野需要进一步开拓,以全球视野来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任何国家要发展自己,就必须允许别人发展;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必须考虑他人的安全。因此,要建立维护全球利益就是保障自己利益,‘利他’即是‘利己’的共同利益观。”国际社会治理合作应以保障海外合法权益为抓手。涉外事务需要“坚持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强化我国在海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可以与驻外机构进行配合,完善国际安全力量布局,保障我国公民人身安全。以强化国际合作影响力为目的,在新发展阶段,社会治理不仅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工作能力,更是体现大国风范的重要机遇。在国际毒品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等方面,可以适当展示我国新型侦查模式,向国际传递中国声音,赢得更多支持与认可。

结束语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先应该将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中,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各行动主体通过自组织机制形成作为元价值的序参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群众参与、基层响应”的治理机制。此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陈甜.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路径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6):12-14.

[2]许晓东,芮跃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构与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21(05):125-131.

[3]毛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乐山路径探索[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1,23(05):56-62.

[4]张侃.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内涵与路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21(18):103-104+126.

[5]张标.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综述[J].新西部,2020(15):9-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