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观察

许学伟 

云南省石屏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应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据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9月60例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的30例产妇为参照组,给予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30例产妇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及恢复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及麻醉药物用量较少(P<0.05);麻醉后,研究组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较稳定(P<0.05);麻醉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少(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镇痛效果较好,且产妇的生命体征不会受到麻醉的影响,此外能显著减少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临床麻醉;疗效观察

引言

为了保证剖宫产产妇分娩时的生命安全,麻醉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快速对剖宫产产妇进行麻醉,使其肌肉变得松弛,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剖宫产患者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疗效进行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9月60例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予以硬膜外麻醉的30例产妇为参照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的30例为研究组。参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23±2.15)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2±0.34)周,体重50~75kg,平均体重(65.23±2.18)kg,身高156~172cm,平均身高(164.23±5.16)cm;研究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26±2.17)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4±0.26)周,体重50~76kg,平均体重(65.26±2.21)kg,身高155~173cm,平均身高(164.26±5.18)cm。两组基础资料一致,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足月妊娠;②满足剖宫产指征,无麻醉禁忌证及妊娠并发症。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相关并发症;②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1.2方法

所有产妇在麻醉前均给予0.1g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吸氧,同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电图、血压等,并建立静脉通路。

参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采用硬膜外穿刺针(型号:18号),经L2-3椎间隙实施穿刺,经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改变产妇体位为平卧位,视感觉组织范围将由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2295)3ml注入,观察10min后,如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情况,将由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0.75%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90271)5~10mL再次注入,在开展手术前使产妇的痛觉阻滞上限达到T7水平,在手术中必要情况下可分次追加麻醉用药(0.75%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因)。

研究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采用穿刺针25G/16G,经L2-3椎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利用蛛网膜穿刺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并在蛛网膜下隙注入由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2839)等比重液(0.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2mL加1mL脑脊液进行充分稀释)1.8~2.0mL,需严格控制注射速度,控制为15~20s,效果最佳。同时经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以作备用,产妇的体位为仰卧位,调节手术床与地面的高度以使痛觉阻滞平面达到T7。若手术阻滞平面较低,则需经硬膜外导管单次追加由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2295)3mL以达到麻醉需要。两组产妇在手术开展前均需留置尿管,产妇在仰卧后需将手术床左倾30°,所有产妇在分娩结束后给予静脉注入10U缩宫素。若在手术开展期间出现低血压的情况需加快输液速度的同时静脉推注小剂量麻黄碱,若存在心动过缓的情况需静脉推注0.5mg阿托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感觉阻滞程度及不良发硬发生率等临床麻醉效果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麻醉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数据进行统计,患者麻醉的各项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给予t检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给予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麻醉起效及恢复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及麻醉药物用量较少(P<0.05)。

麻醉后,研究组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较稳定(P<0.05)。

麻醉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少(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剖宫产术麻醉药物及方式的选择对产妇及胎儿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手术开展前需达到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此外需最大程度减少对产妇及胎儿的损伤。目前,临床实施剖宫产术中多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其具有操作简单、血压波动小及医疗成本低等优势。但相关研究表明,该种麻醉方式的完全阻滞平面通常处于T8-S1之间,未能对产妇盆腔神经丛进行完全阻滞;且脊神经根外部有神经鞘包裹,局部用药难以对产妇神经根发挥直接作用,导致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骶神经阻滞效果欠佳,导致产妇术中可能出现盆腔深部的牵拉反应,从而影响麻醉疗效。此外,由于产妇妊娠阶段机体发生特殊的生理变化,硬膜外间隙变窄、硬膜外静脉丛扩张,导致麻醉药物的吸收增加,药物用量较难严格控制,扩散慢,造成部分产妇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延长,局部用药剂量过多且阻滞不完善,麻醉质量偏低。尤其针对病情危急的产妇,持续硬膜外麻醉起效较慢,发生阻滞不全的情况较多,麻醉药物用量较多,镇痛效果一般,不利于胎儿快速娩出,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故临床学者探索更为高效安全的麻醉方式。本次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开展腰硬联合麻醉,麻醉镇痛效果较好,且术中产妇的生命体征不会受到麻醉效果的影响,此外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该种麻醉方式主要通过向蛛网膜下腔直接注入麻醉药物,以确保与产妇机体阿片受体相结合,从而发挥强效镇痛作用,减少麻醉药物用量。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产妇部分脊神经(T6以下)实施完全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肌松及镇痛效果佳等诸多优势,与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相比,起效时间较短;此外,硬膜外导管可为后续麻醉维持给药及术后镇痛干预提供便利。剖宫产术中产妇及胎儿的安全与麻醉密切相关,故临床选用的麻醉方式既要符合手术需求,又要注意控制不良反应,以免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危害。腰硬联合麻醉药物起效相对较快,能快速缓解产妇疼痛感受,可在其平卧后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顺利娩出胎儿,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同时,该麻醉方式局部麻药用量少,产妇血液中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两组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其观察组的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感觉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麻醉效果的特征都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本次研究常规的硬膜外麻醉对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具有明显的不足,对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足,有着阵痛效果好、麻醉起效快及肌松等优点,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青华.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25(4):3307-3308.

[2]马宝杰,任玮玮.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13(30):68-70.

[3]罗汗琪,魏红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9,20(15):27-28.

[4]杨兴.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6(17):75-76.

[5]曾江波.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1(3):344-346.

[6]徐仙飞,朱曼华.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206-208.