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比研究

韩娟

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因外部监管环境和企业内部性质的差异,导致其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内部审计产生背景、工作目标、职能定位、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机构等方面对比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差异。

关键字: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业务规模的壮大,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和标准,应外部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需要,民营企业尤其是上市的民营企业,也和国有企业一样,逐步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由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其中主要包括公司设立、公司经营管理、财务核算、税务管理、法律法规等外部因素和公司产权属性、公司治理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导致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产生背景、目标、职能定位、内容以及机构设置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以便更充分地阐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内部审计产生背景的对比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产生于1983年,初期依靠行政手段在企业内部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包括政府部门和政府审计机关的要求,带有强制性。自内部审计制度推行以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取得了充分发展,基于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共识,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以及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国有企业作为审计机关法定的审计监督对象,其内部审计机构具备当然的法律地位和组织角色,而且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促使企业决策层依法科学决策,促使企业执行层正确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和企业管理规定,促使国企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正确履职用权,促进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

民营企业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超常规的速度迅速发展,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对内审需求程度并不强烈,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迅速向多元化、集团化等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分子公司的成立,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迫切地需要将内审制度引入公司的经营管理,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防范经营风险。内部审计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

二、审计目标的对比

内部审计的目标决定于企业的性质和内部审计本质。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公司治理属性特殊,内部审计既有企业管理目标,又有行政目标,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扮演国家审计基础的角色,既要履行企业管理的监督角色,又要履行国家审计的角色。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更加注重规范性和合规性审计,目的是评估企业管理制度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同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经营效益、增加企业价值,保障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给管理层提供有帮助的决策建议。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相对单一,主要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保护股东或投资人的资产安全,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实现公司资产增值,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目标。该目标是由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决定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所有者(投资人或股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在公司治理环境有效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即经理层的目标与股东目标趋于一致,为达到股东和经营者的上述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三道防线,目的是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其根本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增加资产价值和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因此,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效益性和经营管理审计,目的是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以提高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三、审计职能的对比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围绕审计目标而产生的,受审计目标的影响,因此,企业特性也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履行经济监督职能,一方面维护国有资本的利益,是国家作为国企的出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维护国有资本的利益,促进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各类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侧重于对企业经济活动开展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价,帮助企业领导及时发现问题,规范管理。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更重视服务职能。这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密切相关,除上市公司应付外部监管而成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外,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因为自身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目的在于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保障和协助企业目标的充分实现,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护航。由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内部审计基于生产、竞争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解决问题,能够为经营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民营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四、审计内容的对比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三条“内部审计指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根据上述定义,内部审计关注的内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合规性、合法性以及会计记录和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对实施项目的决策合理性、经济效益的高低进行评价,提供措施和方法,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3)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4)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生产经营负责人承担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5)风险管理审计,在企业经营中发现的高风险暴露领域,对高风险项目进行分析判断,与认可接受的风险值相比较,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应对策略,从而降低风险。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内容重点关注审计政策、流程和制度等方面,确保企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民营企业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审计企业的经营效益、资产负债、财务风险等方面,以保障企业效益、盈利和持续健康发展。

五、审计机构的对比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和法务、合规等部门合署办公,且其管理层级设置较低,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此外,国家对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对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存在问题的……情节严重的,应当通报批评并视情况抄送有关主管部门。”

由此可以看出,在管理体制上,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受企业内部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容易引起管理混乱和冲突,从结果导向来看,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会偏向于企业内部领导。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对内部审计体系的规划仅仅包含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并没有将民营企业作为内部审计的监管对象,因此,民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的主动权都在各企业自身。因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能,为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把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架构下。对于小型民营企业,股东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管理机制相对灵活,股东对内部审计机构直接管理,以此保障审计工作人员的绝对权威。对规模较大、按公司制运行的民营企业,则应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以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此外,在管理体制上,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领导,对本单位领导即可,没有直接的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上受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执行《中国内部审计条例》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规章。

参考文献:

[1]黄邢凤,《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与内容的探讨》,《商业文化.   财金视点》2007年12月

[2]迟旭升、崔刚,发挥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作用[J].国有资产管理,2006,(11):68-69.

[3]赵文华,关于国有企业集团改制为民营企业集团后内部审计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孙家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内控与审计》2022.09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